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青艾草,艾糯粑儿香
王宾玲

四五月的南方,草长莺飞、风和日暖,正是茵茵艾草蓬勃茂盛的季节。迎着和煦的春风,追赶桃花的英姿奔赴到田野里,只见村野外田径旁、菜园边一丛丛、一簇簇挺着芽尖,鲜鲜嫩嫩的艾草满眼都是。随手掐了一支,便立刻闻到一股特别醒神的清香,那是一种浓郁的、带着特质的香气。都说蕙兰淑雅馨香,水仙清丽脱俗,而艾草,默不起眼、也开不出丁点花朵,却郁郁葱葱,给世间一片芬芳一片绿色,志在驱邪辟晦、药医百病。有一句民间谚语是这样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清明到端午,都是属于艾草的时节!
民谚说:“端午节,划龙船,挂蒲挂艾在屋檐。”插艾和挂菖蒲是壮族重要的民俗之一,端午节时家家户户清扫了庭院,用菖蒲、艾叶插于门头或悬挂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等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或制成花环、佩饰,佩带身上以避邪驱瘴,据说还可使人身体强健。艾草,又称为艾蒿、五月艾,是常见的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多生长于村野外荒地、田埂处。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种物质具有驱蚊蝇、虫蚁及净化空气的作用。艾草在中医上被广泛利用入药,有调理气血、暖宫祛寒湿的功效;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民间土医常常给人做艾灸,达到活血排毒、舒经活络、防寒祛病的保健养生的疗效,用完的艾泥通过燃烧熏染房间,还可以灭蚊驱虫呢。
也许是生长在农村的缘故吧,对艾草有一种由衷的偏爱,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味中药,更重要的是它的低调不张扬却利民祛病的品质让人从心底平生敬意。虽毫不起眼却在迎风沐雨中悄悄破土而出,舒展叶芽,散发出馥郁的芳香,深深地把爱根植在大地,守护一方、造福一方。于我而言,是因有它能制作出令人垂涎的艾粑粑。
春来风习习,艾草叶青青。想起童年时常和妹妹拎着竹蓝到田边地头采摘那嫩绿的新新鲜鲜的艾草是一种无比快乐又充满童趣的事。因为脚丫奔跑在田野里,心欢喜悦、无拘无束,而且采回艾叶又有艾粑粑吃,真是乐此不疲。采回满满一篮子艾叶在村边的井水中清洗干净,甩干水份,拿回给奶奶,剩下的时间就是眼巴巴地等着吃上香香甜甜的糯粑粑了。奶奶把艾叶切得细细碎碎的,用手反复地搓搓揉揉,挤出碧绿的汁液,再把根根茎茎挑拣出来,放在盆里混合糯米粉搓成一个个圆圆扁扁的小团子。再把香喷喷的红豆沙、糖拌芝麻,做馅料包在艾团里;或是将枸杞加上桂圆、葡萄干的馅料包进青青的糯米团中,垫一张洗净的柚子叶围圈放在蒸笼里蒸熟。等一袋烟的功夫,蒸笼上汽了,香气溢出来了,我们在屋外老远都能闻出来了,便大呼小叫的嚷嚷道:“奶奶,奶奶,艾粑粑飘香了。”奶奶揭开蒸笼盖,把一个个绿绿的、油油的,散发着清清甜甜的糯米粑粑小心翼翼捡出来放在簸箕里。我们早已等不及那可爱的令人掉一地口水的绿粑粑凉下来,一边咽着涎水,一边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抓起一个绿粑粑,把艾粑粑在手中颠来倒去,一边嘴里呼呼地吹着气,大口大口津津有味地咬起来……。时光流逝,随着渐渐长大,远离了家乡,肆意在田野采摘艾草的机会再没有了。奶奶远去天堂,再也吃不到那些奶奶亲手做的蕴藏着浓浓爱意的糯粑粑了。每当偶尔看街市的小农摆卖一把把摘来的艾草,童年五彩的记忆就呼啦一下浮现在脑海。
青青艾草,悠悠思情,凝结着人们的思绪。它把菁菁的生命之爱洒在春风里,撒在泥土里,无私的奉献自己为人们带来美味,用一身挚爱护佑人类安康,真让人敬佩啊。所以,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肃穆哀思的清明、慎明追远的端午都不能没有艾草和艾香,也不能缺少黏黏念念的艾糯粑粑。做一做、尝一尝醇香的艾糯粑儿,才能体味思情的浓重,不失为一种可推崇的文化。
又是一年桃花红,又是一年艾叶青,我的心绪随着艾草的香缕缕被感动,朴实无声的文字汩汩流出:
轻轻地为你停下脚步,
和风中,你的美锁住我的双目。
为你惊喜、为你欢呼,
你茵茵柔柔的把我迷住。
你的芬芳陶醉了渴慕的心灵,
一片无限的清新驱赶了孤独。
沉浸在你的情思中,
却想收获你的深情。
你点缀了春天,用全部的碧绿,
你依恋土地,让希望破土而出。
春风,摇曳着你的妩媚,
晨光,轻抚着你夜晚的凝露。
你的秀雅、碧柔,那么婉约脱俗,
在春天静立,弥漫盈盈馨香,一簇一簇。
多想拥你入怀,把深深的眷恋,
向你倾诉....
作者:王宾玲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白沙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