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舒兰抗战第一枪
文 /谢立仁
我祖籍山东,先人闯关东到吉林舒兰,据说可追溯到康熙年间。
老家有个不出五服的叔叔任舒兰市开原镇领导,电话打到北京,除寒喧家长里短,还告诉我,开原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抗战对日寇伪军打响枪声的地方,自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闯关东从种地到地的主人,时光划到2022年,对历史感兴趣的我,端午节前夕,开启探索舒兰抗战枪声之旅。

车行驶在吉林通往舒兰市的公路上,我的眼神儿就不够用了。游子回归久别的家乡,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亲切,家乡巨变,已经找不到儿时的记忆,导航把我引入开原镇境内,叔叔谢发东,在百忙之中接待了我。
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开原镇红色基因及他的乡村振兴规划,我们便迫不及待驱车到了抗战打响枪声的地方——龙王庙屯。在一个微型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陈列着当年冯占海的抗日的点滴故事宣传画。冯占海,1899年11月6日生于辽宁省义县。1917年(18岁),冯占海前去投奔他的姨夫张作相。1918年,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张作相是第二号人物,“九一八”后,冯占海举兵抗日,被称为“吉林抗日第一人”。当年的抗日勇士,在白山黑水的与日寇的浴血奋战,广交各路英豪,冯占海的统一战线收编了两支队伍,这两支队伍便是舒兰抗战打枪的队伍。

据史料记载,1931年11月,冯占海收编宫长海、姚秉乾的两支队伍,决定让俩人率部驻哈尔滨以东和五常地区,1931年12月初,宫和姚二人接到命令,率部由霍伦川和珠琦川梯次向他们新的驻防进军。宫旅旅部进军到今开原的益兴屯、赵家、龙王庙屯一带;宫的司令部设在龙王庙屯胡晓丰的杂货铺院内。舒兰县城的日本人得到了消息,命令驻舒兰县城的伪军吉林教导队第二营赴开原一带堵击宫旅北上。二营李营长通知霍伦川和珠琦川的保卫队和大牌会配合作战,让霍伦川的八个大牌会在上头堵宫旅的退路;派县城的伪五连、七连去霍伦川正面打主攻,采取两面夹击,计划一举歼灭宫旅的司令部。

这两个伪军连共有二百余人,下午从舒兰坐马爬犁去往开原,晚间十点左右他们到了开原,准备次日早晨开始攻打宫旅。 伪李营长命令伪五连的关连长和七连的王连长指挥,王认为都是中国人,让宫旅他们绕道走了就算了。关连长性情粗暴,官迷心窍,一心要效忠日本人,左边有珠琦川的保卫队和大牌会的配合,自己从正面攻击,三面包围了的宫旅。
第二天,天刚刚放亮,这两个伪军连队在徐家的大场院集合,开始部署战斗任务。杀气腾腾的关连长为了抢头功自己带他的五连从正面进攻,让王连长带领七连从左翼河套往上攻,宫旅前沿部队驻扎在小龙王屯。伪军的行动被被前沿部队的哨兵发现了,哨兵立即快马向宫旅长报告。宫旅长有听伪军竟然送上门来,气愤地说:“不打垮这些伪军我们怎么能打败小日本,我们还是什么抗日的队伍,坚决打”。随后他进行战斗部署,命令前沿部队不准开枪,马上撤回在龙王庙屯的两翼,引狼入室,集中火力一举全歼来犯伪军。

伪军关连长一看宫旅的前沿部队往龙王庙撤退,便下令部队追击,当他们追到胡家大院进入射程之内,大院炮台的台枪、洋炮打响了,为了节省子弹迷惑敌人,将商号的鞭炮点燃,刹那间各种枪声、鞭炮声响成一片。上面堵击宫旅的大牌会人员都是农家子弟,宫旅的队伍和他们早就有接触。宫旅原来就是和官府、大户人家作对,平民百姓和宫旅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们根本不可能把枪口对准宫旅的部队。那激烈的枪声响起,大牌会和那保卫队把他们用的台枪、洋炮对着天放了几枪,人也就都跑了。

伪军关连长听到台枪的声音,以为宫旅的部队不堪一击,不战而败,以为大牌会已经开始堵击宫的退军。当即命令全连冲锋,这些伪军冲到了龙王庙屯北面平地时,全部进入了宫旅长设定的埋伏圈,机枪猛烈地开火了,一排子弹就撂倒了七、八个人,伪军往回跑还是被打倒。伪关连长胳膊中弹,他的兵被机枪压得都撤不下来了。宫旅的士兵在暗处,伪军在明处,那是一枪一个,五连被打的伤亡近半。宫旅的士兵边打边喊:“不要当亡国奴!不要当汉奸!一致抗日!缴枪不杀!”从河套上来的伪王连长,看到伪五连死伤惨重,被火力压得退不下来,便率伪七连去营救,伪七连从河套一上来就被打回去。宫旅从前沿撤回来的左翼部队进入河套攻打七连,伪七连士兵本来也不愿意给日本人当汉奸,就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宫旅的战士也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伪七连的士兵盲目乱跑,被堵截活捉了十八人,还有十多个投降的士兵。这两个伪军连溃不成军,落荒而逃。这一仗伪军共死二十多人,伤三十多人,活捉和投降的三十多人。那一心想立头功的伪军关连长不但没立功还受了伤。他们吃到了宫旅的苦头,吓得躲在邢家大院不敢出来,怕宫旅来收拾他们。县城的伪军李营长接到兵败的消息,急忙带兵把他们接回了县城。这次龙王庙之战,是宫旅加入冯占海队伍的第一仗,也是舒兰义勇军打响抗日的舒兰枪声,虽然是个小胜,但也标志着舒兰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的开始。

看了资料,听了主管旅游的乔乐讲解,看着开原镇乡村振兴的规划,不虚此行,原来老家舒兰还有这么一段儿光荣历史,顿时,对老家热爱油然而生,心里涌动着:为老家能不能做点什么?

作者:老谢,实名谢立仁。中国纺织摄影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要作品:散文集《回望》《岁月之歌》《随笔》《北漂故事》《杰出的企业领导者是怎样锻造的》。个人爱好:写作。
编辑:佟继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