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木棉红》
—廖宁红棉摄影艺术展观感
罗宙纶
端午节,专程到广州文化公园参观了《今又木棉红》廖宁红棉摄影艺术展,虽然没赶上开幕式,少了人多热闹的气氛,但多了专心欣赏的空间,也有一番感受。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廖宁,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仔,出生在廖氏摄影世家,父亲廖衍猷、伯父廖衍强都是著名的摄影家。他自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加上聪颖好学、刻苦实践,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红棉,寄托着广州人的乡愁,记忆在岭南文史篇章里。明末清初著名广府学者、诗人屈大均游历南海神庙,为其古木棉之花留下“十丈珊瑚是红棉,花开红比朝霞鲜”的赞歌,流露着诗人对木棉敬重之情,推崇之意。特别是那“参天古干争盘拿,花时无叶何纷葩”不仅写出了先开花后长叶的特点,也传达出了木棉花的傲岸的英雄气质,使读者感受到神祠古木棉的气韵。民国年间,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先生以越秀山之红棉为素材,创作了《岭南春色》,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中获得金奖享誉中外。此画写木棉雄丽之形,更写木棉高伟之操。题诗:“短衣匹马逐春风,百粤山河照眼雄。揽辔越王台上望,鹧鸪声里木棉红”。陈树人先生一生酷爱以木棉入画,既喜其盛开时如“万炬烛天红”之势,更赞其直冲云天的高风亮节,革命豪情溢于笔端。
红棉,传承着广州城的红色基因。赓续英雄城市的精神血脉。广州,处在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从革命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棉被广州人民赋予英雄花的美誉,承托着对英雄敬仰之情。红棉花于1982年6月1日,广州市政府批准,被确定为广州的市花,至今已整40载。那一朵朵红棉花,闪烁着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广州精神。老市长朱光的《望江南·广州好》“落叶开花飞火凤,参天擎日舞丹龙。” 令人充满激情。时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赋诗赞曰:“穿林昂首薄云天,俯抚群黎问暖寒。烽火高燃迎春色,却留飞絮入清眠。” 让市民为之感动。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十丈红棉、百年老榕、五羊仙穗,越秀层楼、云山叠翠、珠水夜韵、珠海丹心、古祠留芳、五环晨曦、黄花皓月、莲峰观海……无不成为广州文艺家不惜笔墨的创作源泉,成就出广州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1992年6月,广州市花命名10周年之际,著名摄影家廖洐猷先生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了红棉艺术摄影展览,集其从影数十年之红棉佳作,让红棉隆重登上广州文化艺术之华堂。

今又木棉红,进入新时代的广州摄影艺术界,立足广州、植根湾区,将云山麓、珠水畔、西关巷、广府家、岭南道、丝路上的棵棵红棉,定格在广州城市记忆之中,刻印在大湾区人们艺术活页里。在30年前著名摄影家廖洐猷先生举办红棉艺术摄影展览的老地方,让红棉再登华堂,继往开来,让人们心潮澎湃。
最近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的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评价说:廖宁是位非常勤勉、善良、善于带队伍的主席。他脚踏本土,怀着朴素的乡土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入生活,走进新时代,成就了他的摄影艺术之路。
《今又木棉红》红棉摄影艺术展,展示了广州市花红棉的风骨和精神,弘扬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广东摄影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都市头条岭南作家主编:

池朝兴,作品走进社区、学校、歌坛、书法、央视、国际的作家诗人;多篇作品发表或获奖于国内外书报刊杂志或网络;出版诗集《金色的希望》《金色的阳光》等。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弘扬人间真善美。
广州市城管执法局退休干部(正局)、关工委副主任,广东五星志愿者,罗援将军主持的《百面战旗红》都市头条岭南作家发布平台主编,千岛日报《中华文化》编委,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市荔湾区作协会员,广州市海珠区作协文创委副主任、宣传媒介部主任,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