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诗札记(921——930)
学诗札记(921)诗画同源。古代画论强调笔下不可“带浊气”。这可谓一语中的。冷眼静观当下诗坛,恐怕还不只是“浊气”这一个问题吧!诗人当自省。但愿这不是废话。

学诗札记(922)人生苦短,与其向死而生,不如向诗而活。你说呢?!
学诗札记(923)禅意这个东西,哪里用得着文字去解释呢?正如美女身上那种卓尔不凡的气质,你只需用心去呼吸、去聆听、去亲吻,就可以了。

学诗札记(924)在当下眼球经济时代下,至少有三类人群比较适合写诗:一是特别容易感动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愁善感人群;二是特别喜欢宁静的人。这类人群,大都外表冷峻内敛,内心狂热善变;三是总比时代快半步或是慢半拍的那么一群 人。
学诗札记(925)切记,别吃剩饭。倘若你一向靠吃剩饭活着,我敢断定,你真的不怎么样。
学诗札记(926)中医看病讲究“辨体”。评诗论艺注重辨味。

学诗札记(927)现代诗当然以分行文字居多,但分行排列的文字未必就能称得上是现代诗。这句大实话,姑备一说,诸位方家大可不必太介意,权当童年胡扯。

学诗札记(928)别太迷信第一直觉,尽管它非常珍贵。它顶多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学诗札记(929)当我象鲁迅先生那样打一个呵欠,燃起一根纸烟时,拜托你,别打扰我,好吗?童年很清楚,许多诗意就藏在刚刚喷吐出的烟雾中。静能生诗。这真是不刊之论。

学诗札记(930)“文学必须毁灭,而文人却不妨奖励,奖励他们不要做文人。”每当我想起钱钟书先生的这句话,浑身总感觉不自在。我猜钱老当时肯定是漏写掉一个字——“旧”。换句话说,就是旧文学必须淘汰了,新文学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