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编力作
再祭屈原
文/邹中海
明天就是端午
其实一个王朝已经远去
但是你的气韵
随着中华民族的血脉
随着汨罗江的江水
诉说千年
曾经带有伤感的季节
如今演变成时代的狂欢
这或许
就是你最希望看到的
你用一块石头
捆绑着满身的民族气节
保全
士大夫的名节
在每一条河流的中央
都有你的影子,长袖飘飘
催动百川竞渡
就如一曲《楚辞》
飘飘欲仙去《天问》
一一写于2022年6月2日
吊屈原
作者: 释圣静
忠国爱民的诗魂
盛满战火纷飞的哀伤灵魂
尤其心怀百姓冷暖
恶俗啊!乌云密布的恶俗
深沉的心海啊
翻滚着欲望波涛
不管能否,洗尽从头到脚的流毒
—— 一切谗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凄风冷雨,万箭穿心
碎心人间,流千古惊叹
独醒的屈原
化龙补天的屈原挺独立精神天柱
把苍生的怀念
包成粽子吧
投送——汩罗江
香透大江南
催发
千古的神州——中华巨龙
驰天宇之间,腾飞和谐世界

重庆市格律新体诗专栏
重端午节之问
万龙生
一
从前不放假,如今放假
你可曾想过,放假为啥
二
家家吃粽子,人人吃粽子
粽子真好吃,你可曾想他
三
龙舟竞渡,千朵浪花溅
夺得锦标,桨儿何处挂
四
他行吟泽畔,哀民生之多艰
而今诗人多,尽写些什么话
五
他曾叹路远,上下而求索
而今诗人多,为何只赏花
六
门上挂菖蒲,据说能辟邪
也不想一想,心魔能治吗
七
又是端午到,想起天问篇
弱弱问几句,不知谁愿答
05290609道门口庆市诗词学会格律新体研究院专栏
附录
端阳七问,以屈子性情之高洁,比照当今风气之衰微,通篇相续相生,每首第四句押韵,有峰断云连之妙,诚新体格律诗之佳作也!——熊盛元
《读龙生兄端午之问》
一武辉夏
哀民无果愤而投江,
如今衰微只知棕香。
天问离骚惊天动地,
诗人高洁若云在天。
勰安:每逢端午,咱诗人都该问一问。[呲牙]
晓曲:
意趣天成[强][强][强]
静水:
万老师早安[咖啡]
端阳七问,由表及里、由古及今,问出了诗人之忧诗人之愤。此情与屈子何异!


端午感言
咏梅
爱国诗人
高亢《九歌》
选择龙的节日
壮怀投身汨罗
爱我中华
泱泱诗国
弘扬传统文化
继往上下求索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
祈福我万民快乐安康
2022.5.28.端午前几日
作者是重庆市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研究员

点燃了吊唁的火烛
裴玉玲
唤魂兮归来啊
吟着《九歌》、《离骚》、《天问》的屈大夫
宁死不当忘国奴
看汨罗江畔啊
挺立着你铮铮傲骨
诗人的节日里
清流涤志、斗诗有酒、粽香怀古
有华人的地方啊
龙舟竞技争优
江河响彻震天乐鼓
五月,读屈原绝笔《怀沙》泪奔
77年,中国诗歌崛起在征途
2022.5.28 晨

端午怀思
红尘
五月的艾草又插起来了
是否也插满你的乡心
那片片的青青艾叶
是否沾满了你的忧愤
端午的粽子又包起来了
是否也把思念都扎紧
那滔滔的汨罗江水
是否流淌着你的离恨
端午的龙舟又划过来了
是否也划过你的梦境
那阵阵锣鼓的声音
呼唤着你归来吧诗魂
这一跳竟然成了千古绝唱
你把无尽的怀思留给世人
以上由本刊顾问:万龙生供稿。

我捧着端午的粽子怀念一个诗人
沈 学 印
我的大中华是诗意的大中华
能将一个诗人为国捐躯的怀石自沉
祭奠成一个江河浪涌泪雨纷呈的日子
让一个龙图腾的民族
把菖蒲与艾叶还有粽子纪念成节日
从此五月有了端午节
一种祭祀成为一种精精的传承
无论你是谁
写诗或不写诗
都可以涉江而来
乘船而至蜂拥
以野艾的幽香与貭朴行吟江畔攀援峰岭
用抽刀断水的悲愤和苦涩的忧患
壮美人生壮行历程
逆势而上事在必成
我捧着棱棱角角的粽子
前往江畔祭奠英灵
想为那场悲剧伸冤更正
想为那场哭声增加虔诚或重新命名
我是带着雄黄酒来的
江边不仅有菖蒲和苦艾
还有龙舟竞渡鼓点齐鸣
我想那菖蒲和苦艾上该有问天的诗韵
那昂起的龙头和激越的鼓声
该会和着凄美的江风向天争呜
归来兮三闾大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愿所有的怀念骤将屈子的心事裹进三角粽子里
祭奠在江河里
在江河里祭奠那位伟大的诗人长久留名千秋留名万世留名
沈学印: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4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本、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乌苏里江》《知青文学》主编。

古体诗词
端午情怀
作者:王雁灵
熏风踏着轻盈的步伐送来了充满艾香的端午。丝丝缠绕,缕缕深情。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诚物相似却人不同。此情此景,感触良多。阡陌交错,辗转临风,殊不知能与谁共吟诗酒百篇,一醉千觞?又能与谁徘徊于花前月下,共舞一曲端阳?拈一瓣馨香,荡涤于红尘;撷一缕相思,相忘于江湖。那散落一地的素笺,那飘零满院的花瓣,又能几时梦回?带着淡淡的忧伤,载满艾叶的芳香,飞向云中,愿获得锦书一枚,诉说着无尽的端午情怀……
追溯儿时的记忆,望穿秋水。一派乡情雅韵映入眼帘,历历在目……那隐逸在梧桐树上的知了,那静默在雨荷下的青蛙、那穿梭在田野里的夜莺、那搏斗于草丛中的蛐蛐等。“音乐家”与“拳击手”掀开了“森林舞会”的帷幕。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渲染了夏日的苍翠,喧闹了夏日的宁静、活跃了夏日的生机。儿时的王国,儿时的童话、儿时的依恋。五月,美丽而又温馨的五月。
那时,半夏花开时节,耳畔响起“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的童谣。端午习俗,粽子浓情。诸多名贤,妙笔生花。汪曾祺笔下的“高邮的咸鸭蛋”令人垂涎欲滴,回味悠长。沈从文的“龙舟竞赛的方式和捉鸭子的可爱场景”有身临其境之妙,寄寓深远。童年的端午,几乎都是在姥姥家度过的。姥姥说:“吃粽子得有方法,不然就会闹肚子的。”正如吴承恩“把粽子凝滞在内”,告诫人们会因饮食不当而烙下病根。姥姥还说道:“端午节这天有很多无名草都是仙草,还能辟邪呢!”神奇的“灵丹妙药”使童心未泯的我们来了兴致,于是便又缠着姥姥讲故事。因雄黄酒引出了许仙与白娘子千古绝恋的故事,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故事。懵懂的儿时听得似懂非懂,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茕影凝眸,凭栏低吟……
远处传来了清越悠扬的歌声“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依稀看到那曲折幽长的巷子,挂满了艾叶的馨香;含苞待放的荷塘,翩跹着新荷的芬芳;深深的画廊,飞舞着雅客的凌云壮志;长长的花桥,褊褼着伊人的霓裳。那不曾淡忘的记忆,拾起一帘幽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写满了历史的沧桑,诉说着灵均的《哀郢》,诉说着古老的《楚辞九章》、《离骚》的千古绝唱、与日月同光的《国殇》、悲痛欲绝的《天问》,魂断汨罗抱石投江。那旷世无双的爱国情怀,那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魂、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惊人壮举、那文人之气节、那激越铿锵的画卷纷沓而至。诚然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啊!
风中的紫鸢,戛然而止……
此时的我,五味杂陈,不知是喜悦还是怅惘?徜徉在记忆的深处遥寄情思。那挥之不去的清愁,续写着岁月的沧桑,刻满了浓浓的乡愁……

离骚遥情(中华新韵)
诗魂美政修明度,奸佞谗言迫汉湘。
半阕残碑天问曲,一丝碎梦汨罗江。
屈辞翰墨吟桔颂,楚赋丹青怨九章。
万古仙葩哀郢泪,千秋壮举卜居芳。
注:“诗魂”指屈原。“天问”、“桔颂”、“九章”、“哀郢”、“卜居”均为屈原著作。
作者为重庆市长寿区诗词学会代主席。
重温“端午怀屈原”
王宗禹
屈公楚平作离骚 爱国诗篇骄中骄
明道治乱崇德广 志洁行廉通汉宵
楚平直行扶正道 国风不淫更枭枭
上官谗言坏王笑 恕疏屈子游尘郊
怀王昏庸江山脱 国破家亡被俘掠
楚国郢都秦攻破 屈公悲愤投汨罗
屈沉汨罗百余年 汉有贾生宦湖南
太傅为怀湘水畔 投书祭凭吊屈原
七律:端午佳节忆屈原
作者.赖武
端午清晨米粽尝,从前往事永难忘。
荊湘沿岸天流泪,楚界思君欲断肠。
辞赋九章华夏颂,离骚一曲后人扬。
丰碑业绩名留史,爱国忠魂万古长。
2022.6.3(端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