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才玉书。笔名:才斗。虔诚的文学爱好者。喜欢在文字上行走。拉长瘦影。

【读道德经•道是我归宿】连载(之六十)
文/才斗
原文:下篇•德经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翻译】:治理大国,却像烹制小鱼一样,不须去肠去鳞等加工,只要直接烹制就可以了。这就是说要用无为的大道来作为治国的方法。根据大道来管理天下大事,鬼神也安于其所在,而不出来扰乱人世。其实不是鬼神不出来扰乱,而是即使出来也不伤人。不是鬼神出来之后不伤人,而是圣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也从不伤害人。神鬼和圣人都不相互伤害,所以,道德也就在圣人这里得到了结合与归宿。

老子在本章又一次由表及里的论述了治理国家的理念。用烹制小鱼的事例,说明“道”的真理。
我一直在想,既然老子提到了鱼,就鱼的本身对我而然是受益的,因为我吃了一辈子的鱼。
吃过(唐)张志和笔下《渔歌子》的“桃花流水鳜鱼肥”。
吃过毛泽东笔下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吃过(宋)范仲淹笔下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其实,我吃的鱼远不止这些。比如黄花鱼、王鱼、鱿鱼、带鱼……传说,经常吃鱼的人,是有“道”的,表现在眼睛,是明亮的。于是,我知道了老子举这个事例的寓意了。他深入浅出讲述做鱼菜肴的烹制技法的同时,还告诉我们:用无为大道,管理天下事,是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方法。
老子用比较的方法,论“道”学说,是不是今天大学里的一个专业,比较文学?我是崇尚“比较”一词的。就好像崇尚我先生高海涛笔下的《(红楼梦与洛丽塔)比较论》一样,我看到了用比较方法论述彰显了震撼的力量,耐读爱看。
老子在本章采用比较,论述鬼神,实际是论“道”。如果用辩证的观点来剖析,鬼神也是有两面性的。正论:需要说明的是,我赞美为人类留下宝贵财富,后人赐名的鬼神(仙)雅号。有诗为凭,因为我写过诗人李贺的诗《筐子吟•唐朝出诗鬼》节选——
隔时空/重温诗鬼名句/声声诗调/雄鸡一唱天下白/黑云压城城欲摧/在你笔下/经典了一千多年/鬼也萦绕。
生前笔下多少事/一诗一风格/《梦天》向往月宫仙境/《秋来》道不尽悲秋凄凉/鬼也烦恼。
谁说你死了/诗意气场27年/依旧活着/7岁辞章/20年轮/留下多少诗流芳千古/鬼也风骚。
阅读老子/天下第一道仙/温暖了我在“道”的身躯。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厚德载物/道法自然。

鄙视、憎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鬼。有钱就能办事,就能摆平一切的处世哲学,是对“道”与“德”的一种亵渎。当然了,也有另类的事情发生,是根据事物的复杂而变幻套数,那就是有钱能使磨推鬼。人的贪欲与磨在助力下推鬼的关系,是人为的。无论鬼推磨,还是磨推鬼,这种现象需要在“道”的管制下,才不会伤人,不会扰乱人们的生活。鬼神安宁了,规范了,天下也就和谐,长治久安了。
大到治国是这样,小到家庭也如此,说到我们个体,不也是一样吗?一个话题出来了,那就是如何做人。让圣洁的道,住进自己的心房,而不是迷信。让丑陋、败坏社会风气的蛀虫没有躲藏的地方。我们的本心、本性,不受到伤害,就能享受“道”的滋养,铸造我们一身正气,坦坦荡荡,所以“德交归焉”。
曾经记得孟子有一种理念,他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事态变幻复杂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是不是我做人的归宿呢?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2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