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忘不掉的亲情。端午节到了,学校教师灶改善伙食,杀了一头猪,给我分了三斤七两猪肉,我当时没有给家里人打招呼,就挑上分到的猪肉,去了远在他乡的奶奶家。
对于一个正常家庭的人而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偏偏我的家庭却与众不同,这件事给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奶奶是我爷爷的续妻,按照方圆的习惯,我应该叫她后奶奶。她是附近村庄一家大户人家的儿媳,后来变成了烈士的遗孀。我爷爷是老爷的长子,早年他替大家庭支差,常年外出当兵。父亲三岁时,我的亲奶奶偶遇伤寒,一病不起,驾鹤西去了。迫于无奈,爷爷离开队伍回家,把父亲托咐给老爷,倒插门去了后奶奶家,改名换姓当了"招汉"。这两个村庄的距离不是很远,大约二十华里的路程,但是爷爷平时很少回家,我也从小没有爷爷奶奶的影响。
当地农村人有句俗话:"云里的太阳洞里的风,蝎子尾巴后娘的心"。意思说:当后娘的人都心狠手辣,一般不会亲近前妻的后人。我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议论,心里一直很害怕。直到我懂事以后,父亲领我去爷爷家见到她,才发现她和别人家的奶奶没什么区别,很热情也很善良。
后来,因为我家里人多,工分少,分到的粮食常常不够吃。 她家人口少,地也多,家里有余粮。只要学校放寒暑假,我就去爷爷家砍柴、挖药材、干农活儿找饭吃。我还经常带上妹妹一起去,后奶奶从来没有给过我们脸色看,反而经常热情接待我们,时不时给我们做好吃的吃。我走的时候,她总要把我们挖的药材,全部交给我们,反复叮咛"拿回家卖了钱,交学费吧"。还主动把她家的粮食送给我,接济我们家。她对我们的恩情我铭记于心。
三年前,爷爷患胃癌去逝了,她也没有回我家,她一直单独住在自己原来的地方。我家里人谁也没有再去看她。我忽然觉得寺河学校离她家这么近,我应该去看看她了。实话实说,我当时也有些想念她老人家了,虽然,我知道她身边有二爸一家照顾她,但不知道她这几年究竟生活的怎么样?
她看到我时,激动的热泪盈眶。一个七八十岁的小脚女人,她当即下炕,就地在缸里泡了一些黄米,准备第二天给我做油糕吃。我知道这是咱陕北农村人过年或者家里有重大事情,才有的礼节和待遇。所以,我心里无比的温暖和感动。当天晚上,她抓着我的手,和我拉了半夜家常,一直说到我睡着,她才躺下。
第二天,天大亮后,我伸了伸懒腰起来,发现她不在屋子里了,便出门去找她。万万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就做好早饭,等不上我起来,一个人拼命的推动石碾,压起糕米来了。她老人家一生,与前夫抱养了一个女儿,生养了一个女儿,后来又与爷爷生了一男一女,包括我父亲共有五个儿女,在我的记忆里,她从来不分远亲,一视同仁,如同己出。她老人家的那份仁慈和大爱,实在让我无法按下感情键。她的音容笑貌至今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永远活在我心中。
8,挡不住的诱惑。谁没有年轻过,我十八九岁那个年代,社会上正在流行"三转一响"。我当时穷的叮当响,缝纫机咱买不起,自行车靠临时借,收音机觉得太奢侈,我心里就爱个手表。手表带在手腕上,胳膊一抹,明光贼亮的好神气哦。另外我是教师用它掌握学习和教学时间多实惠呀。
有一次,片上开教师会,我的一位女同学就在附近农村小学教书也来了,她手上带着一块机械表,表链表壳都是金属材质,阳光下一照,反射出来金光灿灿,我心里十分的羡慕她。会议结束后,她到我办公室来聊天,她看见我一直盯着她的手腕目不转睛的看,不知道她是羞涩,还是仁慈善良,她很大方,顺手抹下手表,让我带上体验一下吧。我半推半就的接过手表,带在自己的手腕上,还扬起右手胳膊,笑嬉嬉的晃了几下。她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说:"这样吧,老同学,你要是不嫌弃,你就先带上吧,反正我带上它也用处不大,学校有钟记时间哩"。我受宠若惊,一语双关的跟她开玩笑说:"是真是假呀?你就不怕我爱上它(她),舍不得给你还了",她笑的像花一样灿烂,回答说:"不怕,不怕,只要你愿意你就带上它吧!"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带着她的手表,她也不要,我也不还。
半年后,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带着了。周末,我直接去了她教书的那个地方,当面还给了她。事后就跟家里商量,我工作和学习需要买一块手表,大家同意后,我就联系西安工作的大姑父,在西安给我买了一块当时最流行的款式"熊猫牌"机械手表寄回来。那是我今生今世最时髦的一次尝试。那块表六十六块钱,我带了十几年,社会上出现电子表,我还一直带着它。最后,被一位好心的修表人丢失了,很多年我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