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怀古
文/邓嵘
端阳又至忆潇湘,万户消灾祭国殇。
楚地因江夸浩渺,怀王宠媚陷锒铛。
今人不省雄黄烈,何日方闻艾草香?
百怨郢都谁谏语,忠魂一恨水茫茫。
七律·端午节祭屈原
文/杨美林
端午来临粽味香,汨罗泣泪悼忠良。
龙舟竞渡英魂祭,锣鼓齐喧傲骨殇。
备墨搜书吟故国,留诗举世著华章。
名垂史册精神颂,一曲离骚万古扬。
七律.端午吟(新韵)
文/董克约
九州端午祭贤良,传统习俗米粽香。
彩线编符搓索带,龙舟擂鼓赛河江。
避邪斟满雄黄酒,驱疫悬足艾草囊。
历久弥新文化史,精华世代育儿郎。
七律.端午缅屈子
文/日 月
汨水投身义未休,忠魂不散九州留。
龙舟划处继其志,米粽端阳奠屈幽。
几卷诗馨滋万代,一腔热血映千秋。
殇躯殉国开先路,效土兴邦喻世筹。

七律.端午节
文/刘永国
沅湘浪水涌秋春,四季雄涛痛感民。
屈子怨身英永逝,满腔热血烈忠臣。
楚辞延唱离骚诵,端午佳肴米酒醇。
棕角彩符牵信念,龙舟竞技勉今人。
七律.端午节来忆母亲
文/刘永国
端午来临忆母亲,持家养子累残身。
寄安符草门楣秀,依俗葡糕米粽新。
五月耘锄披日影,三餐饭食见霞晨。
感怀真爱悔今悟,为我操劳第一人。
七律.端午吟(新韵)
文/璞玉
熏风一缕粽飘香,惊梦情知此应忙。
艾叶晨摘悬户外,雄黄午兑抹唇旁。
遥听河上鼓声远,近看踝间彩线祥。
怀旧习俗难忘记,丹心随寄汨罗江。
端午节忆屈原
文/孟建华
文化名人意志坚,多才博学品行贤。
忠诚心上常遭嫉,锦绣怀中却遇煎。
密布阴云何处霁?昏沉日月几时妍?
滔滔江水随之去!后世谁能换旧天?

端阳祭屈子
文/贾焕文
汨水河边傲骨筠,满腔忧忿叹昏晨。
路长漫漫须求索,民难哀哀具泪洵。
存志高标开赋乐,创源香草有灵均。
楚亡郢陷沉江去,爱国忠君第一人。
端午祭
文/卜兰如
门悬艾草久含香,竞渡龙舟鼓角扬。
楚水无情埋傲骨,粽包有意祭悲伤。
一声天问尘埃远,千古离骚日月长。
万里飞鸿招屈子,畅游四海享安康。
缅怀三闾大夫(新韵)
文/张金
降旗荆楚竖国都,魂断灵均万念休。
碧血满腔随逝水,丹心浩宇伴牵牛。
奉尊奸佞座前客,难免昏君狱里囚。
德位错失千古臭,英名永驻祭龙舟。
端午节祭屈原
文/王忠
千古流芳悼国良,屈原正气史书扬。
汨罗水激赛舟渡,黍粽飘江荡郁香。
天问离骚悬日耀,九章辞賦愤民殇。
潇湘斑竹垂飞泪,世代相传话午阳。

端午节吟韵 (通韵)
文/张学英
甜甜糯粽祭灵均,耀眼花符色彩新,
艾草驱邪除病疫,雄黄祛疚送瘟神。
汨罗荡韵龙舟乐,号子飞歌锦鲤欣。
天问离骚千古诵,斟杯酌句慰忠魂。
端午怀祭
牛素梅
又逢端午问安康,米粽摇情祭屈殇。
艾草飘香云缥缈,龙舟拨浪鼓铿锵。
一身风雅声名远,千古离骚气韵长。
贤俊英魂铭史册,吟诗提笔却生伤。
五律.端午节忆母亲
文/刘永国
系腕花丝线。娘恩记耳边
柔情搓作缕,怜爱绕成圈。
五色纠缠意,三更煮饭烟。
彩符悬艾草,心愿保安全。
五律.端午祭
文/石圣茂
蒲草悬门外,灵均请坐堂。
爱民忠国久,谏语献谋忙。
汨水藏君怒,离骚遗韵香。
年年逢祭日,泼墨著华章。
五律.端午有思
文/石圣茂
时逢三夏里,端午至吾乡。
屈子因何故,轻生汨水亡?
丹心怀国恨,余韵著骚章。
当立先君志,愚忠不可昌。

七绝.端阳节再咏屈子(新韵)
文/昆仑
倾尽忠言赋楚骚,管他奸小使阴招。
汩罗一跃垂千古,铁骨铮铮入九宵。
七绝.端午忆屈原
文/安美玲(内蒙古)
龙舟逐浪水花湍,煮粽投江献祭餐。
自古骚人多墨客,每年端午笔生寒。
七绝.端午节
文/李珍
炊烟袅袅煮端阳,楣缀新符艾叶香。
凭吊汨罗言粽子,今声古韵祭忠良。

七绝.端午节
文/石圣茂
漫天浓雾锁江中,端午千舟破浪冲。
岸上万人何泣泪?只缘屈子是悲翁。
端午节
文/石圣茂
漫天浓雾锁江中,端午千舟破浪冲。
岸上万人何泣泪?只缘屈子是悲翁。

端午节二首(新韵)
文/张金
屈子祭
身投汨水气长虹,碧血波涛载志行。
瑰丽辞章昭铁骨,魂牵国是仰高情。
屈子吟
龙舟载我驾长风,满目繁华视世情。
求索千年尧舜日,今朝诗韵颂飞腾。
屈原(新韵)
文/邢太平
抱负深怀为楚谋,赤诚谏拒贬驱丘。
尽忠明志以身殉,珍遗辞骚青史留。
端午感怀
文/董克约
天问萦怀满腹愁,投河自尽恨悠悠。
呜咽江水忠魂颂,后世繁荣耀九州。

端午祭
文/张学英
端阳糯粽祭忠良,艾草馨香扫疫殇。
笔墨投情风寄语,吟诗韵撒汨罗江。
端午节思诗人屈原
文/陈金荣
一曲悲歌梦远长,汩罗河上粽漂香。
冤魂飞逸凡尘看,巨手频挥笑脸张。
五绝.端阳节
文/王忠
离骚九问章,五月祭端阳。
千古屈原颂,家家米粽香。
五绝.贺端阳
文/北山愚公
买来金彩线,编辑瑞蚨祥。
枣米半粘熟,温馨煮粽香。

初夏三首
文/王小兰
一
倦鸟觅枝丫,楼台夕照斜。
日长无所事,啜茗品年华。
二
暖回无两日,一夜又寒来。
未享融融夏,先尝瑟瑟哀。
三
枝头红欲尽,叶下绿初肥。
老树迎新燕,伊人坐夕晖。

端午.龙舟.重五
文/赵秉礼
端阳仲夏吭,食粽韵家邦。
飞龙在天日,暨祭汨罗江。
——2022.6.3
【按】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捣练子.端午节悼屈原(词林正韵)
文/康志亮
楚地内,屈原生。怀抱忠贞谋社荣。夙愿末圆含恨死,万年千古奠英名。
注:社,指社稷(国家)。
踏莎行.夏初吟
文/璞玉
彩蝶翻飞,蜜蜂吮露,一场新雨遮尘土。残春河套绿茵铺,夏初絮起飘飞暮。 雨润苗肥,枝头鸟语,镜湖侧畔寻芳趣。花香阵阵沁心脾,家乡景美村村富。
苏幕遮.山乡春日晨见忆旧
文/白杨树
白云悠,新柳眩。风送泥香,鹊唱农家院,妪哺羊羔鸡斗犬。墙外农机,相语田头见!
忆童年,人再现,赤脚寻春,正午谁知倦。相约山沟都踏遍。花甲人生,原在云舒卷。
沁园春.壬寅端阳祭
文/贾焕文(内蒙古)
丽日浮清,绿木成阴,中夏端阳。有粽香盈户,千家呈瑞,云涛飞棹,一众争强。艾草祛邪,雄黄解秽,众志纾艰时疫降。晴明日,看神州人事,极尽风光。
千秋大义承扬。共宇内、倾杯祭国良。念克忠君命,亲民爱国,勤修美政,抗暴安疆。芜地孤行,长天叹咏,忧寄民安国运昌。先贤愿,算而今绮梦,终践东方。
【双调•潘妃曲】小区山桃花开
文/常有(内蒙古)
一夜桃花齐开放,满院春情漾。莺亮嗓,红粉佳人换春装。惜流光,沽酒邀朋唱。

常有临屏对句(112)
枫火连天秋写意【秋雨潇潇】
梅香遍野雪抒情【常有】
醉后常来花下卧【飘逸】
吟时爱傍水边行【常有】
满树榆钱难买酒【花花】
半坡枫叶好题诗【常有】
绰约花姿撩戏蝶 【花花】
翩跹雁影 动羁心【常有】
亭廊竹影中庭月 (花花)
台榭荷风上苑花(常有)
春犁四野栽佳句【书痴】
雨润千山发幼芽【常有】
红楼梦景无为有【蓬莱松】
水浒传情火与风【常有】
花到荼蘼,已知春欲尽【邺下村童】
柳飞白絮,报道夏方来【常有】
白鹭翻飞处,渔父捕来霞一网【素琴】
黄鹂婉啭时,农夫种下梦三秋【常有】
清风佐酒,夜雨融诗,醉里烟云渺【一袭青衫】
明月还乡,秋鸿入梦,醒来思绪长【常有】

一场雨,将立夏淋湿
文/姚万财
一场迟来的雨
淋湿了如约而来的节气
从寒春到初夏,
荒凉的土地始终祈盼着新意
淅沥的小雨如诗如画
洗绿了青山,洗绿了垂柳
草木竟争,陌上花开
湿漉漉的夏天,湿漉漉的生机
雨过天晴,碧空如洗
高原风沐浴着高原的粗犷
牧歌悠扬,马背情深
北国的红豆北国的相思

走吧,走进这雨中
文/姚万财
邂逅细雨蒙蒙
山川翠绿,一腔清香
牵着你的手,寻着那年的足迹
立夏,我们去看雨
也是一帘细雨
让我相识了昨天的你
红扑扑的脸颊挂满晶莹的雨
弯弯的秀眉更显灵气
看你目视远方
雨中撑把花伞,从容自然
天空掠过一对燕子
比翼双飞,潇洒自如
夏季风送来雨的温柔
淋湿的故事又添乡愁
多情的燕子衔来一枚绿叶
把爱的经脉藏进湿漉漉的季节
走吧,走进这雨中
路,在泥泞中延伸
滑倒了,彼此相携洒一路笑声
淋湿了,脸庞流淌的又是款款深情
张爱民书法作品






刘忠宝书法作品


图 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