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练笔:端午诗稿
(2022.06.03端午节)

又是一年端午节,请大家赋诗填词撰联。【参考《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文】
要求:
1、自拟题目,只要是和“端午”有关的内容,均在练笔范围之内。
2、新韵、通韵标注;
3、数量不限,多多益善;
4、从现在起至6月3日中午12:00截稿。
再次提醒规范诗词联的投稿规则:
1、律绝:
第一行题目
第二行姓名
第三行空一行
第四行正文,两句一行。
2、词
第一行题目
第二行姓名
第三行空一行
第四行正文,两种形式:(1)、下阕另起一行;(2)、下阕接着上阕,但是空两格。
3、联
第一行题目
第二行姓名
第三行空一行
第四行正文,上下联结尾不用标点符号(黑龙江省楹联协会要求),下联另起一行。

——……——……——
※ 悼屈公
实践者(王运义)
饮恨含悲意未央,沉冤汨水国之殇。
胸盈大道明心志,一缕英魂万古扬。
※ 赛龙舟
实践者(王运义)
水阔天高野鹜翔,松江两岸艾蒲香。
群龙角逐云旗舞,战鼓燃情夺锦忙。
※ 壬寅端午
单庆联
汨罗波涌动地吟,翰墨碑耸秀绝伦。
湘楚风骨今弥烈,闳识独怀屈子魂。
※ 端午情思
张立国
江河浩浩,浪载国殇,绵绵思泪,皆融万古愁,渔父歌犹在,凄凄楚水寒,但闻阵阵涛声怀义烈;
岁月悠悠,风吟橘颂,脉脉粽香,难抵千秋撼,诗星影已空,兀兀骚台寂,惟见茫茫天际舞忠魂。
※ 七律·端午情思(中华新韵)
张立国
每逢端午叹屈原,义烈千秋尚凛然。
橘颂离骚燃怒火,九歌天问起文澜。
粽香脉脉含情重,愁雨凄凄洒泪绵。
暂把长思酬壮志,中华圆梦共骈阗。
※ 七律·贺哈尔滨市诗词楹联协会线上端午诗会(中华新韵)
——口占一首,以寄之。
张立国
线上吭歌粽酒香,悠悠岁月咏国殇。
屈子忠魂萦禹甸,诗星义烈谱华章。
声声诵赞千秋叹,阵阵嗟咨万古长。
昨夜辉煌成起点,山河壮丽沐龙光。
※ 忆屈原(二首)
邱彬
灵均逝去楚江流,千古文豪恨不休。
一曲离骚温旧梦,平添端午几多愁。
汨罗江上浪涛天,一缕孤魂水底眠。
报国舍身终不悔,离骚醒世后人传。
※ 七律·端午抒怀(通韵)
刘凤亭
贤卿橘颂永春吟,碧水抛躯大爱申。
魂浴汩江扶圣主,义留秦岭挞奸臣。
离骚一阕弘忠志,天问千年倡善仁。
华夏文明多烈士,润芝麾下少蛇神。
※ 七律·端午祭屈原
刘凤亭
千江独赏龙舟竞,万树鲜花寂寞红。
一曲离骚砭楚弊,唯尊屈子爱邦忠。
缘思圣哲投香粽,永继忠魂振古风。
汨水毅纵鞭后世,神州大统福源同。
※ 古律·采艾子
刘凤亭
田塍沟壑山岚处,叟妪夫姑采觅时。
端午门楣悬瑞草,终年毒祟惧逃离。
神州灸艾成仙术,世界同仁尽取之。
坠地婴儿沏水浴,祛先御后病顽移。
※ 五律·愐杯屈公
刘凤亭
舟耕万顷浪,粽裹九垓香。
众庶贤臣祭,神州正义匡。
以然怀屈子,何必下潇湘。
社稷需先圣,良卿永溢芳。
※ 七绝·楚鉴(独木桥体)
刘凤亭
谄语中听信佞臣,良言逆耳弃忠臣。
楚王丧国留遗鉴,华夏千年颂诤臣。
※ 满江红·端午祭(词林正韵)
刘凤亭
雨霁天晴,龙舟竞、声喧浆落。千江边、众投米粽,泪流江浊。期盼俊才怀屈子,尽将贤圣收銮阁。佞不除、岂有国中兴,心当怍。
天问好,离骚谔。因一跃,刚梁削。绕汩罗江畔,鹭哀人噩。腐宦连连成甚事,何人更可思民瘼。须求索,一曲唱悲歌,神回乐。
※ 临江仙·端午悼屈原
浮生若梦(李广臣)
《天问》《离骚》传诵,楚辞千古流芳。诗人节里咏华章。和声传国粹,吟曲慰忠良。
《桔颂》情操高尚,《国殇》荡气回肠。缅怀诗祖诉衷肠。长歌惊昊宇,投粽汨罗江。
※ 端午节
张文江
粽叶微黄红线裹,甜香可口枣钻窝。
适逢端午家人聚,美酒飄香话汨罗。
※ 端午节缅怀屈原
王海顺
汨罗江上竞舟忙,今岁又闻艾草香。
流水波牵情万缕,离歌韵绕字千行。
谏言凿凿留芳久,傲骨铮铮饮恨长。
拱手遥斟诗一律,酒前茶里品兴亡。
※ 联咏端午节
王海顺
咏离骚,竞渡龙舟,串串葫芦皆示爱
摘艾草,缅怀诗祖,只只粽子总传情
※ 联咏屈原
王海顺
心忧社稷,倾满腹痴情,抱石怀沙命殒汨罗,遥被千秋拜祭
体恤黎民,以一身正气,忠君报国名垂青史,终于四海尊崇
※ 步周文彰会长《端午节,中华诗人节》
李广财
葫芦炫彩挂端阳,粽子包情淡淡香。
诗圣豪言千古鉴,离骚一曲忆贤良。
※ 七绝·楚殇
刘凤亭
一生求索屡蹉跎,五月终身殒汨罗。
天问千秋谁泼墨?离骚绝唱赋悲歌。
※ 七绝·祭屈原
刘凤亭
端阳楚水笼烟波,屈子含悲跳汨罗。
奸佞小人君却喜,忠臣无奈唱离歌。

※ 愿
赵国忠
粽冲水底天,端午祭年年。
心愿沉江落,祈无类此冤。
※ 端午黄河边遥祭屈原(新韵)
赵国忠
九曲黄河五月温,楚江翻浪滚鱼群。
《离骚》儒染多情客,米粽八方慢慢沉。
注:五月温: 温和。实写黄河五月非汛期。比较温和。
※ 梦江南·端午日(白居易体)
赵国忠
端午日,风静涌人潮。泛影车流随浪岭,驱鱼米粽起江涛。空望诵《离骚》。
※ 摊破浣溪沙·端午海边祭屈原
赵国忠
几诵《离骚》两鬓华,今吟云幻有残霞。旷水堆涟风簇岭 ,未飞花。
徐到人人堪浪涌,已归车辆似龟爬。潜望大夫惊现状,作何遐?
※ 端午节缅怀屈原(新韵)
傅杰
宦海沉浮坎坷多,千秋功罪与谁说。
茕茕孑立人求索,蝺蝺独行鬼唱歌,
渔父激昂谈醒醉,离骚悲愤论清浊。
而今华夏成一统,辞祖何须殉楚国?
浪迹沅湘踽踽行,坚贞求索叹零丁。
博闻强识云遮月,兴楚忧民雨打萍。
天问声声泣神鬼,离骚字字耀国风。
汩罗鸣咽吟桔颂,万壑千山俯首听。
注:识(读“志”音)
骐骥拉盐牛驾车,运筹帷幄泪滂沱。
改革变法支持少,抗暴联齐诽谤多。
渔父楚辞光日月,离骚天问煜诗国。
江山破碎悠悠去,端午汩罗响九歌。
※ 端午广场诵诗会(新韵)
赵清河
又到暮春端午日,冠霾隐退露晴天。
葫芦飘穗门前挂,彩线驱邪手腕栓。
寻宝答题铭历史,吟诗作赋祭屈原。
社区广场宏国粹,《桔颂》《离骚》后世传。
※ 端午节有思
师存元
端午时节话汨江,云天碧水粽飘香。
遥思屈累当年勇,追吟离骚后世扬。
愤世忧国刚不阿,匡扶谏谕志坚强。
九歌一曲忠魂鉴,千古名垂举世芳。
※ 七律·端阳祭屈原
王昌伟
屈子英名世代扬,挥毫泼墨赋端阳。
心随贤仕空垂泪,梦逐诗人欲断肠。
一部离骚千古颂,万家糯粽九洲香。
今歌壮士忠贞义,祈福民安国富强。
※ 少年游·祭屈原
王昌伟
含情波涌汨罗江。忠骨落悲伤。壮怀激烈,名垂千古,惊醒后人强。
离骚一曲千秋叹,路漫更悠长。忠贞爱国,一心求索,正气永留芳。
※ 行香子·端午忆屈原
徐淑芳
今忆诗尊,泪水沾巾。那一跳震撼乾坤。满腔热血,真理浮云。叹国无救,生无望,恨无伸。
汨罗江畔,悲歌一曲。万古铭册史犹存。离骚天问,不朽功勋。激浪长慑,励后代,醒文人。
※ 五律·端午祭屈原(新韵)
庞子恩
端阳五月天,云涌雨连绵。
祭祀屈原日,贤臣亘古冤。
昏君信侫语,国破万民寒。
挥毫离骚赋,楚风世代传。
※ 七绝·端午节祭屈原(新韵)
庞子恩
1
五月端阳溯史源,莺悲燕泣柳枝间。
屈原罹难蒙冤日,汨水呜咽漫楚天。
2
逢年端午悼屈原,一代贤臣亘古冤。
匡世奇才无得志,爱国诗圣鼎相传。
※ 端午节(新韵)
张淑华
端午佳节喜气扬,花红叶绿燕徜徉。
葫芦炫彩添福禄,艾草悬门护寿康。
粽子飘香抒绮梦,纸鸢展翅颂华章。
龙舟竟渡图腾祭,庇佑儿孙万代强。
※ 端午节祭屈原(新韵)
张淑华
五月端阳历久芳,屈原饮恨汨罗江。
革新政治遭排挤,清旧朝纲致祸殃。
天问奇绝千古颂,离骚比拟万家扬。
一心求索兴国路,破碎山河痛断肠。
※ 端午节
杨明才
青青粽美艾香添,翠绿菖蒲草叶尖。
形放暖阳端酒对,庭飞燕舞鹊歌兼。
※ 端午(通韵)
肖玉珍
(一)
笙歌唱尽柳千条,锣鼓喧嚣似海潮。
竞技龙舟端午庆深情无限寄江涛。
(二)
阴雨连绵始放晴,晨曦微露野阡行。
祈福避恶摘一束,插艾家门四季兴。
(三)
米粽满盘香,菖蒲掛院康。
银樽擎敬酒,祭酹汨罗江。
※ 七绝·屈殇(通韵)
刘凤亭
佞臣得志陷孤忠,只信谄言王早薨。
诤语离骚浑不看,徒劳天问谏昏庸。
※ 七律·采艾子
刘凤亭
田塍沟壑山峦处,叟妪夫姑采觅时。
端午门楣祥草挂,百年斗酒否邪离。
神州灸艾成仙术,海国驱疴做圣医。
坠地婴儿煎水浴,祛先御后病顽移。
※ 七律·吊屈原兼答网友渔父诗(新韵)
李继深
举棹轻吟破浪行,汩罗哽咽与谁听。
清浊不辩楚王室,醉醒难分渔父翁。
天问问天天不语,地惊惊地地无情。
可悲千古《离骚》客,一曲悲歌付楚风。
※ 七律·祭屈原(新韵)
李继深
不想轻言斥侫臣,钻营跋扈世皆闻。
挑拨离间兴风雨,结党营私害俊勋。
一部离骚昭宇内,几湾弱水葬诗魂。
假如阁闾英灵在,可赋新编讨鬼文。
※ 浣溪沙·端午节有思
崔淑清
浩浩江河点棹流,又逢端午赛龙舟。千年遗俗不曾丢。
屈子精神凶鬼惧,楚乡气象恶狼愁。国人赤胆为民谋。
※ 端午节
崔淑清
燕语蛙声夏日长,迎来端午映和阳。
石榴似火枝头艳,艾草如花鬓上香。
千载流传缠红线,百年题咏饮雄黄。
万江碧水龙舟竞,四海同吟角粽偿。
※ 虞美人·端午话艾草
杨明才
青青艾草芳香异,翠色生春至。夏秋灵药选材优,注重暖冬寒去送情柔。
柔情送去寒冬暖,重注优材选。药灵秋夏至春生,色翠异香芳草艾青青。
※ 防疫安康
端午祈福
藏头藏尾诗
王明
防 疫转圜好开 端
疫 动清零迎端 午
安 康保健民所 祈
康 乐平安华夏 福
※ 鹧鸪天·端午吟
李俊
又度端阳结彩红,荷包蒿草糯香浓。楚乡风雅千年著,屈子贤明万代崇。
除旧弊,树新风,富民强国践行中。频摧战鼓惊天宇,华夏腾飞舞巨龙。
※ 端午安康
王明
端午采撷艾蒿香,挂上门檐保吉祥。
葫芦高挂食美粽,抗疫清零体安康。
※ 七律·端午景色
老夫子
(一)
端午迎来阡野荫,女男郊外笑遊青。
麦田洗脸精神爽,艾草全稞系户汀。
柳桂悬葫收疫病,庭房挂帚扫灾星。
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醉杜伶!
注:杜伶,杜康,刘伶的合称。
(二)
绿艾悬门添藻彩,青蒲注酒溢芬芳。
葫芦巧铲三年疫,苘帚清除卅月殃。
粽子鸡豚人醉美。榴裙萱黛树颜妆。
池莲端午露尖角,龙艇争雄镲鼓锵!
※ 端午怀古
老夫子
(一)
端午丹心英气翰,离骚情深后世传。
屈君傲骨填鱼腹,汨水知愆浸圣贤。
昏昧楚王听佞语,枉殇臣子进忠虔。
千秋流缅后人祭,捞救良臣竞渡船!
注:知愆,愆,过错,罪过,知愆,知道自己的过错。
(二)
屈原报国献头颅,百世留名楚大夫。
粽子万包防鲤啃,龙舟竞渡救身骷。
忠臣义士人人敬,佞宦奸谀个个诛。
角黍煮蒸多厚意,守贞不二祭寒儒!
(三)
千秋大义永流芳,每到端午祭屈相。
死志英雄愁灭国,忠心臣子怼奸伥。
朝廷正气几兴废,楚境邪风笼上苍。
若是襄王魂魄在,应知悔恨空悲伤
注:①屈相,屈原官至三闾大夫,如后世丞相,所以叫屈相。
②奸伥,奸臣,为虎作伥,陷害忠良。
③怀襄,指楚怀王,楚襄王。
※ 端午(新韵)
邓淑娟
彩丝缠腕戴香包,悬艾食黄百病消。
竞渡龙舟投粽处,缅怀秋瑾祭'离骚'。
*端午祭秋瑾,也是此节的风俗定例。
※ 鹧鸪天·端午(新韵)
邓淑娟
端午图腾敬太阳,龙舟竞渡艾蒿芳。
波携粽子怀屈子,额画雄黄啖韭黄。
*缠彩缕, 佩香囊,女儿节里沐兰汤。
菖蒲白芷驱邪疫,盛世欢歌庆瑞祥。
端午祭
赵国忠
不忍看城荒。大夫自赴江,
《离骚》吟端午,再度祭国殇。
城荒:是指楚国被秦国灭掉,战争造成的荒芜。
端午诗会
牟晓宁
诗才荟萃庆端阳,吟诵高歌韵意长。
屈子忠魂传万代,清词雅韵耀龙江。
江城子·端午节
牟晓宁
端阳又至粽香甜,赛龙船,醉心欢。艾草荷包,五彩线斑斓。葫芦满街红似火,盼平安,尽开颜。 灵均不朽九歌篇,问苍天,颂千年。救父曹娥,更有子胥贤。忠孝英名传后世,扬浩气,震河山!
端午情思 (中华新韵)
张立国
端午龙舟荡碧波,通天响鼓壮山河。
粽香脉脉相思起,禹甸帆扬万古歌。
端午情浓
董文超
(一)
云烟氤柳叶婀娜,风吻长堤绿满坡。
片片平川铺翠影,层层秀水点金波。
不迷市里繁华景,只羡村边素雅阁。
系缕彩丝牵古韵,离骚一曲却如昨。
(二)
潇潇酥雨润清晨,檐下葫芦五彩新。
艾叶粽香蒲酒醉,谁人不敬楚时君?
(三)
端午祭
云翻拧雨恨国殇,沧浪潮思岸影长。
绝世离骚酬壮志,汨罗江水染端阳。
邵洪华
汨水悲流千古恨
龙舟牵挂万民心
※ 赛龙舟祭屈原
赵志君
挥桂棹,斩烟波,心有目标,搴旗求共楫;
咏离骚,叹屈子,魂归楚水,煮酒饮长鲸。
※ 端午话屈原
赵志君
1
岁岁端阳话未休,丹心一片载龙舟。
孤忠注定身先死,惟剩滔滔汨水流。
2
纷飞柳絮又端阳,裹粽悬壶品艾香。
谁记当年夫子恨,频翻史册换新章。
3
长存浩气汨罗江,故里魂归粽子香。
励志轻身人有几?名留青史史留芳。
4
浩气长随汨水流,孤忠屈子为民愁。
杜鹃啼血魂归处,遥寄哀思满玉舟。
※ 端午招魂
赵志君
龙舟竞渡汨罗江,碧血精魂泣楚觞。
警醒国人何畏死,清风一缕永留香。
※ 鹧鸪天·端午祭屈原(新韵)
赵志君
一片家国挚爱心,修明法度枉忠君。嗜书远志开辞赋,祭地占天问鬼神。
风骚体,汨罗魂,空悬剑履复行吟。千年忧怨终难散,系向轻帆鉴子孙。
※ 鹧鸪天·端午话屈原
张淑华(黑山林场)
千百年来话圣贤,难申正气为哪般?大夫有意同国耻,汨水无心少月圆。
身既殁,魄难安,英魂一缕问苍天。空留绝笔怀沙下,史记清词方寸间。

※ 悠悠汩罗江
——写给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诗
张立国
悠悠汩罗江
滚滚流逝水
你永不疲倦
你日夜不息
你为什么步履匆匆
你为什么满怀心事
是不忍回眸
亦或是不愿提起
这到底是为了谁
悠悠汩罗江
不尽天涯泪
呜咽奔腾
不屈不挠
我知道
你有满腔的怒火
你有澎湃的热血
你有依依的不舍
你有无言的苦涩
而那义无返顾的一跃
化成了禹甸天空中最凄美的霞辉
悠悠汩罗江
烟雨尽沧桑
英雄去
忠义万古扬
我知道
你有我哭豺狼笑的无奈
你有报国无门的悲哀
因为以身许国
才是你无悔的选择
历史啊
请不要忘记
这是怎样的伤痛
岂忍绵绵恨
只教万里江山同怀你
引得苍茫大地起风雷
悠悠汩罗江
浪涌国殇
橘颂携天问
九章动八荒
君不见
带长铗之陆离兮
冠切云之崔嵬
君不见
操吴戈兮被犀甲
魂魄毅兮为鬼雄
呜呼
高才今何在
惟闻阵阵涛鸣唤君归
悠悠汩罗江
赤子衫湿已断肠
风狂吹不散
雨骤剑披霜
忠魂长空舞
风华永流芳
仰天不负古
华夏正昂扬
前赴后继如潮涌
九万风鹏绮梦长
※ 端午节
林杨
孩子的端午节,只知道热闹
挂葫芦,插艾蒿,煮鸡蛋
一锅粽子
等待每一个人围坐
长大点,才知道为了纪念一个人
一个很爷们的男人
纵身一跃,那条江名扬天下
箫声洞开,吹瘦了楚国
不能快乐的活着
和死没有什么两样
化作一条鱼,也要掀起波澜
只为了矢志不移
作为诗人,只能用自己的方式
以诗当酒,以歌做纸钱
用青稞和麦芽装点屋檐
唱千古风流
※ 端午感怀
徐淑芳
每年端午那淅沥沥的雨丝 是对屈公的挥泪与思念
隔着光阴回望到两千多年前
在一个多愁伤感的季节里 一个爱国主义者的身躯伫立在汨罗江岸边
他怀着对世间的污秽
和满腔的哀怨 报国无路走 才华无处展
不仅绝望地仰天长叹
它释放出满腔的愤怒 他愤怒的喊声
荡起了汨罗江水顿起波澜
他的威严壮举唤醒了民族的觉醒
更给后人扬起了引航的风帆
他的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世相传
从此在人们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一屈原
他可歌可泣的事迹
给端午留下了永久的怀念
粽叶重重包裹着沉甸甸的哀思
那文人志士诗行里 寄托着千年的忧怨
那深情的吟颂 年复一年
千家门上的葫芦里 早已装满了深深的思念
愿清风把我们的哀思带到汨罗江边
告慰屈公的在天之灵 人们将永远把他怀念
※ 又是端午时
林杨
西南的一条江
因一个有骨气的男人
纵身跃下
而天下皆知
我不是一条鱼
能顺着一首诗寻找你的身影
也能让悲愤
弹瘦一国的江山
一个人走了
却让人们记住他的名字
插上一把艾蒿
倒上一碗雄黄酒
让一个人在五月初五重生
诗人啊,你看看吧
一个民族
为你撑起龙舟张灯结彩
上天入海都没忘硬骨楚音
屈原祭
孙玉珠
刀兵滚
旌旗翻
到处鼓角争鸣
遍地烽火狼烟
战国恃强称霸
七雄逐鹿中原
楚怀王重臣
上大夫屈原
忧天下
忧江山
忧民众
忧家园
深得怀王信任
屈原痴心惓惓
为国定律
为君荐贤
主张齐楚联合
同抗西秦敌顽
秦使张仪
贿赂楚官
令尹子椒
靳尚子兰
宠妃郑袖
俱都贪婪
屈原怒视
抨击贪官
只因性格耿直
使得佞臣献谗
群奸陷害排挤
怀王逐渐疏远
阻止良策上达
不听屈原忠言
订立黄棘之盟
楚国恭拜秦垣
怀王被诱入秦
终究未能回还
楚国襄王继位
仍旧迫害屈原
逐出郢都
流放江南
公元前二七八
白起带兵进犯
攻破楚国都城
屈原愁苦忧烦
虽有心报国
却无力回天
以死明志
抱恨万千
是年五月五日
激愤溢满胸间
抱石纵跳汨罗江
魂魄伴随江水翻
诗文精粹留后人
屈原风骨代代传
年年五月五
国人祭屈原
放河灯
赛龙船
包粽子
吃粘团
戴香包
帖彩钱
燃艾叶
扎彩线
挂葫芦
爆竹鞭
彰显民意
纪念先贤
端午对联八副
高德军
汨水招魂悲楚仕;
湘山作赋叹离骚。
忠心报国忧荆楚;
壮志题诗寄九歌。
千秋楚水冤难雪,
一曲离骚恨未平。
汨罗沉没千秋恨;
湘楚消磨百世羞。
报国遭谗然逐放;
忧时不悔出离骚。
昊昊离骚千古颂;
云云天问九洲传。
九歌激起千重浪;
一跃冲翻万里涛。
汨罗滚滚万人泪;
楚水滔滔千载情。
渺渺汨罗一江情
老夫子
那是撕心裂肺的哀伤
那是诗魂颤抖的吟唱
江边蔓草滩头
一位蓬头跣足老者
仰天悲戗
是他写首《离骚》
把国人呼唤
是他写首《天问》
把奸佞审判
是他闻强敌夺取国都
生灵受到戕害涂炭
他抱石投江
以报答为国效命的志愿
汨罗江水为之呜咽
江畔竹柳为之感叹
路漫漫兮
上下而求索
滬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倚天抽出壮烈长剑
伴随着九歌里的旋转
韶舞正气回荡
你的壮举感动楚人
他们泪流满面
汨罗江百舸争流
打捞爱国诗人圣贤
艾草熏香的角黍
投入泛花的寒江
防止鱼鳖啃食先人
奔腾不息的綠水
和岸边萋萋芳草
匍匐在地无比凄惶
穿过时空隧道
传递二千年的时光
雄黄烫热散发着酒香
菖蒲利剑宣扬大夫事迹
龙舟争渡伴随锣鼓铿锵
渺渺汨罗一江情
爱国精神万丈光芒
把我们可爱的
中华民族照亮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