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镇枣花香
文/程丽萍
枣花飘香的季节,我们随着市作协组织的纪念延讲发表80周年采风团走进大荔县安仁小镇。时至初夏,烈日炎炎,安仁小镇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放眼望去,一株株花草树木枝繁叶茂,身披盛装;一座座冬枣大棚鳞次栉比,花香四溢……
市区居住惯了,来到渭河平原一望无际广袤的土地。视觉被强烈的冲击着,羌白湖、沿黄路、黄河湿地……印象最深的是大荔县安仁镇——冬枣小镇。“大荔很大,小镇不小。”它就像西北汉子的心胸一样,厚重宽广、无限包容。冬枣小镇因冬枣畅销全国各地而闻名,赢得这个亲切的美称。在这里,冬枣栽植5万亩并辐射带动黄河滩区10万亩。以政府扶持建园,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分户经营为模式,主要生产冬枣、油桃、李子、哈蜜瓜等时令水果。园内设有旅游观光小火车、冬枣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培训中心、电商中心等功能区。是集生产加工、物流交易、科技研发、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休闲采摘、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性园林。

儿时见惯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拿着锄头、铁锨在黄土地里刨食。冬枣小镇的机械化农耕技术让我为之心动,尤其是装运冬枣的专列小火车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参观完农艺博物馆,坐在冬枣小镇观光的小火车上,畅游集观光、采摘、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万亩冬枣园林。金盏满树,香染满枝的枣花竞相开放,似乎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远远望去,只见花色呈米黄,花骨朵较小,米粒儿一般,极富层次感。一阵微风吹来,香气沁人心脾。车子在前行,经过主题广场、长鹿望福、丰收盘锦、欢乐谷等景观,浓浓的枣乡神韵使人渐渐陶醉。在林海花丛中徜徉,绿色环绕了我。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带来的现代化耕种运输的设施农业美好前景让人心头燃起熊熊的希望之火……身边的朋友介绍,安仁小镇的设施农业在全国来说可与名列榜首的山东相媲美……
小镇的巨变历历在目,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不长庄稼。村子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因为贫穷,男人们讨不到老婆,孩子们没钱读书……村支书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带领村民提高认识,改变思路,不断创新,用引水灌溉冲盐的方式把盐碱地改造成庄稼田,后发现枣树耐盐碱增加收入就号召大家大规模种植……经济渐渐复苏,小镇村民的日子也慢慢走向富裕。富裕后的人们对知识、文化有了渴求,许多家庭培养出大学生、研究生等优秀人才,形成了安仁小镇发展的良循环。想着陕西许多地区还不富裕,农业耕种局限性大,农民收入很低,有的地方还未摆脱贫困,觉得冬枣小镇的设施农业值得全面推广,一些地方应以此为依托,因地制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走向共同富裕。

小火车不断地沿着轨迹前行,像极了冬枣小镇人们奋进的脚步,从传统果木种植迈向现代化农业。品牌打造更加精细化、优质化、高附加值化,下一步还将拓宽融合发展、转型跨越,借助电商实现以销优产,通过高科技让农户与消费者需求直连,使甜蜜事业越来越兴旺。
枣花无意苦争春,为有暗香来,低调内敛终奢华,冬枣小镇也是这样。静静地屹立在辽阔的渭河平原上,母亲河在身边缓缓流淌着,滋养着一方人民。
作者简介:

程丽萍,笔名百合,香水百合,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会计师职称。陕西省财、审专家、陕西省政府采购专家、陕西省招标、投标、评标专家、渭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咨询专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交通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会计》特约通讯员,《黄河周末》签约作家。作品先后在《环球传媒》《欧亚论坛》《美国文艺》《台湾好报》《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搜狐网》《人民网》《中国交通报》《交通会计》《延河》《华商报》《秦都》》《陕西交通报》《安康文学》等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发表论文、小说、评论、散文、诗歌、随笔百万余字,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出版过个人作品集《静静的百合》《放飞》《择善而思》《坐看云起》等,并在琴棋书画领域均有涉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