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甲卷)
文/雨眠
书法作者/王元义
今天高考开始,循例,先语文。作文为语文之重,故高考作文题,历来倍受关注和容易引发热议。
今年高考甲卷作文题,属材料作文题。材料自《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而来,言迎元妃省亲,大观园竣工,贾政领一干名流佳士,给园中桥上亭子题名,人或径取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之“翼然”,巧妙移借;或立足“亭压水而成”,“还需偏于水”,故从“泻出于两峰之间”句中择一“泻”字,复又缀于一“玉”字,灵活点化,呈文人书卷雅趣;为宝玉从眼前花木映水佳景入手,而后从近推远,暗结元妃省亲之事,考虑周到且不落俗套,蕴藉含蓄。
高考作文之写作,目的重在调动学生平日之积淀修为,针对所给材料或话题,依一定写作要求,在单位时间中发个人之识见,呈表现之能力。因此目的,从学生一面计,我个人遂以为材料作文较少拘束,可审读点面多,弹性较为充足,相较而言,一般是要较明确的命题作文好一些的。
和往年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略有不同,今年所给作文之材料,一方面自传统小说名著《红楼梦》而出,师出有名而又不硬套政治,上纲上线,削足适履。《红楼梦》为四大名著之首,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优秀者,各级教材原本多所涉略,学生自是有话可说,且又契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时代大主题,不至于强行拔高,让学生为了突显主题,一味空泛发论;一方面对众人题名,不做明显褒贬,只言其“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不做个人明显好恶解读,少单面引导,将权利还归于考生自身,是近些年深化教学改革中“确立学生主体性”理念的具体坐实,同时也给了考生选择和发挥的空间,便于他们充分调动自己,从自我有话可说的价值点切入,成一己之见,发挥和表现自己。
结合时代和自己生活,甲卷所提供的作文材料,在我个人看来,最起码有如下三个点可做抓手,进行立题和写作:
其一,以众人为审读点,从大家题名各有所胜入手,说明“翼然”的直借也罢,“泻玉”的化用也罢,“沁芳”的创新也罢,针对具体的交流,只要我们能立足于自己,切合对象实际且显见自己的理解,在对象的自我化中了然艺术的创造同时也必然成为自我的对象化原理,自圆其说,表现了自己即是。这一层面的理解,题目可为“立足自我,各言其是”,或“叫出我心中的亭子”等。
其二,以宝玉为审读点,从众人对宝玉的层层对比或衬托之中,强调宝玉题名“考虑周到且不落俗套,蕴藉含蓄”的过人之处,从而将话题升华,扩展于广泛的人生和艺术之中,进一步说明整体思考或大格局、大境界对于生活、思维或艺术创造的重要性。这一层面的理解,题目可为“谈小处入手和大处着眼”、“从人生的深广处看取”,或“取景与象征”等。
其三,以作者为审读点,从贾政眼光、心理所体现的叙述者的褒贬分析,考察小说作者曹雪芹寄寓其中的价值倾向,建议作文教学实际,甚至还可以推及自己对高考作文甚或生活中一般价值评判的反思,挖掘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自觉的权威或权力意志的负面影响,深层说明现实生活中个体价值确立的难度。这一面的理解,挑战了惯常,有一定风险但创新十足,需要读者敢写但更需要阅卷者包容或鼓励,题目可为“众人的权利”,或“被偏爱的宝玉”等。
好的作文,审材料审题只是一面,而更重要的事情还在于具体的表述,在于考生对于一定文体和汉语的把握能力之表现,所以,审题之后,如果我在阅卷,接下来,我更需注意的,就是观看考生怎么样入题、解题和立足于“文”的表题——即写作本身。
2022年6月7日急就

作者简介:雨眠,本名王元忠,文学博士,教授,居甘肃天水。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业余进行文学写作,先后在《诗刊》、《十月》、《星星》、《汉诗》等文学杂志发表作品,出版有个人诗集《渭河南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