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
追寻若尔盖草原
修齐
一
追寻若尔盖草原,于我们就是一场朝圣,只因1935年8月,人类历史上那支传奇的队伍在这里书写了史诗般的神话。
从进入甘南的第一夜就开始谋划若尔盖之行,如果说宕昌小酒馆与游客的攀谈是在探路,那迭部清真饭店与回族老板的问询就是寻求突围,期望绕开一段艰难的行程。
宕昌小酒馆的小伙子从若尔盖那边来,说起从甘南到红星的路程,一脸惊悸。一路尘土飞扬,滚滚的黄尘中,双向车道根本看不清对面来车,想要借道超车,得有点冒死的精神,而且车辆随时有被正在修整的高低不平的路基搁浅到空中的危险。运气不好赶上封路时段,还得排队等候个把时辰才能通行。
迭部老板倒是描述了一条本地人知晓的便道,据说可以绕过施工路段,为我们带来希望。可是借助导航的我们,无论换成何种模式,也没能找到这一条可以避险之路。看来旅程如人生,有些路程无论别人如何点化终究还是绕不开,亲历是唯一的选择。
进入甘南,路况复杂,尤其进入若尔盖的动议产生后,从老战士反反复复对路线的论证中,我知道这不是一条坦途,而三姨对其他旁人的描述根本不屑理睬:“在新疆开的东风都一路畅行,现在开的途乐还能有啥问题?”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心中飘过的肯定是“哪里会有能挡住她的路”的笃定。
这是一种经历了多少风雨后内心生长起来的信念。相信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让平凡中共生的彼此内心温暖而强大,这种深入骨髓的信任,真的是每一个普通人有能力接受与赐予的最美妙的礼物!当年,中国共产党完成闻名于世的那场远征,靠的不也是由这种朴素而宝贵的情感升华而成的崇高信仰吗?
从扎尕那景区出来,驶向通往若尔盖的方向。没走几分钟就进入沙石路,车后厚厚的黄土腾空而起,立刻就模糊了来时的路。车速却比以往更快,只为远远的逃离车辆密集区,尽量不让前车腾起的黄色尘雾弥漫了前行的路。
进入大山,道路大段大段的修建中。道路两边只能一侧通行,或左或右,遇到铺石子或撒沥青的工程车,就得左右变道。这时便理解了昨日小伙的艰难,道路两侧的路面落差对普通轿车和司机 真的是一大考验。
在大山横路的转角处,路边的沟涧中水流奔腾。窄窄的山道看不见前路。路边排起长长的队伍,轿车与施工的作业车、拉料的大货车混杂一起。
大家只能静静等待,服从导路员们用对讲机互相配合进行的指挥。什么时候挥动旗子了,排队的车辆不慌不忙的开始行动。这时,大山另一侧的车辆就在静静的等候,让出一条道来,标准的单向放行。
过了大山,用时远远低于预期。刚过群山之口,满眼嫩嫩的绿色铺满了面前的高坡低洼,白色的野花如星星散落在道边高坡上。一直悬在半空的心瞬间归位,舒展开朗起来。

渐入草原深处,整个人越来越放飞。窗外掠过的绿色中,不时有成群的牛羊,悠闲的骏马,静静流淌的小溪,而野花更是毫不寂寞的开的漫山遍野。
摇下车窗,尽情吸吮芳草的气息。可这总觉隔靴挠痒,怎么能过瘾呢?找个停车场驻足,隔着铁丝网的草原让我们还是无法零距离的与她亲密。
来到草原,豪情顿生,经过的艰险立刻抛到九霄云外。不能零距离接触的遗憾也转瞬即逝,前方总有让我们放纵的地方。向前,一致决定绕道郎木寺,看看号称中国的瑞士之城。
郎木寺不是寺院,是横跨甘南川北的美丽小镇,坐落于浓绿的草原。四周被绿色的山岗和绿色的树木环抱,背后的红石崖像是天外来客,看着他总觉得有种神秘充溢心间。一条名字颇有气势的白龙江穿城而过,而它其实就是一条不宽的小溪,却把小镇一分为二。江北为甘南碌曲县所有,江南为川北若尔盖县所有。两座寺院分列江南江北,江北的叫赛赤寺,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叫格尔底寺,又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

我们所到之时正值中午,耀眼的阳光,来来往往的游客,穿着大红袈裟的僧人,街道两边的小店,让这个小镇显得十分热闹。而寺院旁边的小店里,那些出售本地特色的商人,神色恬淡,倒有几分禅意。而我也明明看见眼前的寺院挂着郎木寺的招牌。是寺以镇得名呢,还是镇以寺得名呢?庙里的俗气了,庙外的淡泊了,想来围城里外的来回奔突,真不仅仅限于此了。
不知为何,我竟隐隐遗憾起来。如果飘洒着细雨,郎木寺岂不更加温润充满诗意,也许禅义也更浓些?而若如此,又怎能看见眼前这纯净的蓝天白云?我知道自己也限于围城了。
赶往花湖的路上,草色略显秋意。厚厚的草甸有的发红,有的发黄,有时路的左侧碧绿,右侧却红黄相间没有翻过大山初时的嫩绿,却也丰富的让人目不暇给。手机的像素已无力辨识留存这份色彩盛宴,而我们也终于可以肆意地把自己安放于这草原深处了。
在初秋的若尔盖草原上,我们仰卧、倚坐,试图把它那份深邃尽揽胸中。头顶洁白的云朵此时也在汹涌,尽力荡涤我们一身的疲惫。终于完成穿越的老战士放松下来了,这一路她高度紧张,此时是真的累了,想在车上休憩片刻,终于没能抵抗住爱的召唤,醉入到草原深处。说真的,排除种种艰险追寻这片草原,就为这一刻在她宽厚的胸膛里放飞灵魂。
前面的花湖景区没能吸引我们驻足,美景在路上......
秋日的寒意渐起,道路两边紫色的薰衣草开得正浓。
2019.12.13
修齐,本名茹秀奇,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现工作于包头市昆都仑区教育局,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包头市优秀教师、内蒙古骨干教师、全国英语竞赛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撰写的论文及译文在《中国当代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会》《英语辅导报编辑部》、《内蒙古教育学会》、《包头市教育研究会》组织的评审活动中多次获奖并发表。热爱文学,喜欢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