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推介
张正清作品欣赏
赏析者 邓国琴
张正清老师作品欣赏之一
咏城步峒茶
张正清
山水清音耐品尝,枝枝翠涌雨商量。
自从嫁与雄溪后,勾引乡愁染茗香。

自从嫁与雄溪后……
城步峒茶,分布于湖南南部茶区。有黄叶峒茶和青叶峒茶之分。小乔木型,芽叶持嫩性强。春茶萌发期在3月下旬,4月中旬开摘。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写城步峒茶的。(编者注:城步,指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
启句:“山水清音耐品尝”,先写饮茶时口感如听到山泉流淌的清音那样清脆悦耳耐品。用声音来形容茶叶的口感实属特别。
承句“枝枝翠涌雨商量”。再写雨中的茶树枝叶颜色是苍翠欲滴,瞧,那枝叶和雨点正在悄悄细语说着什么呢?究竟在说什么呢?让读者去猜去想。
转句:“自从嫁与雄溪后,勾引乡愁染茗香。”回答承句的话:自从嫁给巫水后,那浓浓的乡愁融入茶香之中去了!“雄溪”,古地名。古武陵郡境内五溪之一。“雄”一作“熊”。即今湖南沅水的支流巫水。汉、魏、两晋、南朝时“五溪蛮”的一支即聚居在此。
此作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抓住了咏物诗应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多用拟人、象征、比喻、双关手法表现,如运用拟人手法写茶叶,赋予茶叶生命力,有情感,有喜有忧,还会说悄悄话。
第二,要写所咏之物内在的品质特色:清新淡雅脱俗;写所咏之物的外在:苍翠欲滴。
第三,借物抒情言志:由物代言作者的心声:“勾引乡愁染茗香。”
作者是湖南城步人,城步峒茶是家乡的产香茗。此作表面在写茶叶,其实是写人,写那些和茶叶一样有优秀品质的人,他们从大山走出后,永远保持纯朴善良高洁脱俗品质,他们不忘根本,不忘生他养他的那方热土和父老乡亲们。表面在咏茶,最根本的是借物言情言志,深深地抒发对家乡的眷顾之情。绝句构思奇绝,想象力超常,立意深刻,寄情于物,含蓄委婉,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张正清老师作品欣赏之二
读榴花赏榴花有记
张正清
已沐薰风与夏霖,夭桃不肯做知音。
何来耀眼枝头火,点亮晴空点亮心。

石榴花开,点亮晴空点亮心
石榴花开在五月,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我一直想为石榴花写一首绝句,可任我苦苦思索怎么都没有巧思与妙招,于是暂时搁笔未写。但今日有幸读到这篇佳作,不得不佩服张正清老师的灵心慧悟。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首先看题目《读榴花赏榴花有记》有点意思:老师为何不标题目为《赏榴花有记》,却又是赏榴花,又是读榴花?颇有深意。本来花只可欣赏,可老师将它视为书本一样,去欣赏去品读去领悟,再抒发感慨,题目标新立异,确实有点引人入胜。
再看正文:首句“已沐薰风与夏霖”,运用以旁写正手法写石榴花开在初夏之际的特点。熏风,和风也。《孔子家语.辩乐有云: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民之愠兮;夏霖指夏日的甘露与细雨。
承句:“夭桃不肯做知音”,紧承首句继续深入写石榴花不在春天开放,却在五月独自芬芳的特点。但老师没有直接描述,再次运用以旁写正法去表达。即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或明或暗地从侧面含蓄表达。
转句:运用渔阳绝句十二法,第三种方法表达。故意用设置问句:“何来耀眼枝头火”以引起读者关注与思考。此句紧紧扣题:赏柳花读榴花后再提问。
尾句:“点亮晴空点亮心”,将第三句未说完的话继续补充说完:哪里来的耀眼之火,点亮了天空点亮了心呢?只问不答,以问代答,让读者去品去想,再去找出答案。
三四句妙在故意没有把话说满说完,留给读者悬念,令作品余音缭绕,韵味无穷……
“何来耀眼枝头火,点亮晴空点亮心”,想象奇特美好。末句是扩散法与聚焦法完美并用,一发一收之间尽显张力无限。很好地升华了主题!
老师观察事物视角独特,佳作构思新颖巧妙,主题鲜明,立意深远,谋篇布局老道,语言清新脱俗,笔端描写细腻深入,运用以旁写正手法,拟人手法,渔阳绝句手法,发散法,聚交法来表达,想象力丰富而独具魅力!
张正清老师作品欣赏之三
隆回桃源古镇文友采风有记
张正清
嫩碧新红挽翠鬟,勾描憧憬更斑斓。
远方虽有诗和梦,不及辰河水一湾。

湖南隆回花瑶人家
启承两句:“嫩碧新红挽翠鬟,勾描憧憬更斑斓。”诗人把(湖南省隆回县)桃源镇比作一个穿红戴绿挽着翠鬟的女子,去描摹与想象。这样的(化实为虚)表现手法让我想起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是这样写西湖的:晴天时的西湖波光粼粼,西湖是明媚的;雨天时,浅黛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西湖又是朦胧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无论是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显示出她的美好的神韵。
张正清老师把桃源古镇比作女子,和苏轼的将西湖比作西子,两者表现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转句:“远方虽有诗和梦”,作者没有接着写桃源镇的美,而是去赞美远方的诗和梦。诗梦在远方!
结尾:远方的诗梦再美,却不及桃源镇的“辰河水一湾。”此绝用渔阳绝句56法第27法:将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用“不及”、“不似”等字在第四句之首,意在层层递进,到末句赞美桃源镇的美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看看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可找到答案了!
张正清老师作品欣赏之四
分水界见紫色木槿
张正清
清凉满屋自清嘉,紫蕊穿篱户外斜。
对面秋山争媲美,忽然扯落半天霞。

对面秋山争媲美,忽然扯落半天霞
这篇是写木槿花的绝句。启承两句:“清凉满屋自清嘉,紫蕊穿篱户外斜。”用拟人手法写木槿透着淡淡的清凉,淡淡紫色的花朵点缀在青藤中,穿过篱笆爬满墙外,显得十分好看!
转句不再继续写木槿如何美丽动人,却把笔峰突转去写“对面秋山争媲美”,屋对面的秋山看到木槿如此美丽,然后就想和木槿比美,一争高低。此句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读者会问,秋山怎样去和木槿比美呢?
结尾答案出来了:“忽然扯落半天霞。”将彩霞披在身上欲和木槿试比:谁最娇艳动人?
此篇都没从正面去描写木槿如何美,却把笔端描向秋山,把秋山比作爱美女子一样,为了和木槿比美,竟然扯落一片霞披在身上。想象丰富,大胆创新,是采用侧面手法表达的。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的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分水界见紫色木槿》从侧面描写,这样增加读者想象力,往往比正面描写显得更巧妙,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收到了正面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张正清老师作品欣赏之五
又上井冈山
张正清
红色基因孕井冈,燎原星火炙洪荒。
回眸五指峰峰笔,写出惊天第一章。

井冈山五指峰:写出惊天第一章
井冈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地处湘东—赣西边界,万洋山(为罗霄山脉中段)的北支山脉。如今井冈山为风景名胜区。五指峰,位于茨坪西南面六公里处,因峰峦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名,海拔1438米。
首句:“红色基因孕井冈”,点明这山这水曾孕育着革命火种。
承句:“燎原星火炙洪荒。”继续补充说明当年伟人在这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游击队伍,像星星之火一样扩大发展壮大起来了。“炙”字入诗,形象生动表达了革命者举起星星之火,最后炙热或燎原到华夏大地每一个角落。“洪荒”,指混沌蒙昧的状态,特指远古时代,如: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详观记牒,洪荒莫传。
绝句的启承转合,有几种结构形式:有回环式,并列式,问答式,递进式,转折式。此绝结构属于转折式。前两句写井冈山的革命历史内涵,第三句转折写景:“回眸五指峰峰笔”,此句想象奇特大胆,引出重要话题,为结尾作很好的伏笔。
第三句将井冈山景区的“五指峰”这个有特色而具有标志性的景点入诗,很有辨识度,这也是绝句一大亮点!
尾句紧跟着第三句:“写出惊天第一章”,我们要将第三句、第四句合为一体来看。转结两句将五指峰拟人化,它写出了天下第一章。“第一章”就是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历史。最后作总结性概括,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好的绝句一般都是情景交融,神同境会,境从句显,意在言外,言短而意长,语尽而情远,立意深刻!
此作如是也!
(本文源于“个人图书馆”公众号“杏坛归客”2021.6.18)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张正清作品
点击文字-《搏命梅山女》
赏析者简介:邓国琴,湖北武汉人,网名绿绮,丁芒弟子,千家诗词·狼社成员。其诗词散见于各大诗刊和各网络微刊平台,几次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诗人简介:张正清,苗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曾任《城步县志》主编,《邵阳市志》副总纂。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诗词百家》副主编、香港大中华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邵阳市诗词协会名誉主席、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邵阳文库》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曾主笔《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主编《城步县志》、《三梅诗选》、《邵阳当代诗联选》、《护国军魂》、《名人眼中的蔡锷》等多部著作,著有个人诗词集《紫陌清风》等。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