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风采】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长篇国学之文学札记】
文山艺海撷拾
(系列四)
放情《诗经》
浅说《诗经》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诗歌盛国,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的诗歌高峰,立于世界文学之巅。
当前,文学平台兴起,古典诗词和现代诗双向并行发展,每天都涌现数万计的诗词。
从古至今,不知叠出了多少诗人,手抄或出版了多少诗集,但不管是诗人,还是读者,谁也忘不了《诗经》。因为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自古来统计,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沒有内容,称为笙诗的有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后有多人伪造,皆不成气候。
《诗经》的作者大多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甚至是采风)、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大抵归功于儒家之圣孔子的编订。
《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有其地域性与各地民俗风情的分野。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估计,孔子与部分弟子在编修《诗经》时就已删除了不雅有秽的篇什。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立言著说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于是由诗为经的演变的文证日益坚挺。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几乎成了那时的形象的百科全书,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文学性极强,上口易记,得到许多历史名人的青睐,因为它本身就是他们成长的标志和成功的宝典之一。
许多历史名人的名字,都出自《诗经》。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这是《诗经- 小雅- 楚茨》中的祭祀歌,"孔明"是谁?谁都知晓。这是诸葛亮的字,而"孔明"在诗经中的意思,就是"明亮"之意。
再比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名字叫曹沾,这沾字,就是出自《诗经-小雅-信南山》,"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诗经》价值的多面性
《诗经》的历史价值斐然有章,价值的多面性更是天然浑成。
从历史价值角度而言,《诗经》实际上全面反映了西周、春秋历史,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记录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其涉及面之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的全部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等。后世史学家的史书叙述这一历史阶段状况时,相当部分依据了《诗经》的记载。如《大雅》的《生民》等史诗,歌领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的辉煌功绩,历史价值显而易见,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尽管其中掺杂着神话内容,却无可否认地有着可以置信的史实。
《诗经》的民俗价值也显而易见,包括恋爱、婚姻、祭祀等多个方面。如《邶非-静女》描写贵族男女青年的相悦相爱;《邶风-终风》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民谣;《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男子对爱情的专一。这些民俗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是难得的民俗材料。
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舞伶人的动作、舞态,描述了这种巫舞的尽善尽美。更多更正规的记彔祭祀内容的诗篇,主要集中于《颂》诗中。如《天作》记成王祭祀岐山,《昊天有成命》为郊祀天地时所歌,都是宝贵的民俗材料。
周代文化的鲜明特征之一,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诗经》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了保存周礼有价值的文献之一。
例如,《小雅》的《南有嘉鱼》《南山有台》,均为燕飨乐章。相比之下,《小雅-鹿鸣》更有代表性。此诗是王者宴群臣嘉宾之作。“周公制礼,以《鹿鸣》列于升歌之诗"朱熹更以为它是"燕飨通用之乐歌”诗中所写,不光宴享嘉宾,还涉及了道("示我周行”)、德("德音孔昭"),从而显示了"周公作乐以歌文王之道,为后世法”。
此外,《诗经》还具有历史地名学价值。
《诗经》具有历史自然地理学价值。
《诗经》具有历史人文地理学价值。
《诗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教材之一,尤其是对幼儿的教育。

《诗经》的文学价值
前面说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作为古代文学巨作之一,被人们尊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著作。
它和《书》《易》、《礼》、《乐》、《春秋》并列,是贵族子弟必修的课程之一。《论语》上就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它共有305篇,按"风”、“雅"、“颂"三类编排。这种划分与分类,主要是依照音乐上不问特点作出的。这其中,国风价值最高。
三百篇均为乐歌,皆有曲调。
明代大音乐家朱载堉《乐律全书》说,"《诗经》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宫调,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调。《周领》三十一篇及《鲁颂》四篇,落羽调。《国风》一百六十篇,皆角调。《商颂》五篇,皆商调。”
如此而言,后代宋词的填词唱和、词牌景然就不稀奇了。
从其内容察之,"风"多为民歌或民歌色彩的诗;“雅"诗主要是士大夫的作品;"颂"诗全为祭祀的庙堂文学。可以说,它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特质,让人为爱情为生存为祭祀吟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它积累了斌、比、兴丰富的创作经验,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成就,开启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诗经》中的民歌,大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劳动者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同时也倾诉了他们对自身遭受残酷剝削与压榨的不满情绪。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周南-苯百》、《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豳风-七月》等。
《诗经》中的情诗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类优秀情诗具有感情纯真、意趣高尚、情思优美的共问特征。而且传达、表现情感的风格与手法又是多样化的,对后世的诗词表现手法影响很大。比如《氓》,在表现手法上,融叙事、抒情、说理为一体,沒有它,很难有后代精美的叙事诗。
《诗经》中,还有一类作品具有史诗因素的诗歌,如《商颂-玄鸟》就记载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殷部族的神话传说和商场建殷的史实。又如《大雅》中,叙述周人开国历史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都是祭祖、祭神活动中的乐舞歌辞,是了解中华文化极为重要的宝贵文献。
《诗经》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对后代诗歌和其他文学体式的创作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诗经》开启了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第一页。它从素朴的浪漫主义神话传说发展为对现实人生的极大关注和投入,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它奠定了现实主义诗歌的优良传统。
《诗经》的很多作品,赋比兴、象征和复沓手法的纯熟运用与实践,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第一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代诗歌创作在表现手法上提供了借鉴。《诗经》是拓荒者,将这些手法融入文学史,成为艺术的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传统。
《诗经》民歌中富有生活气息的特点,强烈的节奏,四字句的生命力,造就了后代的有成就的诗人。
曹操的《观苍海》即得益于四字句的感悟。
不仅在表现手法与句式上、节奏上、意境上,《诗经》的文学贡献也是匠意斐然。
比如说,显意与寓意的结合,使诗歌内涵得以扩充,给人充分的解读空间。
再比如含蓄朦胧的意境与语言艺术。
综上所列,后代诗人因此汲取营养、写出佳作者众多。
曹操的《蒿里行》
曹植的《七哀》
白居易的《观刈麦》;
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
王安石的《河北民》;
后世文学《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
这些作品都能见到《诗经》的影子……
我记得闻一多对《诗经》的文学价值有感人肺腑之说。他说:"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代就定型了。文化定型了文学也定型了,从此以后二千年间,诗——抒情诗始终是我国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斌,词,曲,是诗的支流,一部分散文,如赠序、碑誌等,是诗的副产品,而小说和戏剧又往往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夹杂些诗。

《诗经》轶话
对周文王的形象认识,大多乃自《封神演义》,耳目一新了姬昌与姜子牙的双杰壁合。
"封神"相当于古之玄幻、今之科幻,故事精彩好看,情节曲折离奇,但不能当真,因为小说所描述与表达的全是明朝中国人的风貌和思想。
唯有《诗经》,源自西周。翻遍《诗经》,涉及到周文王恋爱婚姻的诗篇,有明显痕迹的是《大雅-大明》和《大雅-思齐》,诗里指名道姓地说明了是周朝国君的婚姻。例如"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文王之母”。
自古以来,人们都想知道文王的浪漫之爱的情节、细节。
篇首的《关雎》,吸引住人们的眼球。你即使未通读或涉及过《诗经》,也会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情诗之句,它几乎成了男性的梦想与择偶标准。
有人考证,《关雎》讲的是男欢女爱,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周文王姬昌和他的娇妻太姒。
说这个轶话的是汉朝的《诗经》研究权威毛亨、毛苌二人,他们为《诗经》写了个序,叫《毛诗序》,还给每首诗都做了"小贴士",方便读者附会他们的心读体悟。
他们的序,文学史上叫《毛序》,有着诠释诗经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他们认为《关雎》讲的是"后妃之德",后来给《诗经》作注解的孔颖达和朱熹都赞同此说。
我以为这种说法未必真正确,但起码被读者接受了两千多年,也应是千古真情了。
太姒的娘家是有莘氏,大概就住在渭水河边,与文王的邻地很近。小伙子姬昌碰上美女太姒,抒情而追之,倒是佳话。
按照《毛诗序》的理解,《关雎》中的男主人公终于沒有白受相思之苦,终抱美人归,辗转反侧之后有了喜剧的幸福。
关于文王姬昌迎娶太姒的过程和场面,《诗经-大明》里有具体的描写,字虽不多,却很生动,能让后人感受到三千多年前的喜庆气氛和王者王妃的幸福……

我畅吟《诗经》
诗经的吟唱
吴仰生
诗经啊诗经
你是中国诗词的先祖
二千六百年来
你如色彩艳丽的蝶儿
上下相拥
左右相吻
在山涧的草丛间
在田原的野花中
在贫瘠的
神州大地上
翩翩起舞
亲亲搧动
数不清的爱情诗啊
一唱三叹
重章叠沓
四言的民歌之谣啊
笑靥出忘我的无穷
相思的爱衷
情爱的佳话
朴素的口语
奇妙的比拟
动人的情愫
天籁的绝唱
这一首首动人心魄的
传诵诗篇
这一曲曲原始音乐的
优美心曲
纯真悠扬
好色而不淫
经年不衰
怨诽而不乱
不闻天上有没有
只叹人间诗经诵
诗经啊诗经
你是中国诗词的先祖
二千六百年来
你如清脆悦耳的黄鹂
叽叽唧唧
喳喳呓梦
以那优雅的歌喉
唱出诗经的首篇
那是篇文王有声
寄托了先祖诗人
爱国护家的诵吟
但求天下能安宁
终见功成国运盛
歌颂文王和武君
不贪私欲品行正
丰水奔流向东方
大禹功绩彪柄憧
武王任重堪颂扬
庇荫子孙万福颂
诗经啊诗经
你是中国诗词的先祖
二千六百年来
民坊的诗人啊
没有留下姓和名
无名氏只告诉了我们
那么多家国的雅颂风
那么多脍炙的诗经魂
这些雅俗共赏的诗篇啊
赞美了济世的君子
颂扬了好逑的郎君
还有那窈窕淑女的
貌美如花和如痴情钟
先古的诗人啊
你们将祖先开创的山诃
颂扬得恢宏而神圣
你们将古代的道德文化
寄寓于男女之间的冲动
你们将社会与家庭的矛盾
在赋比兴中含蓄地裁仲
你们将灾难与徭役
还有那战乱与离别
画卷般地从汉水中浮现
从黄河的涛涛大浪中
雕塑般地耸立至今
成为战争与和平的
警世长钟和图鉴殊荣
诗经啊诗经
你是中国诗词的先祖
二千六百年来
精华的风雅颂
生化了大中华
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从周初到春秋
于数万首诗歌中
大浪淘沙
口传心记
丟掉了乐谱和舞蹈
留下了这三百零五首
不胫而走的诗词的祖宗
我们这些后代的子孙啊
在朗朗的传诵中
不得不由衷地感动
感激那些无名氏们
你们是诗的英雄
是黄河文明的灵魂
你们曾经是那样
执著地热爱生活
那样俏皮地男女戏谑
享受着天真和无邪
展现着壮美和从容
我们的祖先啊
以他们的勤劳与善良
以他们的朴实和可爱
创造了华夏的诗文化
敲击着我们爱的心灵
让我们的典藉诗经啊
朴实无华和大爱无穷
2022.05.12 于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