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甄春延
又是一个六一儿童节,我又老了一岁。看着公园里面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心里很是羡慕啊。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笑声深深的感染着你,他们的歌声也不断地拨动着你的心弦,他们的一切都有让你说不出的感慨。看着这些幸福的孩子们,我不禁想啥时候我也能够享受含饴弄孙的生活?唉,日子长着呢,等吧……
看着孩子们幸福热闹的场面,我也想起一些往事。都说人老了新的记不住,老的忘不了,真的,我的童年是“酸甜苦辣”的。冰心老人曾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是啊,童年是美好的,是珍贵的,是易逝的,童年的苦难能磨练你的人生意志。我生在长春,长在云南。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兄弟姐妹7个,我是最小的。因为父母亲工作忙,可以说从小就是哥哥姐姐们和保姆照顾我。虽然那个时候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我也是吃着“细粮”长大的。后来上学我和哥哥姐姐又都是在长春八一小学,属于寄宿制学校,过去每周只能休星期日,在学校吃的也是“细粮”,因此我可以说是“幸福”的。学校的生活紧张有趣,老师对学生关爱备至。我小的时候有“尿床病”,但是阿姨从来不说我。每次都是将尿湿的被褥及时放到走廊的暖气上,夏天就晾到室外。知道我有“病”,班级照顾我们的阿姨又多了一件事,每天到时就喊我上厕所,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因为是集体生活,我们的管理都是军事化的,穿的服装都缝上自己的名字,统一换衣洗衣。八一小学旧址就是现在的长春希望高中和一中专。那时候的马路都是方石块铺设的,记得当时的坦克学校晚上训练经过外面的马路,我们一些淘气的男孩子半夜就偷偷的跑到走廊趴到窗户上看坦克。我们也搞活动,我记得当年我们曾从学校一路走到今天的新民广场,全体学生都穿着蓝裤子、白衬衫很是打眼。我们集体到208医院体检,学校发生流感时,老师和医务室的医生堵在食堂的门口往每个人的鼻子里面滴大蒜汁,那个滋味可难受了。我还记得,我和一些小朋友不喜欢吃白菜帮子,老师在旁边看着你吃,不许浪费,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吃。我家曾经住在“斯大林大街”的边上,冬天哥哥姐姐用爬犁拉着我在如今的惠民路到自由大路那段路上疯玩。唉,幸福的日子是短暂的,我在八一小学只读了一年级,后来随着父母亲工作调动就到了云南。
父母亲是1964年支援三线建设到的云南楚雄,我和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跟着到了云南,我们刚刚到云南就赶上了父母亲被“打倒”了。因为父亲是当时楚雄州最大的“走资派”,被关到牛棚。母亲也被挂上牌子戴上高帽天天挨批斗,我和哥哥姐姐都成了“黑五类”、“狗崽子”。尽管当时也学不到什么,但学还是要上的,然而我上学就受欺辱、辱骂,后背上被吐唾沫甩墨水,所以我就没有上几天学,一直在家里待着。尽管不愿意回忆那伤心的往事,现在我有时候也在想,人那时候怎么会变成那样?小孩子懂什么?我等于从二年级到初一年级没有上过学,所以我的数学到现在也不好。我后来的文学好,都是靠自学和父亲的影响。不算在云南省景东县我自己过江掉江里差点没有死了,我在楚雄州也是掉到水池里差点淹死,幸亏被人救了,而至今我不知道恩人是谁?我还有一次从树上掉下来,腿上划了一道大口子缝了17针,因为疼我一直哭闹,妈妈就抱着我坐了一夜,那情形我至今难以忘怀。这都是我12岁前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我的童年坎坷的很,很多事情在我的心里一直有阴影……所以说我真的羡慕现在的孩子们,他们有美好的童年,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在想,童年的经历可能也是我们人生经历的财富。童年不只有苦难它也有快乐,有梦想,有欢笑,有甜蜜的回忆。童年是快乐的,但也是勾起每个成年人内心深处忧伤的回忆。童年是你记忆中的秋千,飘来荡去,永远挣不脱……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已过了花甲之年,虽然没有白发,可是头发也掉的差不多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老了。很多童年往事记忆犹新,偶尔想起依然向往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如今,在我们的肩头,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了,许多人看完儿子看孙子,步履也越来越艰难了。但这就是生活,就是现实。去年我又一次回到云南,我虽然没有去楚雄,但我专门去了景东,在我50年前玩伴的陪同下,我去了我们曾经住过的文定山,当年的者后公社今天的者后镇。驻足把边江边,我在想当年我是怎么从江里爬上来的,如果死了我今天还能够站在这里吗?闻着那熟悉的而又陌生的山野气息,看着那密密的蔗林,想着当年的往事,听着亲切的乡音,我多想再回到当年,想体会一下那种“穿越”的感觉。
我在想,现在城里孩子的童年多好啊,如今的他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可以驱车远涉郊外,匆匆忙忙感受几个小时的大自然美景后,继续融入城市的喧嚣中,被禁锢在钢筋混凝土的繁华中,他们能否真切体会到泥土中植被的芳香四溢,乡野中那丰富多彩的勃勃生机呢?城市,用现代化的高科技人为地为孩子们构筑了他们的童年生活,还有多少人对那些露天的、与自然亲近的野外生活感兴趣?又会有多少人能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听故事?
我感到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人本是自然的产物,本应遵循自然的轨道发展,而今的人类洋洋得意于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早已摒弃了自然,甚至连孩童的世界都与大自然渐行渐远,这,到底是人性的进步还是倒退?说来说去童年是用来怀念的,既然踏上人生的旅途,就该拥有少年时的莽撞,青年时的热情,中年时的练达,老年时的睿智,但切记不能抛弃儿时的童真和理想。今天看了甘肃一个视障儿童深情朗诵《黄河颂》的一个视频,看了很受感动。生活对她并不公平,但是她却用积极地心态去面对,这一切让人感触颇多。我想着这不仅仅给少年儿童树立了生活的榜样,告诉他们努力的方向,人生的态度,其实对我们这些成年人难道不也是一种生活的启示吗?
儿童节之际,朋友发的一段话我觉得挺好,我把它引用到这里:“我老了,我感到彻悟。再无少年的懵懂,青年的气盛,阅尽世上多少事,体察人间多少情,是非曲直心有悟,不再盲从与迷信,往事如烟随风去,沧桑变换不觉惊,气定神闲观世象,心静如水不兴波”。每年的今天都是我们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所以抓住今天,活好当下,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活出质量,活出精彩,直至不期而遇的某一天,人生归途上,与死神相遇,融入自然,一路向西。
写于2022年6月1日
作者甄春延 (笔名春城旧友),现年64岁,“春城资讯”义务编辑,吉林省直机关退休干部,酷爱文学。原稿由张文革先生校对,今日头条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