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光是爱,还是影响
当我跌倒的时候,您总会把我扶起
当我哭泣的时候,您总会哄我开心
当我调皮的时候,您总会教我道理
当我害怕的时候,您总会给我勇气
当我出错的时候,您总会给我鼓励
当我烦恼的时候,您总会给我信心
当我孤单的时候,您总会把我惦记
当我迷茫的时候,您总会给我动力
感恩有您,童年很甜蜜
感恩有您,世界很美丽
感恩有您,我明白了爱的意义
感恩有您,我有了动力和勇气
感恩有您,您是我的动能贵人
自从参加了我市“师德师风、家教家风”系列培训以后,对正在读高一儿子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儿子有些不适应,常用的词就是“妈,你是被洗脑了吧!”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是是心甘情愿,是茅塞顿开。“洗脑”这个词是这几年流行起来的,主要是指你接受的某些人的观点并按照其观点去做。
作为父母,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作为父母,生活中最沮丧的是什么?经过调查,答案是如此的惊人——“孩子”、“教育”。这就是我被洗脑的培训课题——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一辈子的事业。
是的,回想一下有了孩子的生活。除了孩子还是孩子,除了教育还是教育。那么,教育是什么?什么又是教育呢?包括我在内没人说得清楚。中国有四种家长分别是“懂教育,负责任;懂教育,不负责任;不懂教育,不负责任;不懂教育,非常负责任。”占的比例最多的却是第四种——不懂教育,非常负责任。这真的很可怕,因为不懂教育,所以不能从“信念”着手,而是从“行为”抓起,导致的是结果很不理想,甚至代价惨重!
案例一:今天我就跳下去
一个初二的男孩子,平时不爱学习,妈妈非打即骂。一天早上起来就和妈妈说:“哎!(连妈都不叫了)我今天不去上学,给我20块钱去打一天游戏。”妈妈十分生气:“我供你吃供你喝,不好好学习,还要去打游戏,我怎么养你这么个孽啊!没有!”孩子很平静的向窗口退去,继续说:“20块钱,今天你给不给吧!”妈妈咬牙切齿地说:“玩游戏,门都没有!”这时男孩退到窗口,手扶窗框面无表情地说:“我再说最后一遍,20块钱你给还是不给!不给,今天我就跳下去!”这时妈妈吓傻了,她家住的可是六楼啊!哀求道:“孩子,快下来!20块钱,我给,我给你还不行吗?快下来呀!我的孩子!”孩子下来了,接过妈妈手中的20块钱,摔门而去,剩下妈妈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案例二:我要把痛苦加上生命一起还给你
一名高三的女学生,学习一向名列前茅,在她选择“我要把痛苦和生命一起还给你”的时候给报社写了一封信,信中是这样说的:
叔叔阿姨们
您们好!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了。我知道妈妈把我养这么大不易,严格要求都是为我好,可是我真的受不了了,从小到大,一切都是由妈妈安排,我只有无条件服从,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就会挨打,只要她高兴,我是愿意的。每次考试必须第一名,第二名也会被挨打,都这么大了,感觉一点尊严都没有,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高考之后回家,一进门就低着头小声说:“妈妈,这次有点难,没考好。”迎接我的不是安慰,而是劈头盖脸的一巴掌,脸上火辣辣的,妈妈还在不停地骂:“我辛辛苦苦地供你吃供你喝,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你的身上,就落得这个结果,你对得起我吗?要你有啥用……”此时,妈妈的身影在我的眼前变得模糊而又遥远……
这瓶药我已经准备半年了,让我静静地离开吧!另一个世界应该是没有痛苦的,永别了!
高考结果出来了,今年的题的确有点难,她考上了,可是却不在了,妈妈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到女儿的坟前,看着它化成灰烬,声嘶力竭地喊着:“女儿,你考上了!你是最棒的!你是妈妈最好的女儿!”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教育是什么?
教育犹如:
天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地上——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人间——一个生命,在影响另一个生命。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改变”!教育就像一棵大树,能否成活在树根,能否成材在树干,能否遮天蔽日在树叶。孩子能否成人在家庭,占51%;能否成才在学校,占14%;能否成功在社会,占35%。因此,家庭教育太重要了,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有希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教育态度是心理形成的关键,家庭环境氛围是心理形成的前提,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给孩子身心发展所打下的烙印是终生难以磨灭的!
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甚至是隔代抚养,父母的缺失成长必然会造成孩子心理的健康,问题孩子越来越多。据调查,我国心理和行为有问题的人群中:小学生占10%,初中生占15%,高中生占19%,大学生占25%。许多孩子是在上大学以后才学坏的,不要总告诉孩子“现在辛苦点,等上大学就好了。”孩子成长中该有的被你压制了,那么你压制不了的时候就开始释放了,这就是现实。
问题孩子普遍存在: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情绪反常、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习不良、学校恐怖、吸烟酗酒、自杀和犯罪的现象。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一,激烈的教育竞争,致使中国的儿童青少年过早地失去了成长的年龄特征,导致——父母焦虑、恐惧。幼儿园小学化,青少年教育成人化。走向社会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用上10%都不错了,所以说“学习是一种能力。”
第二,父母角色的错位。据调查,孩子最希望父母扮演的角色是:朋友和拉拉队员,而事实上,父母一直扮演的角色是:法官和警察。孩子成了被看管的犯人,自由成为一种渴望,这在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根,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
第三,不同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学会的就会不同: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责难;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争斗;
在虐待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伤害别人;
在支配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依赖;
在干涉中长大的孩子,他被动和胆怯;
在娇宠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任性;
在否决中长大的孩子,他反对社会;
在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他情绪孤僻;
在专制中长大的孩子,他喜欢反抗;
在淫乱中长大的孩子,他会心理变态。
可见,成长的环境对一个孩子来说多么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吧!不要整天“分,分,分”的关注了,“分”是什么,“分=八+刀”孩子稚嫩的脊背上承受不起这血淋淋地八把刀啊!
唠叨——砍去耐心和阳光,精神慢性自杀、烦躁;
打骂——捣毁自尊,自暴自弃,抑郁、自卑、崩溃;
比较——万恶之源,砍掉自信,自卑、嫉妒;
怀疑——软刀子,剥掉自信,自弃,砍掉了希望;
忽略——爱的对立面不是恨,是忽略和冷漠;
溺爱——没有原则的爱,砍掉独立、能干、谦虚;
抱怨——砍去快乐的天性,痛苦的深渊;
讽刺——砍去孩子的善良与纯真。
那么,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赏识。
在民主中长大的孩子,他领导力强;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自信;
在公平中长大的孩子,他抱有正义感;
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了耐心;
在赞赏中长大的孩子,他学会喜欢自己;
在爱人中长大的孩子,他会爱人如己。
赏识不是物质奖励,是语言、眼神、动作和微笑。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常和孩子说:“孩子,你辛苦了!“孩子会理解你的辛苦付出。亲情是天生的,而“爱”却是一种能力啊!
教育不是捶打冰冷的铁,而是点燃不熄的火焰!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太落后!好农民不让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孩子自卑!人生是场马拉松,起跑快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留下一路欢声笑语。
洗去铅华,岁月沉淀后的反思,我真的该洗洗脑了。孩子是我生的不假,但他也是社会的,在社会上行走,知识固然重要,能力更为重要。只有知识,没有能力只能是半成品,从我做起,赏识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他有学习的能力,爱的能力,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写于2018年6月,发表在公众号“有趣吧吧吧!”上,在自己公众号“角落的花”上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