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悟道》国学专题连载系列之一百二十七
作者/康金印 主播/李鸣
《论语》各章、译文、点评及各篇要点提示十七阳货5一8章
5.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是以使人。”
译文:子张向先生问仁的事。先生说:"能推行五种品德于天下,可称为仁了。”子张说:“请问这五种品德是么?"先生说:“就是谦恭、宽厚、信实、敏捷、恩惠。谦恭,别人就不侮辱他;宽厚,就能得众人的归服,信实,别人就会任用他:敏捷,就能做事有功效;恩惠,就能使人愿为所用。”
点评:本章指出从身边涉及“恭宽信敏惠”的具体事抓起,是“有仁”的有效方法。这五条被称为君子的“五德”,是仁人必备的品质。这五条也是为官处世之道。“恭宽”讲的是做人,“信敏”讲的是做事,“惠”讲的是怎样当官。“恭宽信”都要看准对象,施于坏人反受其害。“敏”可出效率,要“智”相助。“惠”指用人,既要口头肯定,又要物质奖励。《尧曰》中说“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反复出现,以见重视。本章是孔子对如何“为人”的提醒,从中可以学到人生智慧。

6.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瓠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晋卿范中行的家臣佛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从前我仲由听先生说过'亲身做不善事的人,君子不进他的家。佛占据中牟,抵抗前来攻打的赵简子,先生去他那里,如何解释呢?”先生说:“是的,我讲过上边这样的话。人们不是常说某物坚硬磨也磨不薄吗?人们不是常说某物白得染也染不黑吗?我岂是个苦味瓠瓜,怎么能光悬挂着让人看、不让人吃呢?(那可真成中看不中用了!)”
点评:本章写孔子想应范氏家臣佛之召,弟子反对。他以自己是磨不薄、染不黑的硬汉、不是中看不中用的瓠瓜作比,表明自己应召决心及应召后仍是为推行周王之道不会变质,显示出他的救世急切心情。最后,孔子“危邦不入”为由没有去应召。在“义”上佛做得很好,头同时期所少有。子路阻止先生应佛之召,是由于对佛战赵简子的误判,以为他是叛国,是亲身没做好事。“误判”之因是赵简子“劫持晋侯并以他的名义”攻打范氏,不知此内情的人很容易以为他代表晋侯,就连孔子当时也没弄清而相信佛胖是反叛,一劝就不去了。如果孔子知道赵范之战是赵欺人太甚的“内战”,与叛国无关,再加上他认为赵简子是“卸悟道磨杀驴之人”,很可能去助佛一臂之力。

7.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先生说:“仲由啊,你听说过六个'爱好’与六个'蔽害”吗?”仲由回答说:“没有。”先生说:“你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不喜欢学习,它的蔽害是愚昧;爱好聪明不喜欢学习,它的蔽害是放荡;爱好诚信不喜欢学习,它的蔽害是容易被人利用干坏事;爱好正直不喜欢学习,它的蔽害是说话尖酸刻薄;爱好勇敢不喜欢学习,它的蔽害是捣乱闯祸;爱好刚强不喜欢学习,它的蔽害是狂妄自是。”
点评:本章孔子提出“六言六蔽”,指出六言中的“仁、智、信、直、勇、刚”要通过学习获得,六蔽中的“愚、荡、贼、绞、乱、狂”要通过学习除掉。育“六言”除“六蔽”非常重要。东郭先生就因“好仁不好学”成为愚人,才险些被狼吃掉的。《农夫和蛇》的故事说,农夫好仁,乱施仁给冻僵的毒蛇,用肉体把蛇暖过来,反遭蛇咬,就因他不好学,分不清好坏,陷入愚。“好学”应理解为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以驾驭文德。

8.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先生说:“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学那《诗》呢?《诗》可以激发起人的志气,可以提升人的观察力,可以助人和睦相处,可以抒发哀怨之情。近处说它可以侍奉父亲,远处说它可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点评:本章指出学《诗》有多方面用处,教人重视学《诗》、快去学《诗》。这一章是孔子的较完整的诗教理论,它指出了诗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它已成为我国诗歌创作评论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