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不要带走戏曲
作者:朱海明
朗诵:聽琴

记得2015年年初的时候,央视戏曲频道《戏曲采风》上说,陈伯华先生去世了,享年96岁,应该算是高寿了吧。
陈伯华是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8岁入科学戏,早年曾得到梅兰芳先生的教诲,精研唱腔,磨练技艺,艺术更臻成熟,建国后又吸收京剧等姐妹艺术的特点发展汉剧艺术,艺业大进,名传海内,逐渐创立了唱做表演、独具风格的汉剧“陈派”艺术。获得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金质奖章和“汉剧艺术大师”称号。著有《陈伯华唱腔选》《陈伯华的舞台艺术》《陈伯华回忆录》。她主演的汉剧《宇宙锋》《二度梅》《柜中缘》先后拍成电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生前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常务理事,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协副主席。
1961年8月8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去世时。周总理指示,梅兰芳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要国葬。8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陈毅元帅主持梅兰芳的追悼会,他感慨地说:“人无完人,可是梅兰芳是中国的一代完人。”曾担任富连成科班总教习,享誉“梨园伯乐”的萧长华老人曾无比痛惜地叹道:“梅兰芳带走了京剧!”此后,尹羲又带走了桂剧,沈云陔又带走了楚剧,那么陈伯华是否带走了汉剧呢?

是啊,许多地方剧种大都处于抢救或紧急抢救的状态,,有的甚至已经无法抢救了,据说360多个戏曲剧种,目前仅存280多个,奈何?
值得庆幸的是,梅兰芳创立的京剧梅派艺术,做为世界三大戏剧流派之一始终备受推崇,继承衣钵者除了嫡传梅葆玖,还有胡文阁、巴特尔,第三和第四代传人。至于学习梅派的中青年女弟子更是遍地开花,南有史依弘北有李胜素,是她们的优秀代表。另外,港台和海外也有研习梅派的京剧票友,艺术水平也属上乘。看来,梅兰芳并没有带走京剧。
自2008年教育部提出京剧进校园以来,中国少儿戏曲的发展呈欣欣向荣之势,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少儿戏曲界。一批批少儿戏曲明星如傲雪红梅争相绽放,为锦绣梨园增添了一道道璀璨夺目的光彩。

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支持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决定,采取7项措施传承发展各个地方戏曲剧种,其中包括“戏曲在民间”和“戏曲进校园”,是为英明的决策,并且已见成效。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符号和文化自信的根基,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深深植根于民族精神沃土之中。大师们虽然相继去世了,他们的事业后继有人,不会被带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