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超,195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退休前是税务局干部。业余爱好诗歌,爱好摄影。

老宅·我童年的家
作者/超哥
朗诵/月娥

我家的老宅是上世纪
五十年代末建的
土坯房
经生产队批准
在村边给的宅基地
父亲交给队里700元钱
说是建房的包干款
并写了合同
约定
把房子盖好、可住人
建房
就地取材
在宅基地前不远处的
水池旁
取土、和泥、脱坯
编笆
用芦苇多人一起
编织与屋顶尺寸
一般大的笆
多人合力把它铺在
房梁上
扎把子
用芦苇捆扎成直径
约半尺
比房屋宽度长
一尺半的芦苇把子
横铺在房顶的苇笆上
再上面就是
糊泥巴------
建了三间坐北朝南
一明两暗的房子
外屋进门两侧垒有
两个灶台
生火做饭用
东、西厢房靠窗户
盘有火炕
冬天的热炕头
暖和------
还添制了柜子
用自行车链子瓣的
铁下脚料
为钢筋
制成一定规格的
水泥板
再组装成柜子
这柜子防潮
防老鼠
全年的口粮放在里面
安全------
记得
院墙是用篱笆夹得
春季在篱下
种丝瓜、扁豆等
绿油油的秧子爬满了
篱笆------
黄花朵朵满院子香
收的白玉瓜
做馅、包饺子
可好吃了
丝瓜、豆角
每天摘
吃不完地吃
记得
我家房西不远处
是一片绿油油的
水稻田
田间的泄水沟里
芦苇长得旺
常有鸟在唱
呱呱鸡、呱呱鸡------
老远都能听得见
望不到边的稻田
远端
常有白鹭在逗留
嬉戏捕食
只要有人一靠近
它就飞了
人们都管它叫
长脖子老等
田埂上
常有青蛙在蹲守
捕食害虫
护卫着稻秧成长
记得
在那食物匮乏的年代
春天
常爬到树上
摘榆树钱
或到地里
挖些野菜来
与玉米面和了
烙烀饼
------充饥
常在田边捉蜻蜓
逮蛐蛐
有时洗一块面筋
用竹竿
粘树上的知了
晚上
门灯照的院子很亮
劳作了一天的
大人们
在灯下乘凉
还不忘做着针线
拉着家常------
也许
这时才是他们的
快乐时光------
真是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不知从何处
飞来的油壳螂
往地下落
一晚上可抓半脸盆
用锅炒熟了喂鸡
鸡可爱吃了
经常产双黄蛋
记得
文革时期
不上课
除了玩之外
还能帮家里
干点什么?
打猪草、拾柴
九月底
金色的稻浪滚滚
准备收割季
就要把稻田里的水
排泄掉
这时
我们常在稻田的
排水沟里抓鱼、蟹
熬鱼
开水烫玉米面
面和得要软
锅一定要热
不然凉锅贴饼子
溜锅了
晚饭
家人们围坐在桌前
其乐融融------
岁月匆匆
再到老宅时
仔细辨认
看不出老宅的模样
社会在变迁
整个村庄都已搬迁
土地置换
建成经济开发区
儿时的小伙伴们
现在都住上了楼房
成了社区居民
小康生活
幸福得充满阳光
老宅-----
夕阳西下
留下得是蹉跎岁月
快乐的童年
难忘的记忆
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