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云轩诗话端午
姚永安(辽宁)
端午询童子
历行重五日,把酒话端阳。
户挂菖蒲剑,门萦角粽香。
祈祥缠命缕,祛病佩罗囊。
座下询童子,不知为楚殇。
端午感思
角粽飘香艾酒醺,端阳又至祭骚勋。
世人皆道忠良好,岂问三闾幸几分?
端午兴咏二首
艾草熏门角黍香,历行五月话端阳。
菖蒲作剑驱邪秽,丝线消灾冀泰昌。
但使煦风扶世瑞,更期善政惠民强。
安邦振业开盛代,不负三闾祭楚殇。
其二
端为初正午为阳,艾草熏门角黍香。
祈福腕缠长命缕,袪邪颈挂紫罗囊。
民期福寿多安顺,官策江山永固康。
屈子怀沙天问老,九歌悠远祭忠良。
话说端午
雨沛风和蝶蜂狂,又逢重五溯端阳。
龙舟竞楫闻流远,蒲剑悬门见史长。
屈子孤忠年纪颂,曹娥至孝世弘彰。
更兼伍氏英名烈,道是吴风或楚殇?
排律•话说端午
俗追端午却迷茫,史翰翻残未得详。
恶日插蒿闻史远,午时打水溯流长①。
晋周角黍祭神祖,古越龙舟祈顺祥。
彩线结环长命缕,丝绸扎绣避瘟囊。
吴门悬眼留孤愤② ,溟海训师图自强③。
屈子竭忠觚翰颂,曹娥至孝庙碑彰。
邻邦更有韩朝者,艾饼趋承南北疆。
习尚千年根有异,萦怀总是楚歌殇。
【注】
① 午时打水:即南方沿海一带习俗,视端午节中午的井水为大吉水,此时于井里打水,可以净身、明目、辟邪;
② 吴门悬眼: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在被迫自杀前,令门客将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欲看吴国灭亡;
③ 溟海训师:春秋末越王勾践在溟海(今浙江温州)操练水师,传为是龙舟竞渡之起源。
【黄钟•人月圆】(青衫湿)端午怀古(二阕)
流风弥远怀端午,道是祭忠良。龙舟竞渡,菖蒲捆艾,粽叶飘香。
【幺】伍员刎颈,曹娥救父,屈子投江。怅然置问:诤臣孝女,究吊何殇?
其二
伤怀莫若吟辞祖,乱世遇昏王。丹心托谏,遭馋去职,逐放边荒。
【幺】怆然天问,怀沙孤啸,抱恨殉江。而今竞渡,流风千古,可为骚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