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包成粽子。端午节从此在神州一直延续到当今。
☆ 端午节和香艾
文/春日情怀
端午时节杏儿黄,大街小巷粽叶香。
割取几棵艾子草,学着古俗插门窗。
能佑财源长旺盛,避邪防疫保安康。
艾叶气香其性暖,庭院栽培配风光。
春生夏茂秋结子,常送香风绕华堂 。

☆ 七律.端午怀古
文/刘文波
汨罗水系颂亡谣,端午神州祭逝潮。
艾草菖蒲驱鬼怪,雄黄烈酒见仙妖。
国殇厚重追思尽,屈子仁贤引自豪。
古朴风情传楚汉,文坛绝唱有离骚。
☆ 七律.粽香端午
文/刘文波
五月葱丛蕴氧巴,端阳润韵醉诗家。
柔荑艾草庭廊挂,窖酒黔茶味道佳。
后楚仁贤崇始祖,先秦普慧敬仙娲。
樵耕致富康庄梦,皓运殷昌百姓家。
☆ 七律 端午
文/岁月如歌
千载争流祭汨罗,江心湖上走龙舸。
漫抛角黍招孤客,挥泪墨毫吟九歌。
万众平堤观竞赛,几重疏雨落沧波。
传承正气端阳日,渐衍悲伤带笑过。
☆端午节(通韵)
文/张满海
汨罗投粽祭忠魂,楚水千年情意存。
江上离骚音韵在,声声思念做词人。
☆ 端午
文/海洋
清风莽岳吹南岭,暑气悄然热浪推。
树上蝉喧端午节,长空碧落撼天雷。
音尘悦耳流莺啭,物换心仪喜鹊媒。
楼火阑珊江水镜,桥灯浪影轿车徊。
☆ 七律.端午悼屈原
文/文成武就
汩水哮天问屈长,追思投粽祭贤尝。
忠魂浪底冲霄出,艾叶门头镇鬼伤。
谁责昏君终失楚,棹飞战鼓渡还乡。
离骚泣赋千秋恨,拍岸涛声涅凤凰。
☆ 感恩多.端午祭
文/文成武就
粽投寻屈久。天问为君剖。
艾香悬角楼。赛龙舟。
泣赋离骚失楚,恨难休。
恨难休。汩水栖身,拒秦羞作囚。
☆ 金盏倒垂莲.端午悼屈原
文/文成武就
端午年年,汩罗香粽祭。悼屈身殇。千古奇冤,天问九歌长。痛失楚、黎民哀郢,万家逃难惊惶。怒责腐政,昏君佞乱朝纲。
离骚行吟忧国,抱恨无处往,舍命投江。但愿忠魂,冲浪啸声强。醒后世、心怀天下,励精图治兴亡,竞渡鼓点,争先再觅贤良。
☆卜算子.万水千山粽是情
文/和风祥瑞
羊奶粽情饮,漫步游林荫。鸟语花香和风祥,
拳脚松松筋。
返老还童术,五台师传真。无上甚深微妙法,
密藏唯独尊
☆ 乘风曲
文/叶潇(湖北)
肉体飞不起来
还有灵魂可以乘风而起
如若你能够忍受
飞翔,是自己对自己的远离
以目光相送
让一阵风,成为音容模糊的插曲
☆ 端午
文/深沉
雄黄还在,酒也不差
白娘子终归只是一个传说
艾与昌蒲,如剑高悬
避邪将会永远不变
棕子长盛不衰
有些事物已经疏远
一个日子所蕴含的深度
是否只有江水知晓
若没有一个强盛的祖国
何以奢谈祭祀
以国殇为主题的文字
谁能避开屈子
虽然我们高高举起的酒杯
盛不下虚构的历史
那些一脉相承的草药
也并非是为了孩子
☆ 走过端午
文/陈铠 黑龙江
汨罗江水多长,悲伤就多长
楚辞有多灿烂,敬仰就多久
不因时间逝去而遗忘
龙舟一划就千载
粽子一品就千年
楚辞宛如烙在身体上的胎记
跨越时空流淌血脉的脐带
那《离骚》的版面
于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激情澎湃
巜天问》的封面
于时空的长途中一直漫漫求索
巜九章》历史的画面
于红尘的乾坤中探索答案
所有追求在九州的版图里传唱颂扬

岁月不是很公平
红尘也不是很太平
有些世迹会被雾霾掩埋
有些真理会被风沙无情抛弃
但三闾大夫的情和爱
楚辞的精神和信仰
既没有被岁月的风雨侵蚀
也没被红尘的沧桑断送
始终在华夏的沃土上铿锵传颂

五彩线被岁月深情拉长
越长就越思念
艾叶粽子被历史包裹沉醉绵长
越长就越清香
粽是微笑粽是长情粽是魂牵东方
粽是痴情粽是铭记粽是酩酊中华
锣鼓声中龙舟又扬帆起航
三闾大夫如愿的盛世
托画家绘一幅历史宏伟蓝图
沿汩罗江水道
请他喜欢的龙舟快递捎去
20220.05.30
☆ 端午致屈原(组诗)
文/蓝月亮
1.端午
追溯五月的忧伤
一些隐讳的词
被禁锢在楚辞里
平静的海面,掩盖不了
藏匿深处的礁石、暗流
骨节里逼出的寒气
被历史抽象事物
一一印证,拉直
绷紧的弦,嫁接上人间烟火
用红枣、绿豆、五彩线串连
艾叶,菖蒲装饰的门楣
驱赶着邪恶
粽叶包裹的白词,打捞起
江底沉睡千年的菩提
2. 粽叶飘香
长长的水岸,长出
喧闹、蛙鸣、香糯软语
踩着节日的鼓点,呐喊声中
一条水蛇驶向江心
绿丝带,裹紧的菱角
一头扶着故乡,一头连着楚辞
随手抓起一把
咬上一口
满目都是端午的气息
用一锅煮沸的玉观音手指
去拨动厚重的钟摆
那光影交接处
定能触到———
汨罗江畔纵身一跃的凄美
3. 致屈原
楚国子民,敲起暮鼓
支起木船,用笠叶裹紧身体喂养
清醒的灵魂,激起千层浪
敢问苍天
这人世间,谁主沉浮
不谈苦渡、离殇
不谈沧浪水几经清浊
而今,只谈热风
只谈诗人,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的巨作
祥和版图
早已没了楚地轮廓
沧海变桑田
粽香、艾叶
缝补走失的鸟鸣
后人,捧起《离骚》
用雄黄酒的烈度解读
《文学百花苑》纸刊已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