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9日午间,细雨中的桐庐大奇山、剪溪第二湖)
有人说,桐庐是蓝色的
有人说,桐庐是绿色的
也有人说,桐庐是紫色的
还有人说,桐庐是橙色的
而我说,
桐庐是姹紫嫣红,时而又恰似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丹青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整个世界,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 才是唯一的答案。
没有比故乡山水更令人温暖心醉的风景。

(秘境小城桐庐,富春江之芦茨湾)


(如梦如幻,诗画桐庐,剪溪第二湖)
借用一代文豪沈从文先生的文字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而只爱过一个正当最美的景”。

富春江与天目溪交汇之畔的江南小城桐庐,是一座任你穷尽了笔墨、再精致的相机镜头、再丰富的颜料画板、更美轮美奂的诗词华章,恐也难于捕捉描述清楚她千古以来凝聚沉淀的钟灵毓秀、极富神韵的山水之城。竭尽你之所有描绘,亦不及这片山水意境的千分之一二。
人生一世,迫于无奈,奔波喧嚣,多少紧张焦虑,患得患失。倘能得半日一日,哪怕片刻,将心安放,娓娓絮谈,另一个你我,便自尘世拨云而来,这一刻,才是真我示现。

(乾潭小镇之胥溪(富春江上游)
自桐庐城区西南方向二十余公里外的建德乾潭镇、富春江七里泷上游有一道溪流从北岸汇入,即著名的胥溪,古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贵族伍子胥为避楚平王谋害,逃奔吴国,即是经此渡口得一无名异人出手相助,乘船逃向吴国都城姑苏,渡口石壁危立,上有摩崖石刻“子胥渡”三个大字,此处江面开阔,古道萦转,故名“子胥野渡”。
或因为有些怀旧,一直喜欢桐庐隔壁邻县建德这个去处乾潭小镇以及胥溪绿道(葫芦峡谷),最精彩段全长蜿蜒约14.7公里,东起是乾潭入口,西至梅城方门、严东关,沿胥溪步行,远眺绵延碧绿的山峦林海,数不清的山泉溪流潺湲而下,微风过处,松涛阵阵摇曳,万籁俱寂,唯有鸟鸣或泉水叮咚,自2017年春北京移居桐庐几年多来,这乾潭绿道、胥溪是我常喜欢过来之地,每一次都如有新的体会感受,走在蜿蜒高低的青石板,如同走进远古那一段尘封的历史中。
喜欢去沿着溪边健走丈量,试图追寻春秋战国时期久远的伍子胥亡命天涯的传说。

这胥溪非常宽阔,完全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小溪概念, 真正就是一条波澜大江,两千四百年前的伍子胥命运坎坷多舛,忽而沦为乞丐, 忽而位极人臣,做到一国之相,历经世间悲欢离合,再多的精彩或沉沦,如今都随眼前的江水溪流东去,淹没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了无踪影。
进则江湖,退则田园
爱上旅行爱上你
旅行目的地的一个又一个的增加,出游的攻略看了一篇又一篇,到最后还是在梦里邂逅自然。

其实从魔都驾车3小时,就能在浙江附近找到自己的归园田居,如果你觉得莫干山的名气过大而已失了清净,那富春江畔的诗画小城桐庐那份大气和幽静应该会更适合你。

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桐庐,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美丽的桐庐,就像一幅传统的中国文人山水画,生态美与人文美在这里交织,处处是景,入画入心

小城桐庐就是尘世喧闹后那个偶然让你逃离俗世纷扰的去处。
在这里可以放心的撕去社会给自己贴的标签,
真正的审视自己的内心。
看花开花落 观云卷云舒
等雨后晴空 谁在山水间
坐拥田园风光,翻阅几册闲书
听风止,听心安。
作者简介:思乡的战士,1985年兵,北京入伍,随所在部队原北京军区第二十七集团军八十师,参加了1986.12~88.6云南麻栗坡边境老山、八里河东山对越一线作战,至今记得那一段硝烟炮火岁月,怀念在一起生死相依的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