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雨凤凰城
作者:纪清远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2011年10月我应邀去长沙参加一个纪念活动,结束之后湖南省文史研究馆请我们赴湘西凤凰古城参观。中午餐后我们从长沙驱车前往凤凰。这几乎是一条横贯全省东西方向的道路,下了高速公路又走了50多公里的山路,全程有五百多公里,用了六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此时蒙蒙细雨,夜幕已经降临了。彩灯将古城墙、城门楼和江边的古老建筑全部串了起来,远远看去就像用彩笔在夜空中勾勒出一座古城的形状,同时也映在了江水之中,一动一静,上下辉应。我在大巴车上好奇地欣赏着这座美丽的暮色山城,灯饰的凤凰夜景也是一道奇观啊!

参观安排在第二天上午,天气阴冷且带有微微秋风落叶声的淅沥细雨仍在下个不停,对我们多少是有些影响,上边举伞,下边踩水,但是雨中观凤凰,却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在此一霎好风,几回疏雨的时光,观雨中小舟穿梭于沱江之中,如此翠屏挂雨的景色,不胜令人感叹之至。沱江从古城中心穿过,两岸都是依水而建的木质结构吊脚楼,楼群后临一条古官道,前边悬于沱江之上,是具有浓郁的苗族、土家族古建筑特色。这些阁楼尽管经过无数次的修葺,依然保持古代传统的建筑样式,修旧如旧。城内古香古色的各个庙祠馆阁有三十余座。江边一些妇女在河边石板上用传统的方法洗衣服或背篓而过,俨然一幅恬静的桃源图意。导游安排我们坐上游船顺江而下,身着蓑衣的船夫在后边撑篙,我们悠闲地坐在船上,顿失一路的颠簸劳累,有“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的感觉。船夫吃力地撑着船逆水而上,到了转弯处,看到江边一个悬挂“夺翠楼”匾额的小阁楼,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先生的画室,原来黄老也是本地人。

这让我想起元代画家倪瓒的话“群山相缪,空翠入户。庭桂盛发,清风递香。……尘喧之念净尽,如在世外。人间纷纷如絮,旷然不当耳目接。”这反映了古代特别是在异族统治下汉族知识分子逃避现实的普遍心理。如今有不少人向往与世相隔的生活方式,若在此处租一套阁楼,不食人间烟火,终日远眺群山,俯瞰江舟,读书作画,赋诗填词,固然清静悠闲。似乎人人都向往,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到这样隐居而不甘寂莫呢?大概会是元末画家王蒙式的时隐时归吧。

想着想着不觉到了“花深处”,江边树木繁盛,一阵清风似乎还真是闻到了桂花的香味。船夫呼我们上了岸。走进古城窄小并铺满青石板的街巷。两侧做生意的铺面房。前边又是一处重要的景点,就是熊希龄故居,熊希龄是北洋政府的第一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后来在北京创办了著名的“香山慈幼院”。故居里边有一幅蔡元培为之题写的挽联:“宦海倦游还山小试慈幼院,鞠躬尽瘁故世惜无老子军。”字里行间蕴含着蔡元培对老友的敬佩、惋惜之情。说他厌倦官场而办学育才,说像先生这样爱国救民鞠躬尽瘁的老人、圣人已经太少了。

大作家沈从文墓地也在凤凰。在墓地后边矗立一块天然五色巨石,成为该墓地独特的标志。前面镌刻沈老富有哲理的一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石背面刻有一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的尾字连读便是“从文让人”。

参观的最后一处便是沈老的故居,他和画家黄永玉同属一家族,是长辈。故居院落与房间都不大,他幼时的读书处是在一间只有六、七平方米的小屋,大家都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年的书桌和手提书篮和挂在墙上的历史照片。

由于院落小,举伞参观的人很多,想留个影都难。导游在不断地催促,我本想细细品读,无奈急匆匆地跑了出来。如果还能去更多的地方该有多好啊!听说从县城西边湘黔边界的阿拉营镇附近,一直到北边的吉首市有条一百多公里长的南长城,这座历史上民族之间战争的防御工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是肯定与史称的古城地理位置“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边”有关,这次是来不及去了。小小的凤凰城竟有这么多的古迹、名人和故事?以后有机会再单独过来,了解和品味凤凰如此深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弥补上这几分遗憾。

此时远眺山间,雾霭缭绕,千叠翠黛,空中依然飞着细雨,落雨微茫,像雪霰一样随风动而飘荡,笼罩着整个深秋小城。
2011年10月于京华双楫斋






纪清远: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馆画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纪晓岚研究会顾问。

罗兰:从事多年语言艺术教育及研究,大型活动策划人,培养的学生在国际国内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语言类“国际优秀导师”奖。微信公众平台【罗兰之声】【夜听罗兰】创建人。荔枝罗兰之声FM1264639,触电新闻【罗韵兰馨】。

罗兰之声 原始ID: gh_239d57d45a85
夜听罗兰 原始ID: gh_de9fbeae4c9f
罗兰之声荔枝FM1264639
触电新闻网:罗韵兰馨
邮箱:1946163792 @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