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诗人杨清秀佳作欣赏
精华热点
记忆中的端午节(散文诗)
作者/杨清秀(呼市)
儿时的端午节,
深藏在记忆的海底。
所有的映像
会在每年的端午节
被重新唤起。
黄纸版画的老虎
五色纸折成的护符
粘贴在墙上。
红纸剪成的公鸡,
绿纸裁出的蟾蜍
贴在家家户户的门楣。
纸葫芦吊在窗玻璃上,
垂着漂亮的流苏随风飘荡,
彰显着姑娘媳妇的巧手和灵慧。
新鲜的艾草悬挂在房梁,
为了驱蚊毒赶走邪祟。
孩童腕上的五色线圈
是祛病消灾的护佑,
早晨额头涂抹的雄黄酒
会让一夏的毒虫回避。
所有的“讲究”
都寓意着对和谐安宁的祈愿,
所有的仪式都祈祷“恶五月”中霉运远离。(注:)
是个节日都会跟美食联系在一起。
母亲一大早把昨晚备好的食材放进锅里,
细心熬煮制作凉糕。
那可是端午节的“重头戏”。
金灿灿的黄粱,
洁白晶莹糯米
摊在一起。
中间还夹着一层红枣青丝。
划成菱形块中间用红色点缀。
赏心悦目像白雪中盛开的红梅!
盛一块放进碟子,
再浇上一勺玫瑰糖浆,
引得大人孩子馋涎欲滴。
在那个饥馑的年月,
一块凉糕成了端午的代名词。
上学后,
老师讲了屈原的故事,
方知道端午的来历。
说是古代一位忧国忧民的贤人,
因国家灭亡悲愤难已,
抱石投进了汨罗江里。
从此,
对端午的认知又添了几分壮烈与悲催。
在心里
屈原的形象成了忠贞爱国的图腾。
对英雄的崇拜以民俗风流传千年,
端午节祭屈原演化成唯美的仪式。
在崇尚真善美的灵魂深处,
正义与善良、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
借着端午节的浓烈氛围
祈祷上苍:
把安宁的日子还与苍生,
赶走全世界的一切瘟疫邪祟。
(注:一说农历的五月是一年中最不吉利的一个月)
写于端午节前夜
2022.6.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