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节专辑
越来越老的爸爸
文/不也先生
您的话越来越少,问您
几声都没有回答
有时候的一言半语
我没听清说的是啥
您把满屋看过了一遍
又睡着了,唉,您该有多睏
我知道您累了
院子里的菜地重新浇过了水
门前的小树都已经长大
在不累的时候,也能和我们说上老半天
那时候,您是在逗还不会走路的我
学说 '呀、呀’ 话,说一句望一眼妈妈
那时候我把妈妈刚出锅的热饭
都要伸手去抓
当您第一次听到我喊叫“爸爸”的声音
您笑了,又哭了
春风来了它也不绿
文/不也先生
墙外有一根老藤,眼巴巴守着窗户
窗台上有老得掉渣的土话,抓紧
窗户和墙的手臂还穿着粗布衣服
手与窗帘布一样的白,没有血色的白
一如父亲手掌的老茧,学着父亲的眼泪
不肯随意掉落
我不敢轻易开窗,看它那苍老的眼神,它轻易不绿的
以前也是,要父亲大手摆正,绑牢蔓架,才肯偷偷
钻出一片,两片,像孩童小脸的叶片
父亲天天会给它修枝,浇水,和它说话,这是一株
年老的葡萄树,已经老得结不动葡萄了,父亲总是
像爱护小时候的我一样小心翼翼
我为我的笨拙惭愧,我不会和它细声说话,不会
给它修枝、浇水,父亲走了,那个冬天还没有下雪
葡萄树枯白,像父亲的手臂
春风来了,它也不绿,它那眼神和父亲
同样苍老,它在和父亲一样慢慢老去
狗剩
文/不也先生
过完年的父亲还在咳嗽
可能是他以前的病根
并没有好利索
他只能靠紧窗台
半坐或躺
半拉被子斜搭在身上
有半条早压在他身下
旧床板不敢有一丝声响
垫起土坯,要随时垮塌
一双滞涩的眼睛
向儿子的方向望
狗剩在忙着翻看家底,
东瞧西瞅仔细查找房子的角落,
都没有找寻到一粒粮食,
过年时红薯干就已经是主粮
原来的墙角有一堆玉米,
因为要抓药,没晾干
就送进了商贩的粮仓,
房子越来越空了,多添了
一些蜘蛛网,狗剩躺在
父亲曾经睡觉的地方
他一动不动他瞪大了的眼睛
死盯着房顶的那几个
漏风的窟窿
渐老颂
文/不也先生
禾苗,被一场雨催着长高
原来已经长高的,被鸟丈量
过的天空,能发生的故事
越来越少
很少说话的那一部分
正在弯腰、起步、努力地
朝前方奔跑
黄土地半睡半醒,迷幻着昨晚与
月亮的情事,它翻转了一下身子
那些纷纷跌落的,不知道是虱子
或是跳蚤
太阳看见谁都像在笑,笑得牵强且诡秘
她说很多事都不是事,背过脸就红了
眼睛的她,经不起一阵风的推搡
急匆匆地向西方逃离
一个人的晚年
文\不也先生
他站起又坐下,在床边挪了几个位置
找不到原来的感觉,不抽烟了,不再
抽烟了,他经常这样说
他说给自己听,也是说给别人听,他感觉
妻子还在身边,在床上因呛烟还没有睡着
门外漆黑,不时有枯黄的树叶簌落
他早早地起来打扫庭院,把院子扫得一尘不染
以前的他很懒,什么都是老婆来做,他老婆是个
细心的女人,会把所有的家务活整理得干净利索
夜很静,静得他只能听到自己说话,夜漆黑
就这么一点不太亮的灯火,他就这样对着火光说话
一会儿拨一下‘忽闪、忽闪’的火苗
夕阳最西
文\不也先生
当夕阳落到最低,能照到公园的长椅
从高楼闪开的一条缝,穿透风景树的稠密
零碎的光线,有多少能撒到老人身上
他的眼神呆滞,满脸的褶皱把往事深藏
是啊,有谁还能看懂他呢?他的拐棍
不停的杵地
嘴里念念叨叨,声音细小,那神情很是
怕惊醒贪睡的另一个自己
他身旁曾经有一位老伴,和他说着话的
时候会睡去
瞧,一只蚂蚁爬上了脚背,它那有点笨的
动作,已经非常努力
不知道什么时候,它才能够着他那漂白的
胡须,凑在耳边喊他一声老东西
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文/不也先生
那个站在岸边的孩子看着水,看着蓝天
看那些飞翔的鸟儿追逐远去的帆船
看青草覆盖了谁的脚印像绿毯铺满了大河两岸
那一年有一个孩童跌进了水里
一艘路过的船把孩童推出了水面
只是那个钻进水底的人没有再上来
他被水草缠住了脚,剩下了木帆船在水面打转
防风的马灯在舱角静静躺着
小铁锅里还有没吃完的饭
一双长脸鞋看着孩子的眼睛微微笑
一件蓝布衫比头顶的天还要蓝
风再大一些就能吹动天上的这几片云
没有船的水面越来咋越宽
一个孩子嘴里喃喃念叨着
黄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他天天瞪大了眼睛在这河面上寻找
怎么也看不到他脑海里的那条船
禾苗小树林、小路和他的远方
文/不也先生
玉米棵翻卷着枯黄叶子
它们的子孙被运送到了外地
或是正在去镇上的某个加工厂
又或被紧锁在仓库里
看着自己瘪下去的肚皮和脚下
已经干瘦的土地,还在一点一点的
失去血色,那些寻食的鸟雀
离去时的一脸嫌弃
小树林的树枝摇晃起手臂
不止一遍地提醒说
秋天来了,但凡是没有人疼爱的
都要照顾好自己
一条小路伸向了远方,一位踯躅
独行的老人,每天会经过这片小树林
他每天都想去看一眼他种下的庄稼
这是一块比他生命还重要的土地

作者简介:
徐笑天,笔名不也先生,平原诗人,媒体记者,中共党员,世界华人诗社社长,列席政协、人大会议,喜欢写纯文学作品,著有长、短篇多部,作品概括诗歌、散文,小说、论文,学术学说,杂谈评论、报告文学,诸多作品被文学网站、纸媒期刊选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