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四河”穿城,说它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名符其实一点不过。 “无路开道,过河架桥”乃之常理。永乐年间,开凿的清江浦河(里运河),贯通了京杭大运河南北,昔日的清江浦除清江大闸外,只有一座北门桥,最早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九年(1670)。它是清江浦最年长的桥。那时连过河的摆渡口也难得一见。1958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的水门桥,即第二座里运河桥,也甲子有余了。今日的清江浦“大运河、里运河、废黄河,盐河”四条河流上究竟有多少座桥,恐怕谁都说不清楚?
今天我就说说里运河上的桥,从西向东数,就有韩侯大桥-浦楼大桥(原名复兴桥)-华兴桥(原名红卫桥)-清河桥-北门大桥-长征桥-水门桥-常盈桥-码头桥-清江大闸(若飞桥)-越秀桥-彩虹桥-清隆桥-八亭桥-宁连路运河大桥共15座。里运河上每一座桥都有它的前尘往事……
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15座桥就有15个故事。一座座桥梁如遗珠散落长河,它连接两岸交通,让我们沿着里运河岸顺流而下,在桥影碧波中,见证淮安的悠悠岁月。
桥啊,家乡的桥,民族的桥,你一端连着昔日贫困,一端连着今天的繁荣。它是致富的桥,它是发财的桥、它是便利的桥,它更是繁荣一座城市的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