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影柳州

一提起柳州,人们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山歌、螺蛳粉和物美价廉的家用小汽车。没错,这些都是这座美丽的盆景城市的名片。柳州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产值超万亿的副中心城市。
柳州是中国西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她的得名缘于像一条玉带一样将柳州围成了一个狭长的半岛的柳江,还有北面的柳岭。扬名则是因为一位官声颇佳、爱柳植柳的柳宗元。
新一轮疫情缓和,趁着端午小长假,去柳州逛了逛。算是对这座低调的名城有了一点皮毛的认知。
柳州,一位陌生的老朋友,曾路过那里好多次,也曾短暂停留过一两天,可是真的没有什么特别深的印象。也就是说,谈不上好感或者恶感。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印象,比如,我知道有一个很大的铁路局柳州局就在柳州。这是当年中国的8大铁路局中唯一不在省会的铁路局。
还有,列车在柳州暂停的时候,我看见站台的小商店里有一个很漂亮的小盆景。小盆景漂亮是因为那块假山一样的小石头,虽然价格有点贵(在上世纪90年代),我还是把它买下了。
三是感觉这个城市有点像个大号的盆景。
在柳州市,你可以时不时看到一座小巧玲珑的山峰拔地而起。那座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很漂亮的山峰不与别的山峰相连,而是在平地之上很突兀的就出现了,显得很没有道理,不可理喻,但它就是很漂亮,漂亮得像一座精致的盆景。
后来才知道柳州还有一个别名“石城”,就因为它盛产奇石。
四是柳州的工业很发达,现在当然是柳州的汽车工业。
它是中国唯一一个能生产国内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的城市。一说起“五菱宏光”大家就耳熟能详,前些年的年产销都突破200万辆了,真是神一样的企业。
还有它的机械工业,以“柳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等。许多机械都赫然铸造着“柳州制造”。如各种机加工机械,水(油)压机、空压机等等。笔者当工人的时候就使用过柳州生产的车床。
笔者在当下放知青的时候在洞口茶铺茶场看到的十余台拖拉机几乎都是柳州生产的。

而且它的工业门类也是非常齐全,大到钢铁生产,机床设备、农业机械,小到轻工纺织和生活用品,比如家里常用的白炽电灯泡,买四个就有三个是柳州产的。
当然,原来在柳州的人民解放军第41军也是让柳州名声在外。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打得英勇顽强,战功卓著。
辽沈战役时的“塔山英雄团”就出自这个部队,后来在荆江大堤因抗洪牺牲的李向群也是出自这个部队。
最初认识柳州,是儿时看电影《刘三姐》。那些络绎不绝的赶去看刘三姐的人在路边小憩,互相问起的时候提到,“我是柳州的”,“我是桂林的”。
说刘三姐唱山歌出名最初是在柳州,而且是在柳州的鱼峰山。

第一次体验柳州的时候,我也去爬过鱼峰山。当时我只是觉得这座山长得并不高,怎么就那么好看呢,我得爬一爬这座山。可是真爬上去了还是出了一身汗。
那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俗语:“望山跑死马”。山是轻视不得的。
这些都是很多年之前的事了,现在的柳州不知道怎么样了。
掐指算算,离最近的一次去柳州,也不知不觉过去20年了。
我只是担心,这座美丽的城市现在怎么样了,因为我知道,它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包袱,那就是工业污染。
“成败萧何”。柳州繁荣因为工业,衰败也是因为工业。作为一个对污染不设防的城市,柳州曾是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四个城市,每一年下的雨几乎都是酸雨。
在酸雨的影响下,树木枯死,农作物歉收,做为柳州母亲河的柳江几乎就成了酸臭难闻的污水沟。
于是,中央下达了死命令,对柳州的严重污染零容忍,治理污染“没有条件可讲”。
于是,柳州的党和政府在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下,采取了“壮士断腕”式的雷霆治污手段。所有通向柳江的排污口全部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全部下马。
这么多企业停产整顿或者关闭,这得拿掉多少人的饭碗、影响多少家庭的生计,可是坚强的柳州人硬是打脱牙齿和血咽,把这个改革开放中经济转型的阵痛硬生生地扛下来了。
当然,柳州的老百姓也并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在出租车上,的士司机听我们夸柳州建设得漂亮就抱怨说,本来可以更好的。现在是我们挣钱给别人花。他们争省会(指南宁和桂林,历史上这两个城市曾经三次互换省会城市),凭什么把我们的好单位都拿走了。
比如说,柳州铁路局变成了南宁铁路局,中烟集团也被南宁拿走了。还有41集团军,也迁去了昆明。柳州人民也是没有办法呀。
我们安慰司机,没有关系的,柳州只会是越来越好。你看这满大街的微型电动车,这种“宝骏牌”斯玛特型的微型车,我们整个湖南省加起来恐怕也没有你们柳州一个市的多,政府还给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可以在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停,多人性化呀。
还有你们有那么多的漂亮的山,美丽的公园,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
几句话说得的士大哥得意地笑了,说,那是,我还就喜欢住在柳州,那里也不去。
可以看出,柳州人是很为自己的家乡自豪的。
柳州人确实是有自豪的资本。
被称为“柳市长”的柳宗元,是这个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他曾私下揣度,来柳州当刺史是不是皇帝看见自己姓柳?还作诗自嘲:“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宗元是个难得的好官,虽然在柳州只有短短的四年,却为柳州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让柳州人民铭记了他一千多年。他一生著作颇丰,只流传于世的就有600多篇。而且文史学界的评价是他的文更好于他的诗。
当然,柳宗元的诗作在唐诗里也是成就很高的,只那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足以让后人铭记他千秋万代。
在唐代诗人中,人们将他划为山水田园诗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称为“王孟韦柳”。
他在柳州为官四年,清廉爱民,最后病死在任上。
在柳侯祠,有一块石碑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被称为“三绝碑”的“荔子碑”。所以称“三绝”,因为这块碑是由唐代大文豪韩愈做赋、由宋代大文豪苏轼书写、记录柳宗元生平事迹的一块碑。那么这块碑的文物价值就不用多说了,说它“价值连城”也不为过。
因为柳宗元在湖南永州也做过官,因此永州也有一座“柳子庙”,那座祠堂里也有一块“荔子碑”,只不过那块碑是明朝人仿制的,从文物价值来看,还是比不上柳州柳侯祠这块。

柳州人特别为这位古代贤人自豪,他们每年都要隆重地举行公祭柳子的祭祀大典。
这项活动据称已经延绵了一千多年,它起源于唐朝。现在已经成为了广西自治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且,柳侯公园就在市中心,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景致的公园成了市民们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共产党的干部也想像他们的前辈那样,为人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1958年的南宁会议,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广西是1958年由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的)的韦国清就凭着自己和毛泽东、李富春(时任国务院主管基本建设的副总理)等同志的私人关系,向国家和中央要了不少第三个五年计划之外的项目。

这些项目虽然后来大部分都成了严重污染的项目,但在当时还是确确实实地为国家为广西创造了不少的财富的。
柳州是一座浮在桥梁上的城市,全市共22座桥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桥梁城市。连他们的公交车上的广告都是“山是水的故事,水是桥的故事,柳州是你我的故事。”这广告词确实很值得咀嚼,越琢磨越有意思。

(摄于6月3日洪峰中的柳江)
从柳州市的工业博物馆出来,很有感触。一是国内很少有城市设工业博物馆,而柳州就有一个。二是这个博物馆建设得很好,从柳州曾经的和现在的各门类的工业几乎都完整地保存和反映了出来。

由于工业发达,他们的工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特别多,而这些都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形式展现在了公众的面前。
本人非常感慨,邵阳本来也是一个工业十分发达的城市,这么多年过去,这些企业或改制或破产,但是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哪怕是像柳州一样,能保存下一点点痕迹呢?那对那些曾经的劳动者也是一种安慰呀。
一个城市要想发展得好,一定要靠劳动创造财富,要创造财富就必须尊重劳动者,在“劳动光荣”的旗帜下劳动者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去为社会创造财富。
柳州人非常注重自己的历史,注重文化品位。光是博物馆就建了多座。有柳州博物馆、工业博物馆、美好生活(治理污染)博物馆、白莲洞洞穴博物馆、桥梁博物馆、奇石博物馆、票证博物馆等等。没准儿马上就会有汽车博物馆和螺蛳粉博物馆。
而柳州的工业博物馆是外地游客来柳州的必来打卡之地。
现在的柳州山清水秀,百里柳江成了百里画廊。沿着柳树浓荫的沿江风光带漫步散心,看碧水蓝天,翠峦倒映,白鹭悠飞,没法儿不心旷神怡。

这里游泳的人很多,因为政府沿柳江修建了许多亲水台阶,有些就是给你游泳用的,比如说跳台、出水扶梯等等。还有为数众多的淋浴室和更衣室。看得出政府是鼓励人们游泳健身的。这在我国的城市当中殊为少见。
也可以看出,柳州人确实生活得很幸福。
柳州人质朴随和,悠闲自在。他可以自嘲自己住的城市是“狗屁地方”,但你不能说柳州不好。更不能说螺蛳粉不好吃,否则他跟你急。
柳州人热情,你问个路,他能跟你比划说半天,还要走到路边跟你指,或者找张纸给你画,就差没有给你带路了。

柳州人也随遇而安。他们不会太计较,吃点亏也没什么。这一点源于广西人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
曾听到一个外地嫁过来的女老板抱怨说,柳州人没什么上进心。什么事儿都不着急。说,他们这些人呀,什么都无所谓,天塌下来可以当被盖。
当然这些话也可以看做是妻子通常对丈夫的不满。但也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人有一个地方性格。
我们在返回的途中曾看见一起车祸,一辆货车侧翻在路边,旁边停着一辆小车。可能是货车为了避让小车而侧翻了。但那两位司机都像没事儿人似的,在路边抽着烟,一脸的云淡风轻。
三天的时间太短,只看了市内博物馆和一些古迹山水,玩了玩周边的如“香桥岩溶地质公园”等景点。
过去看到中央领导人说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时,感触还不是太深,现在看起来越来越感觉到这句话的魅力。
同时也感觉到,只有痛下决心,彻底改变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污染环境的基础上的观念,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终究是不会长久的。
柳州人民在新时代的经济改革中,以大气魄大手笔赢得了胜利,不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我们衷心祝福柳州,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发达。
(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