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卧一窗画,闲操半月弦
作者/姜舟林
读平儿的组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苏轼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以为平儿的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意境美轮美奂矣。
“霁后日轮新,开笼自在身。”缘于诸多客观因素,人有时会将自己囚禁在斗室中。而霁后日轮,又将自由的翅膀放飞。“开笼"用的是拟物手法,那种对自然的渴慕和失而复得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木叶随风起,悠悠落自然。"但凡最美的歌声属于自然,最美的境界也源出自然。诗人写意,无论是花草虫鱼,还是山川大河,无不烙上“自然"法则。此两句摹景状貌,乃“无我"之境。与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有我"之境,异中有同。而"我"之有无,只是意境的“优美"与“壮美"的区别,而从美学的角度来论,皆属于至美之境。
“何处关心境,从今问月轮。"平儿的组诗中,有关乡愁的内容,格外醒目。王建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平儿“切糕移桂影,添酒少萱亲",少了萱亲的中秋,糕饼也就索然无味了。思之心切,感之情伤,以至“不禁檐下露,无意湿罗巾"了,真乃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平儿诗中的浓郁乡愁,是缘生而来,萦身不去。“终生缘未了,半世意难平。苦短浮生事,荒烟一缕轻。"佛说:为了你的灵魂和意念有个安息的处所,应该把自己失去的曾经全部放下。而窃以为,平儿的"心境",不是禅悟,只是诗悟。人生不如意者八九,难免孤寂落寞、身心憔悴,而诗则是作者栖息的一方乐土。“嚣尘何处净,书剑月三更",就是最好的明证。
平儿笔下佳句迭出,往往一字到处,韵味十足。“轮毂疲千里,蝉声老一丘。"一“疲"字,将千里之遥,颠沛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老"字,写出岁月沧桑、青葱不再的怅惘若失之痛。而平儿诗中的情感,是以乐观向上为主流的。“琴几依石枕,鸥鹭水云中。"一“枕"字,枕出恬静安然的情态,而思绪随鸥鹭翩飞。“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平儿借抒情而言之,其热爱自然可见一斑。
平儿的组诗,美如画卷。虽是一页页随手翻捡,而总令阅者如醉如痴。何能如此,诗缘情也一一又岂一个情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