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金龙诗歌二首
诗人:宋金龙
诵读:王晓辉、安有盛
文学总监:阿紫
总编:玫瑰

炊烟里的故乡
作者:宋金龙
诵读:王晓辉
(点三角聆听王晓辉诵读)
每当看到炊烟
就想起了魂牵梦绕的故乡
林东丰水山雷家村
就是我那割舍不掉的村庄
低矮的土房
还有 热乎乎的火炕
坑洼的土路 泥垛的院墙
那就是曾经生养我的地方
村前干枯的小河
长满杂草的打谷场
构成一幅画
一直在我心里珍藏
潮湿的柴火
呼呼的风箱
还有泥垒的炉膛
映照着妈妈当年那
红红的脸庞
让贫瘠的生活散发芳香
那一缕缕炊烟
萦绕小米饭的清香
被岁月呛出的眼泪
总盼望着能早日改变贫穷模样
村东头那个大大的果园
甘甜的井水就在村子中央
还有村子周围那一片片
玉米 谷子 大豆以及红红的髙梁
我最熟悉的是父亲的身影
双肩扛起红彤彤的夕阳
母亲锅碗瓢盆的撞击声
成为了那会儿最动听的交响
秋去冬来 寒来暑往
一块苍凉的土地把生活捂烫
如果说那些被翻开的黑土地
是一垄垄被亮出的生命长廊
那谁又敢说 不是在晾晒
大自然斧钺斫砍的时代创伤
如果说 炊烟还能如此缠绵
是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疼痛的时光
村后的小树林
记录了太多的忧伤
我无意提及村庄的美
只是忘不了悱恻的月光
哗哗的水声 流向天边
风的家园 雨的故乡
多像一粒饱满的种子
在手心里攥得发烫
然后 又被放进土壤
四十年后的今天 雄鸡
依然站在家乡的土地上
此起彼伏的鸣唱
把故乡清爽的天空
拂拭的一片晴朗
不要管头顶上的鸟儿
是如何的横空飞翔
接下来就会看见
牛群 羊群和新建的砖瓦房
私家车也在村里一一亮相
村头那缕炊烟飘向远方
不知是谁,又把
古檀色的乡愁唱响
我在他乡 而故乡
却永远住在我的心房

我也是乌珠穆沁的孩子
作者:宋金龙
朗诵:安有盛
(点下面三角聆听安有盛诵读的音频)
虽然 我不是套马的汉子
没能骑着骏马像疾风一样
我的体魄更没有威武雄壮
性格没有蒙古汉子的粗犷豪放
但是 我也是草原的孩子啊
手挽乌珠穆沁草原的苍茫
亲吻着生我养我的美丽家乡
用我纯洁至诚的爱把草原歌唱
乌拉盖的河水日夜流淌
把悠扬的蒙古长调送向远方
纯洁的白云在蓝天上徜徉
雄鹰在白云下自由翱翔
在碧草如茵的家庭牧场上
洁白的毡包如珍珠般闪亮
古老的勒勒车已成为新时代的珍藏
与马头琴一起把醉美的生活弹响
六月的乌珠穆沁飘溢乳香
马奶酒醉了小伙也醉了姑娘
鲜美的手把肉香飘四方
迎来远方的客人在毡房里品尝
暮色的余晖隐没山岗
敖包山下燃烧的篝火正旺
蒙古舞圆润了夜色的芬芳
恋人们缠绵着《十五的月亮》
在琴声笑声歌声里张扬着酒香
远古传来的马蹄声在我耳畔回响
这里曾是成吉思汗点兵出征的地方
仿佛弥漫着金戈铁马冲出草原的铿锵
猎猎旌旗 托举起弯弓的倔强
用执着的信念 一箭征服陆地与海洋
从此 一个古老民族在世界亮相
成为世界史诗里唯一记载的不朽力量
荣耀已成为乌珠穆沁草原的过往
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如雨后阳光
照亮草原 温暖每一个牧人的心房
让草原牧人的家庭牧场蒸蒸日上
我也是乌珠穆沁草原的孩子啊
在这片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美地方
与各族兄弟姐妹一起建设可爱的家乡
让广袤的家园在百花园里更加辉煌
只有这样 才无愧父老无愧乡亲
无愧于牧歌在自己的心里四季悠扬

诗人 /宋金龙
笔名痴愚。原籍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丰水山人。在人间烟火里安静行走的男子,粗犷豪放,心有山水,眸生善念,暗香绕指,粗笔写意。曾是新闻媒体人,现已退休。从199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至今,曾有多篇(首)文学作品、新闻作品以及影视作品获奖。
诵读者/王晓辉
网名:善待自己。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人,曾是新闻媒体人,现已退休。热爱朗诵,感恩所有遇见,用声音追求生活的丰富多彩、执着余生完美的光与热。

诵读者/ 安有盛
网名:安然,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朗诵协会通辽分会副会长。少年生于海河之滨,青年长于辽河之畔,暮年愿成为草原上的百灵,用欢快的啼鸣,唱响科尔沁蔚蓝的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