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事杂谈 二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古人云,内圣则外王。是故,内心修养至圣,外以王道处世。立志!我们的事业必先通向光明大道,一生才能奋斗不懈,如果从精神上不认同自己的事业,事情做的再大,也只能算职业,职业再大,也没有成就感,就譬如梁山多少好汉, 是被逼而上梁山…即使他们杀人越货再多,也只是徒增罪恶感。这就是《孟子》中的“独乐”还是“与众乐”的话题,学会与众人分享幸福与财富,人生才有了更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近百年来,由于西方思想在社会上的平均主义及在资本上的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侵蚀影响,人们的古典道德主义意识越来越淡!人们大多独自匆匆向前走路,拼命向外驰求,不知休息,不知止步,身外之欲…物欲,身欲,名欲,情欲,食欲,睡欲等,成为人类社会孤伶生命的主流。因为孤独前行,人们会感觉到劳累和无助,人在累了的时候,不妨宁静下来,反思过去,回光返照一下自己的灵魂,让身与心来一次真情无私的对话。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知道,除了形下外众欲之外,我们的形上之灵也有需求,也像我们的五脏六腑一样,有独立的运行体系和支配规律。
不管人伦地位的高贵与低贱,人皆有两种特性,一是物性,二是灵性。物性,就是我们的动物性,覓食,繁殖,躲避危险,追求衣食住行等生存之需,如此是也。灵性,就是我们的心性,高洁,纯真,自由奔放,无私无欲,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当我们挣扎于物性欲望的海洋时,是否想到给我们的灵性的魂体也留下些生存空间呢?灵魂本无欲之所归,它只想伴白云遨翔,伴清风过谷,伴阳光普照,伴溪流歌唱。但外欲却象一片青叶,障住了我们高曯远曕的双眼,看不到我们的无边无迹的灵魂世界,而灵魂世界所具有的能力和智慧,我们的身体之力千万分也不及其一。我们一生所学到的这些可怜的知识、常识及认识,在智慧的海洋里,不过沧海一粒。
人们身形渐渐大腹便便,而灵魂却独自向隅而哭。难道人生的意义仅仅停留于物欲之满足上,而放弃灵魂的逐岁升化吗?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