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活灵活“扇”
杨进文(苗族)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汉代班婕妤《怨歌行》)
这首古诗的大意: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道断绝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首古诗中的“合欢扇”,竟然被“遗落”于湖南省武冈市辕门口街道办事处落子铺村移民组杨小武家的左侧渠道旁边。

为什么我要将这把“古扇”称之活灵活“扇”呢?因为此扇是“生”在一株几年前被锯掉了的大火柴(梓樟)树蔸上。栩如欲活,纹路清晰,其形象生动逼真,且又有生命力。
纵观活“扇”全貌,其特点是,古朴古风,古色古香。可能是因长期被风吹日晒,颜色不鲜,且斑驳陆离,色彩繁杂。右角脱落,犬牙交错。
我年过花甲,童心未泯,好奇感亦浓,明知是树蔸上的天然活“扇”,却还弯腰伸手去拾“扇”。那“扇”怎么也不听使唤,纹丝不动。其时,自己才哑然失笑。
未能获取活“扇”,给我带来的却是有关儿时与扇子的回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那炎热的夏天里。每到晚上,我奶奶用长满老茧的手一边轻轻地摇着老蒲扇,一边哼着不知流传过几代人的儿歌:“桃子花,李子花,大路上行起一个妹叽嘎(小女孩),留她进来歇一呀(夜)………”歌声让我徐徐进入梦乡。
后来到了七十年代,在学校里读书。一到夏天,同学们将五花八门的扇子,“舞”出来扇风,大家各人自扇“额前汗”,莫管他人“头上湿”。更有意思的是,同学们在各自的扇子上大书特书:“六月天气热,扇子不能借。朋友若要借,等到十二月。”
多年以后,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里用起了电扇。偶尔在停电之时,才用扇子“救急”,但总是找不到以前“美滋滋地闭着眼,很享受”的感觉,不知“舒爽”到哪里去了?
其时,我突发奇想,“舒爽”莫非是随济公那支《鞋儿破,帽儿破》之歌一起去了!不信但听:“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哎嘿、哎嘿、哎嘿,无忧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皆看破。走啊走,乐啊乐……”
时过境迁,斗移星转。现在家里虽然有三、四台空调,在炎热的夏天里令人凉爽;但是关于曾经用过扇子的那些岁月痕迹,是永远都不会抹去的。
最近,我幸好将“舒爽”找了回来,全仗读了文友吴岸松的一则《每日心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东西应该浅尝,有些事物则应当深取。浅尝的如果没有节制,就容易失去趣味;深取的如果不够,就容易捉襟见肘………两者之间必须兼备,才能有快乐的人生!”(2022.6.6)
(配图由作者提供)
1985年游本昌主演的电视剧《济公》主题歌: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杨进文作品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