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端午
□许捷(河南)
时间,飞快地消逝在指尖的隙缝里。年年有端午,岁岁人不同。而亘古不变的是延续了几千年的风俗,吃粽子,賽龙舟,以缅怀那古老而又熟悉的名字!
关于和端午有传说的古人有两个。主流传说而且让国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当然是屈原。屈原是伟大的,不但有盖世才华,更有不畏强权的铮铮铁骨,以及忧国忧民的一片丹心。他一腔赤诚,主张楚国彰明法度,举贤任能,还有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可悲的是楚王昏庸无道!屈原在与某些反对派官僚的强烈斗争中受贬!面对国家腐败,奸佞当道而宁死不屈!汨罗潺潺,忠魂永存!
每每诵读《离骚》,心中跌宕起伏。我敬仰诗人的风骨,敬仰诗人对实现“美政”的憧憬和无奈,还有他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坚贞不屈的爱国热情。
另一个和端午有关联的还有一个名字-伍子胥。伍子胥也是楚国人,家族因楚平王发生了夺太子建之妻的丑闻而受牵连,楚王和奸佞合谋杀死了伍家一百多口。伍子胥不愿坐以待毙,仓皇出逃。几经曲折,最后成为吴国大将,忠心耿耿地为吴国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到了夫差时期受到猜忌而含冤赐死,尸体被沉江中。而那天正好也是五月初五,又成了中国端午的另一典故。
无论是对屈原的投江追思,还是对伍子胥的悲壮叹息,都已随历史漫卷,虽然最终他们成为了让人唏嘘的悲剧人物,但毕竟是为国为民壮烈而死的忠臣。端午用各种形式祭拜他们的亡灵,不但寄托了哀思,更弘扬了正气。
几年前,听说韩国人对端午的申遗成功,我是气愤填膺。肖小异邦竟敢把中国这一悠久的民族文化节日据为己有。后来通过研究和查询,原来所谓节日只是韩国江陵的端午祭而已,和我们因屈原而得名的端午节毫不相干。中国的端午节是谁也无法否定的史实,知道这些知识后,我心里的窝囊气立刻烟消云散。
说过了历史故事,来谈谈我的端午情思吧。每每端午来临的时候,我是既兴奋又心酸。兴奋的是来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心酸的是再也尝不到饱含母爱的粽子了。
香包,艾草,栀子花的混合香味弥漫在初夏的五月,打谷场的麦子还没有完全进仓。虽然收成不高,但社员们也是靠它苦度光阴。田野里一望无际的黄秧,用柔弱的叶子托起了穷人对秋天的憧憬和向往。
我从小就是个馋猫,也许那时候太穷的缘故吧,总把改善伙食寄托在逢年过节,哪怕平时吃野菜吃槐花。那时母亲会把仅有的几斤糯米当宝贝一样的珍藏,害怕生虫,三天两头拿出来晾晒。就这样,端午在我们的期盼中近了,更近了。
五月初四那天,母亲早早就把糯米和苇叶泡在水盆里,再找来一些丝线,一个人坐在盆前,不厌其地包着那盛满情感的粽子,还会在里面放上两枚红枣。现在想起来,那红枣不正是纪念屈原和伍子胥的一片丹心嘛。
晚上我睡在床上,带着些许激动也许期待,实在抵不住瞌睡的纷扰,慢慢进入梦乡。第二天一醒,我们姐弟妹三人胳膊上、小腿颈,都被母亲栓了七彩线,脖子上也都挂了“唐老虎”和香包,那种美美的饰品让我们真像运动员挂了冠军奖牌那样的异常兴奋感。桌子上早已摆好了粽子和白砂糖,还有按人头分好的仅有的每人两个鸡蛋,那都是平时口肚里挪出来的呀!
说起端午吃鸡蛋,我至今还内疚在心。那时每人的两个鸡蛋,我的是早早地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但姐姐妹妹的总是不舍得吃完,把另一个放在床里边的被子里藏起来好慢慢吃。当她们出门玩耍的时候,鸡蛋却成了我的口中食。她们找不到鸡蛋就嚎啕大哭起来,可是等母亲知道后扬言要拿扫帚要打我的时候,姐却拉着我飞快地逃跑了。
五月对我很重要,因为我的生日也在五月。五月也是农忙的季节,记得母亲说,生我的时候,早上还在生产队的打谷场挣工分呢!到了腹痛难忍的时候才和父亲匆匆回去找来接生婆把我带到这个世间。但母亲尚未踏踏实实坐完月子就出来干活了。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艰苦的年代里,母亲是在用心血和汗水哺育我们成长,每每想起,心中的思念和酸楚便油然而生。五月啊,也正是母亲的受难月!
当我静下心反复追忆着母亲所做的一切。在她短暂得只有43岁的人生,满是勤劳、苦难、善良和奉献。
而今,所有的食品都商业化了。超市里,大街上,各种各样各种地方各种风味的粽子可谓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它只能勾起我对母亲的思念和伤心!却再也吃不到母亲那盛满浓浓深情的粽子了!
母亲,儿想你,已经想你整整二十八个端午,也整整二十八年了!这种想念还会越来越浓越来越浓……
(此文章写于2017年端午)
【作者简介】许捷。世居河南固始乡野。农民,初中文化。现靠剪发维持生计!所幸成为诗歌仆人,创办公益性民刊《中原诗刊》《中原诗报》。也侥幸成为河南省作家协会的一员。有小诗发表于《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诗潮》《绿风》《延河》《辽河》《青海湖》《鸭绿江》《奔流》《作家天地》《江河文学》《人民日报》等近百家报刊!也选入了一些年鉴。偶获地方小奖。自知功力尚浅,拙作只是记录社会我等底层小人物的沧桑岁月!并且做个文字修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