

游大观园记
作者/姚来春
神州何处大观园?
自从《红楼梦》问世,就一直牵系着许多读者的心,苦苦寻觅那页遗落的插图。直到公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民共和国为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才依曹雪芹的精心设计,在首都北京城的西南隅,修建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同时供游人领略其中的画意诗情,陶养精神文明。
走进凝晖钟瑞的大观园,便走进一座艺术殿堂,做一场红楼春梦。
遣香洞的仙姬们轻敲檀板,款按银筝,用凄婉的声韵演唱的《红楼梦曲》,依然飘荡在大观园上空。这发自肺腑的歌声,是醒世的呼唤,是警世的报告,它叫人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它叫人遣恨消愁,旷达心胸。听着它,方知一个生于末世的知识分子,是怎样血泪交流地怀金悼玉,呼唤真情,又高唱着挽歌,为醉死梦生者送终。
穿曲径通幽处,登沁芳桥亭,凭白玉雕栏,瞩目眺望,大观宏景,悉入眼中。山分二脉,自北方而来,水环其中,向西南而去;山坳树杪,掩映着朱楼绣楹;河湖池塘,浮托着芳榭香亭;山虽不离,而峰峦起伏,水虽不阔,而汪洋浩荡;沁芳桥正对着省亲牌坊,牌坊后琳宫绰约,飞楼插空;桥左面有怡红禅房,桥右面有蘅芜潇湘;中园里柳映湖碧,花沁水香,撩人欲醉,恍若仙境。倚栏遐思,畅想无穷;一座沁芳桥,连接着怡红潇湘两颗心,那痴神瑛每日里捧着甘霖,跨过沁芳鹊桥,去浇灌绛珠草干涸的心灵,因此上结下了木石前盟。唯此时此刻就会觉得尘世上架设桥梁,仿佛都是为了成全有情人。
一座大观园有幽尼佛寺,女道丹房,圆亭方厦,曲洞长廊,墅榭亭轩,庭院馆庄,或巧或峻,千姿纷呈,更有匾额楹联,借景抒情;有翠嶂假山,碧水曲栏,桑榆桃李,梅竹柏松,山水木石,葱郁洇润;有芍药牡丹,玉蕙麝兰,芭蕉海棠,蘅芷芙蓉,葩吐丹砂,卉溢清芬;有金鱼梅鹿,鹦鹉鸳鸯,瑞兽珍禽,结队成群,悠然自在,徜徉园林;建筑群体,各处景点,或富丽堂皇,或古朴典雅,含江南之灵秀,集北方之宏阔,风格鲜明,各具特点,兼古今园林之美,旷古空前,是上下五千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大观园是充满文学色彩的园林,处处都显示着深幽意境。蘅芜院异草遍地,释芳菲淑气,烹茗操琴,不须焚香;潇湘馆粉垣护修舍,翠竹隠曲栏,窗前秉月读诗书,茶闲棋罢听流泉;怡红院绿柳周垂,碧桃花障,蕉棠两植,藉玉蕴香;晓翠堂轩昂胜兰亭,宜挥毫泼墨;藕香榭清静如瑶台,可作画诵经;凸碧堂山高月小,能旷性怡情;凹晶馆皓月清波,使神爽气清;吟菊最好秋爽斋,赏雪莫过芦雪庭,超凡脱俗栊翠庵,劝课耕读稻香村。春来,良辰美景点播爱情种,秋至,赏心乐事采撷秘情果;琴棋书画,各人兴趣不同,游园时可自择所好;春夏秋冬,四时景物迥异,观赏时能自领其妙。好一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曾是少年们的乐园,造就诗人的课堂。生活在这样清幽高雅的环境里,就能创造出人生的价值,更能感受到人生旳意义。
贾府当年修建大观园,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那时的贾府烈火烹油、鲜花著锦,极一时之盛。元妃省亲,用诗歌点燃了一园的风景,她倡导青少年去创设诗意生活,抒写诗意人生。省亲过后,大观园闲置无用。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神,贾元妃便谕命宝玉和众姐妹住进这座园林。从此,这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便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画意诗情,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许多可歌可泣旳感人故事,都从这里产生。
但是贾府统治者却不知道珍惜眼前的文明,为官者腐朽平庸,不能勤政;理家者蛀主肥私,不能修身;主仆上下只会安富尊荣,坐吃山空。更有甚者,主奴皆有人倚势仗贵,犯法违规,恣意妄行。积弊日多,公案聚增,元妃薨逝,政治资源枯竭,所依靠山不稳,积案终于掀发,坐牢的坐牢,充军的充军,府第被查抄,食尽鸟投林,大观园也荡然无存,落了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昔日繁华无处觅寻,让读者空留遗恨。
我们今天所见大观园,只是现实中的艺术园林。修造它,汇集了许多红学家、园艺家、建筑师的才智和聪明,耗资数千万,历时好几年,但仍然未能达到《红楼梦》描写的规模和胜境。真正的大观园只存在于《红楼梦》中,它的大小,它的优美胜境,只能靠读者的心胸智慧、艺术感悟、审美情趣去想象,去品评。
曹雪芹描写的大观园,又是一个理想社会的雏形。那里的物质丰富,文化繁荣,精神充实,自由宽松。品读《红楼梦》,畅想大观园,能激励我们去创设有诗意的生活氛围,去营造更高雅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大观园昭示给我们一个真理,没有物质的高度文明,没有精神的不懈追求,便会辜负美好人生。

姚来春,男,1948年1月出生,甘肃省清水县人。老三界学生,清水一中高级语文教师,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曾任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理事,清水县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现为清水县红楼梦学会顾问。创作有500多首《红楼叙事诗》及专著《品红楼》两册。其家庭2013年获甘肃省“书香之家”荣誉称号,2014年又获全国首届“书香之家”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