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诗札记(1001一1010)
学诗札记(之1001)急于想让他人认可自己的艺术作品,说轻一点,是不自信的表现;说重一些,恐怕只能有一种解释:浮躁。
学诗札记(1002)这八年多来,童年时常碰到好几位让我哭笑不得的各类文人雅士。这些自认为有丰赡的文学艺术创作经验的墨客骚人,看见我在网上不断地贴出《童年学诗札记》,几乎是同一个腔调向我诘问。我的第一直觉是,这些老师似乎对“学诗札记”这种纸上的货色很不以为然。有人曾放言:“若想学诗,你去真刀真枪地写作就完事了,别浪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写出这些个“札记”,管个屁用啊!此刻正是严寒的冬季,冷风穿过领口,着实让童年感到些许凉意。说实在的,不能武断地说,这些玩笔杆子的资深文艺工作者都是混帐。然而,也不知究竟是何原因,当童年看见类似这样的话语时,心里很不自在。这种“不舒服”当然不全是由于童年从心底不能欣然同意或接受此种“高论”而引发的,我还不至于小气到这地步吧!这里,童年不想过多解释,相信,真正“当行的”,一定会站在童年这边。难道两条腿走路不好吗?

学诗札记(1003)“适我无非新”。在艺术创作实践这条充满无数不可知的险路上,我看到一拨又一拨诗写“高手”整天扮演文艺模仿秀的角色,真可谓是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然而,我想说的是,艺术,这位纯情美少女却从未亲近过这些“痴情者”,甚至连瞟一眼都成为奢望。呜呼,悲哉!
学诗札记(1004)诗人务必要在内心始终保持谦逊低调平实的良好心态,千万不能以人类导师自许。尽管诗人常常超凡脱俗,甚至如上帝那般俯瞰人间,但,请切记,诗人从本质上说,只不过是啜饮了来自神灵的甘泉之后有所启悟而已。
学诗札记(1005)在最杰出的诗人艺术家身上,无一例外地都存有一种持久不衰的诗性暗示能。假如说诗人有诸多可圈可点的魅力,这种与生俱来的能量,最具“魔性”。

学诗札记(1006)近日,在浏览某诗词微信群时,我拜读到一种观点:平仄格律是诗词创作之魂。我发现,持这种诗观的人在当下诗坛尤其是诗词创作领域内为数众多,也具有相当可怕的影响力。藉此机会,我向所有诗词艺术笔耕者脱帽致敬。不过,敬礼归敬礼,观点必须要亮明。不客气地说,平仄格律是诗词的外表,不是内里,更不是魂,诗的魂是唯一的,是的,我相信你猜对了,纯真美好的情志是诗唯一的魂灵。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大哭一埸,为那么那么那么多因平仄格律“毒害”过深而“致残”的诗友。切记,“情趣机器美女”即便再怎么性感肉感也还是缺少内在分泌的荷尓蒙。

学诗札记(1007)成熟的诗人,诚然一定还包括所有艺术创作实践者,必须深度了解并理解异性,否则,创作出来了东西立不起来,更甭提活下去了。谁也不希望成为缺钙的跛脚诗人。
童年学诗札记(1008)毋庸置疑,一流诗人大抵属于技术娴熟的“灵魂解剖师”。

童年学诗札记(1009)假如文艺鉴赏者或文艺评论者试图比较精准地解读一首现代诗的话,“剥光”和“戳入”是不可或缺的充要前提条件,至于如何去“剥”、怎么样去“戳”,最终获得超乎想象的 “高潮”审美享受,恐怕是另外一个更具刺激性的深层话题了。

童年学诗札记(1010)诗人写诗论艺最强烈最原始最本真的动机是什么?就我个人的实践经验而言,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生活和精神深度慰安;二是对真理和理想的探求与追问;三是不断提升并完善自我,尽可能地让自己活得丰润、活得快乐、活得更像个人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