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滠水文苑】第206期王治海:写诗词、品诗味、抒诗情——我与黄陂诗联
2005年3月和2007年4月我曾先后两次参加了黄陂区委、区政府发起,由黄陂区诗词楹联学会(以下简称黄陂诗联)组织的《黄陂老区行》和《交通之歌》的诗词创作活动。我有幸聆听了黄陂诗联多位专家举办的诗词创作讲座,从中受益匪浅。
2005年春,为创作《黄陂老区行》作好铺垫,我和另外几名诗词爱好者,受王家河文化站委托,到区老年大学参加有关诗词创作方面的讲座。当我走进区老年大学时,迎面碰到了四十多年前曾教过我的王齐孙老师。当时王老师已是古稀之年,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看到王老师时,如烟的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了我眼前。曾记得当年参加高考前夕,临别之际王老师特地写了一首格律诗赠予我以作纪念。
临别赠言
——赠王治海同学
弦歌竟日响重楼,百日韶光似水流。
夏霭绿荫生玉树,春催桃李艳神州。
攻关莫负凌云志,揽月偏宜摘桂秋。
待到新征传战鼓,红旗谱下叙前游。
四十多年过去了,王老师的《临别赠言》我一直保留至今。王老师的这首诗给了我力量和信心,他激励我乘长风破万里浪,勇往直前。在当年的高考中,我一路闯关夺隘,也正如王老师在《临别赠言》中所期盼的那样,终于蟾宫摘桂,实现了人生的梦想。记得若干年后,我曾到黄陂一中请王老师为我写作有关《红楼梦》内容方面的毕业论文作指导,王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满口答应(当年王老师的职称是中教四级,正教授,当时整个黄陂有此职称的仅王老师和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胡绍棠先生两人)。当我谈了有关毕业论文的写作构思后,王老师很是高兴。他说,《红楼梦》是一部惊世骇俗之作,其内容丰富,诗词精湛,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边和我交谈边情不自禁地吟颂起《红楼梦》中贾元春为大观园的题名诗:
衔山抱水建来新,多少功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此园应锡大观名。
王老师古文功底深厚,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意境深远,韵味无穷。我读过他的许多诗作,也深深地为老师的渊博学识所折服。
那天各乡镇应邀到区老年大学听诗词创作讲座的人很多,教室里座无虚席,课由王老师主讲。王老师讲课的风格仍不减当年,他嗓音洪亮,掷地有声,凭着他那渊博的学识,对诗词格律极深的造诣,征服了所有听众。王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全体学员听得津津有味,整个教室沉浸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
听诗词讲座过后的第三天,黄陂诗联的多位领导、专家亲临王家河进行《黄陂老区行》的诗词创作讲座。我受邀前往街道政府会议室,参加动员大会。记得与会的专家有刘建新、马甦等一行八人。他们当中大都已过了退休年龄,但仍不忘初心,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为黄陂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不辞辛苦,发挥余热。

为了《黄陂老区行》诗词创作的顺利完成,我利用双休日,骑着自行车,北上南下,东奔西走。先后到三合店瞻仰了吴光浩烈士墓,到童家湾采访了开国少将童陆生的英雄事迹,赴甘露山村参观了甘露山火车站,考察了彭岗村和彭岗中学。回到学校后,我创作了有关这方面的诗作,后被黄陂诗联编纂的《黄陂老区行》征用并发表。作品如下:
楹联•为吴光浩烈士撰联
举红旗舞长缨黄麻起义惊天地光辉永照;
惩腐恶斗顽敌商城洒血泣鬼神浩气长存。
忆童陆生将军
少小忠心投革命,倥偬戎马献青春。
悬壶济世书经典,妙手仁心扫病瘟。
彭岗村新貌
昔日山岗一小村,今朝变化可惊人。
楼房耸立千家富,街面整齐百业兴。
公路穿街鸣笛脆,长渠绕岭碧漪清。
游人如织歌如海,万紫千红气象新。
赞能人寺
能人寺里出能人,学子莘莘颇有成。
今日从师勤发奋,来年报国为人民。
(注:昔日能人寺地址即为今日彭岗中学所在地)
2007年4月10日,黄陂区交通局和黄陂区诗词楹联学会联合举办了《交通之歌》的诗词创作活动。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黄陂诗联的领导、专家等一行六人又一次亲临王家河,在街道政府会议室召开动员大会。邀请王家河地区一批诗词爱好者前来参加会议,我也有幸在受邀之列。会议结束后,街道工委副书记、公路“村村通”总指挥长罗良卿同志亲自带队,王家河诗词楹联学会诗词创作小组一行13人,登上了由街道政府租赁的一辆大客车,到王家河地区进行诗词创作的采风活动,搜集“村村通”公路建设的相关材料,为诗词创作作好铺垫。客车载着我们从王家河街出发,爬山坡、越丛林、涉险滩、过山村,用了整整一天时间,绕行王家河地区一大圈,总算完成了街道工委、街道政府交给的诗词创作采风活动。回学校后,依据采风搜集到的材料,我拿出纸笔,连夜赶稿,直到转钟后,终于完成了六首诗作,于第二天送到了王家河街道文化站。同年10月,街道文化站站长张绪运同志赠送我一本由区交通局和区诗词楹联共同编纂的《交通之歌》。我打开书的扉页,在书的目录上发现我交上去的六首诗词全都刊用。作品如下:
公路通到蔡吴湾
将军浩气贯乾坤,要让家乡路进城。
野径崎岖难遂愿,资金短缺未成真。
而今大道吴村过,昔日初衷梦已成。
塑像一尊追往事,愿抛热血为人民。
(注:蔡吴湾,红四方面军创始人、黄麻起义副总指挥、红七军军长吴光浩出生地。)
赞筑路先锋王支书
闭塞阻交通,深山小寨冲。
异珍藏壑径,香味锁牢笼。
辟路芒鞋破,筹资铁嘴穷。
突围能外出,头雁叙初衷。
(王支书,名王茂和,时任小寨村村支书)
赞甘露山火车站
火车进站笑声欢,昼夜奔驰满载员。
北往南来忙货运,风餐露宿保民安。
笛声阵阵翻崇岭,路轨盘盘跨险滩。
服务热情春意暖,逢年过节客纷繁。
贺兴建武合铁路
人潮澎湃土飞扬,基建大军斗志昂。
新路连通南北线,神州谱写利民章。
罗书记带队采风
书记带队来采风,千山万壑步从容,
温语领兵开大道,侃言致富缚苍龙。
村村大道莺歌脆,户户欢声笑语浓。
缔造康庄通富路,山乡里外庆丰功。
楹联•天堑变通途
穷山多险途,肩扛手抱行路苦;
恶水变通途,车往人来笑声甜。

从这两次黄陂诗联所组织的诗词创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黄陂诗联的创办、《黄陂诗联》的发行确实为黄陂增添了活力,为黄陂增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像王士毅(四十多年前我曾听过他所作的高考冲刺指导报告,也曾读过他在多个《诗刊》上发表的诗作)王齐孙等一批专家、学者能在古稀之年仍立足于三尺讲台,继续发光发热,为黄陂的诗词创作进行具体指导,实在是难能可贵,劳苦功高。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我在诗词创作中,学到了许多先前所未接触到的东西,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在品读诗词时,发现了它高远的意境,深藏的意蕴,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所在。我将在诗词歌赋中继续畅游,谱写更多的篇章。
【作者简介】王治海,黄陂人,退休教师,黄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致力于写作,涉足面广,作品多发于各级刊物,曾获“武汉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