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三十
作者:康金印 主播:月亮泉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十七)阳货17——20章。
17.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先生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先生如果不说话,我们传述什么呢?”先生说:“天说什么话了?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话了啊?”
点评:本章孔子提示学生注意“口传”以外的教学方式,以便多途径受到教育。如观察天地变化,了解自然规律。另说:“无言”是指孔子要求学生少说、多做。

18.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推辞不见。传话人出门后,孔子拿来瑟弹唱,让孺悲听到瑟歌声。
点评:本章写孔子对孺悲进行自省教和乐教,这也是他的教育方式之一,不是不愿教他。《论语集释》下1410页说:“孺悲归自克责,后日进德,夫子以士丧礼传之。士丧礼之传,孺悲预有功,亦当时不屑教诲之力。”李零说,一位叫高大卫的英国牧师,据孔子“辞以疾”又“瑟而歌”,曾认为中国人喜欢撒谎。看来,他没读懂这一章。中国人也有人认为本章孔子对孺悲失礼。

19.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宰我问:“三年的居丧期是否太长,一周年已经够长久了。君子三年不学习演练礼,礼节必然忘了;三年不奏乐,乐器也必然崩毁了。陈谷已吃没了,新谷已收入仓了。钻木取火用的木头要换了,一年也就过完了。”先生说:“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你吃那大米饭,穿那锦绣衣,你心里感到安吗?”宰我说:“我感到心安。”先生说:“你心安,你就继续吃穿吧!君子守丧,吃美食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也不快乐,居处在家都感到不安稳,所以才不做那些享受的事。现在你做这些能心安,你就去做那些事吧!”宰我出去了。先生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三年,然后才离开父母的怀抱。守丧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宰我就不能给他父母三年的回报之爱呀!”
点评:本章孔子想以“问心安”教育宰我要坚持守孝三年,结果失败,既批评其不孝,又很伤感。连自己的学生都反对复周礼,孔子主张复礼,后院起火了。前文还有反对用耕牛之子做祭品的,足见古礼已难以维持。宰我以“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反对守孝三年之丧礼,论据非常有力,使孔子陷入是自己守此礼才造成礼崩乐坏之局。孔子仍不动摇,仍坚持守旧礼,确实够保守的。
20.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译文:先生说:“饱食终日,什么心思都不用,这种人真难办呢!不是有掷采下棋相戏的事吗,干那些玩的事也比什么都不干好!”
点评:本章孔子指出在学习上“无所用心”,还不如下棋玩。他强调学习就应专心。很多学习成绩不好的人,都败在不专心上,“专”オ能出成果,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