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华大地之光全国“十佳”新闻人物优秀企业家张孝民
编者按: 为迎接中华大地之光六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第34届征文颁奖大会的胜利召开,编辑部从即日起陆续编发出席中华大地之光全国征文颁奖大会代表先进事迹的文章。本期我们首先刋发央视总台CGTW制播分离中心陕西运营中心孔绪牢同志的推荐文章。同时要求各工作站从现在起,做到组织、人员和任务三落实,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抓紧组织推荐落实参会代表和撰写参会代表的先进事迹报道,用实际行动完成年终颁奖会上下达的所有任务,负重拼搏铸辉煌。
本网讯;(记者 孔绪牢) 有哲人说,人长着头脑,为的是思索人生;人长着双手,为的是创造未来。
张孝民,1949年9月出生于长安县韦曲镇的一个革命干部家庭,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小就受到时任长安县组织部部长的父亲言行和优良品质的感染和熏陶,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农村,处处都继承着父亲严于律己、为民谋福、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在农村任劳任怨,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当时“农业学大寨”的岁月里,张孝民就凭着这种意识、品德、理念和精神,大胆带领群众先后在古城西安的陕西省图书馆,省供销社和西安市第一建筑公司等部门承包建筑工程,为生产队搞副业,挣取每天的十分工来养家糊口。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奋力拼搏,养成了张孝民坚韧、敢创、敢干的性格和待人和善、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徳。靠着这种性格和品德,使他在以后的创业历程中才取得了惊人业绩。1976年他趁在西安市唐都第一建筑公司施工之机,采用半工半读的形式到西安建筑学院建筑结构专业学习深造两年半,取得了结业证,为自己从事建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又参加了长安县自学成才技能培训,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取得了西安市职改领导办公室颁发的工程师证书,长安报和长安广播电台分别作了重点宣传报道;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张孝民如鱼得水,率先和同学合伙成立了太乙建筑工程公司并任总技术负责和工程师,在蒲城、澄城、渭河热电厂和坝桥电厂承包多项安装工程,期间对澄县发电厂和蒲城发电厂20多个项目果断地提出了科学可行的修改建议并立即实施应用,为国家节约资金上百万元;1993年张孝民凭着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和被乡亲称为才女的贤妻王明一起,又带领施工队来到亚洲最大的钼矿——金堆城钼业公司的矿区承包工程。由于守信誉、讲质量,先后在该公司的长安硫酸厂、露天矿、中选厂焊接和安装大型管道,期间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受到矿区领导的高度赞扬。特别是对该矿的100吨排水泵进行了技术改革和外套深加工,解决了该矿每月都要报废一台25万元排水泵的难题,仅此一项一年为国家节省资金250万元;接着在栗西大坝渗水回收改造工程中,又为国家节约120万元;还有10T无声气水加热器及中选厂6kv配电室改造等施工项目中都为国家先后节约数百万元资金。
十多年来,张孝民领导的这个个体施工队为国家节约巨额资金和取得的辉煌业绩均赢得了钼业公司领导们的高度信任和赞誉。目前钼业公司矿区大大小小的施工队就有上百家,但该矿工程公司一旦有工程项目,第一个主动开车或打电话先让张孝民施工队来承包完成。也许别人不会相信,也难以相信这其中的神秘和奥妙,但张孝民知道,这一切的成功皆源于自己奋斗不息的性格和奉行“做精、做强、创新、领先”的拼搏精神,还有妻子王明的密切配合和无怨无悔的支持以及张孝民童年时曾经立下的夙愿:恪守诚信,干事创业,追求完美的人生。
创业,是胆识与勇气的检验;创新,是眼光与睿智的储备;而创造未来,是恒心与能量的的凝聚。迈过艰难的步伐,走过坎坷的道路,张孝民带领他的施工队在亚洲第一钼城矿区的各个“施工战场”上高视阔步,昂首奋行,创造出了一个个惊人的业绩。他无愧于中华大地之星全国“十佳新闻人物优秀企业家”这个光荣称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期待着张孝民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也期待着他未来的路越走越宽广。
编辑:孔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