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王风骨最清嘉,谦素居高掩曙华。
舟卧子猷邀笛曲,车停叔夏竹横斜。
胡床盘踞玉山稳,柯笛催开梅树花。
三弄调成皆不语,清溪邂逅各天涯。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将领、名士、音乐家,丹阳尹桓景之子。
淝水之战后,立下赫赫战功的桓伊被封为右将军。史书这样记载:《晋书·卷八十一》及苻坚南寇,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俱破坚于肥水,以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娶妻董梅为董祀(东汉才女蔡文姬)玄孙女,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王徽之,字子猷,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名士、书法家,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圣)第五子。一天,王徽之奉诏赴东晋都城建康,行至桃清溪萧家渡码头时泊舟,而恰恰就在此时,桓伊的车队从码头走过,王徽之在船中,听到有个认识桓伊的客人由衷敬佩说,那是桓子野。武功盖世,人品谦顺,音乐江左第一。王徽之闻听,雅兴大发,命令手下去唤桓伊给他吹奏一曲,手下人惊呆了,虽然知道他是知名的狂士,以行为怪诞闻名,但王徽之和桓伊的地位差别甚远,真的有狂妄至极了吧?在王徽之的执意要求下,手下人不得不前去拦住桓伊的车队,对桓伊说:我家主人王子猷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让你试奏一曲。桓伊听到王子猷邀笛,两人虽未谋面,但早已耳闻,桓伊的和同为铚城人同乡戴逵相差几岁,少年同在浍水边长大,也都是十几岁时离开铚城,桓伊和其兄戴逯(时任徐州太守)共同参加淝水之战,戴逯以军功封广信侯,位至大司农,桓伊、戴逵、戴逯可谓为“发小”,他们关系很好,时有书信诗赋应酬,桓伊也从世人和戴逵的口中了解到才华横溢、羁傲不逊、放浪形骸王子猷的性格,于是,桓伊随即掉头下车,随从搬来一只胡床,桓伊盘坐其上,抽出柯亭笛。一曲《梅花三弄》,笛音从桓伊指尖飞出,绮叠萦散,飘零流转,令帆樯不行、白云滞留。吹奏完毕,桓伊收笛上车走了,宾主双方自始至终没有交谈一句话,此次邂逅各自天涯一方。真真让人叹服的魏晋风度在此是最好的诠释。

耐人寻味的是小戴逵一旬的王徽之都在公元386年去世,也就是淝水之战后的第三年。

若水先生
【诗人简介】若水,号玄子。偶读书、乐诗词、喜周易、善烹饪。
责任编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