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风新韵伴晚晴
文/陈庆礼
整理完《暮吟集》诗稿使之成册后,顿觉如负释重,且感慨良多。为何有此之说呢?那是因为,关于写诗,对自已来说的确是个怪事,尤其是古体诗创作是个弱项,较之各类公文写作和散文、杂文及小说创作,只能算是个副业,但我却认为,副业也是业,是业就应该去敬业爱业,这可能是源于自己一惯的做事原则与风格吧。
六年前,本人因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与自身年龄偏迈之故,离开或退出工作奋斗了长达四十五年之久的职业岗位,居家赋闲。一开始,感到总算熬到能够彻底自由支配自已的时间,充分发挥特长与爱好,去努力做些自已喜欢和愿意做的事了,如写个回忆录,或尝试写部长篇小说等,故此欣喜若狂。然而,人生的理想与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一年后,孩子们先后大学毕业,继而结婚生子,并均留在外地生活工作。随之,我与爱人即开始了北上南下为儿女服务的游击队生涯。从此,保姆、幼儿园老师和保洁工的多种职责占居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有空间。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之先前的计划或意愿成了泡影或难以做到。面对现实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调节繁忙而枯燥新的生活,寻找些精神寄托呢?俗话说的好:穷则思变,阻则寻破。我想到了尝试学习创作古体诗词,用此种文体写作字数少,篇幅小,相比散文或小说写作省时费力的多,并相对适合自已的现实生活状态的特点。从此,我就把古体诗词写作当成自已业余生活的主要部分坚持去做,并投入了极大地热情与精力,且逐步取得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和收获,更重要和难得的是其体会或感悟十分深刻。

首先,不论做什事,要想把它做成,重要的是要有目标和追求,并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开始,我就给自已的古体诗创作定了个计划,原则上每两天至少写一首,每周写二至三首,投媒体报刊或公众号平台发布;每月计划与好友知已共同打造一期诗词唱和微刊。为实现此项计划,我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各种家务活动,每天挤出一定的创作时间,甚至放弃星期天和节假日休息,努力克服各种影响和阻碍写作计划实施的困难和不利因素,保证计划任务得到落实。有时本周计划因故未能完成,保证下周一定想法补上。凡事坚持就有效果,付出定会收获。在整理编辑本诗集时,竞然发现六年来共创作各种古体诗近千首,打造发布诗词唱和微刊六十五期之多,可以说基本上兑现了自已古体体创作的诺言。
其次,平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社会现象,善于捕捉生活信息,用心感悟人情事故,才能发现较多创作的素材,如人情、友情、爱情、亲情、社情等皆可入诗,不愁或担心没有东西可写。然后,再加上自已一番认真思索,精心推敲打磨,就能够不断创作出一首首有思想见地,有意境情趣,或自已满意和读者喜欢的诗作来。
第三,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注重为之创造或营造出有利的主客观条件与氛围,仅仅只是依靠自已的努力还不够,众人的力量与智慧无穷强大。在从事古体诗中写作的六年中,除自已具备坚強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外,吾十分注重动员或得到许多来至各地文朋诗友以及老战友、老同学、老同事的积极配合与热情支持。几年来,有他们一路与之相伴,亲切交流,和诗答对,惺惺相惜,不离不弃,令我感到十分有幸和荣幸。
如张甫文、王玉清、王吉林、杨玉庭、张成军、张立军、丁成文、铁马、真真、董胡玲等好友知已,六年来,他们热心支持,无私奉献,几乎参于了每期诗词唱和微刊的打造与创作。

象胡成彪、雷声、张华、翟新生、练友良、张学田、丁辉、李繁君等著名书家,当需要他们的支持相助时,均做到有求必应,热情挥毫泼墨,为诸期组诗微刊增光添彩。
特别是著名作家、诗人吴广川、蒋九贞、孙亭三位老师,在六年的诗词创作中,始终给予了热心指教、热情鼓励,可以这样说,三位挚友是成就我诗词写作的领航者与摆渡人。《逐梦文苑》微刊公众号的总编逐梦、都市头条《当代文艺》的总编墨舞飞,几年来,亦为之费心编辑、制作和发布了一期期图文并茂的精致网刊作品,在此,对两位老师的辛勤劳动与大力相助亦深表敬意和感谢。
同时,还有我的家人,他们为成就我的爱好、兴趣和愿望,承担了大量额外的家务琐事,吃了过多的辛苦和劳累,却从无半点怨言和反对。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我根本无法正常执行自已的写作计划,或更难坚持不了六年的日月时光,也让我深感无比欣慰和感激。

最后,写作不仅是自已的个人业余爱好,更要把它当作一种社会责任。我总认为写作是好事、乐事和善事,通过自已的创作劳动,写出一些好的诗作,一旦发表在报刊、媒体或微信平台,就会能给自已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并使之产生对生话与人生的价值或成就感,它不是一般物质刺激能够相比或达到的。同时,正能量的作品也会教化启迪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社会进步起到一定地推动作用。我常常告戒自已,这愉已悦人之事,于私于公,何乐而不为之?因此,在这里我也很想敬告和希望有过多的人热爱写作,特别是象我一样退下来的老年朋友,尽快加入这个队伍行列中来,让自已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有意义,为人生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与念想。
2022.5.5于鹿城凤栖园

【作者简介】
陈庆礼,笔名:小溪,男,1959年9月7日出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杂文学会会员。先后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扬子江诗刊》《诗刊》《词刊》《雨花》《神州》《神州文学》等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百余万字。出版《说长道短》《乡愁似酒》《文心同行》《夕阳晚唱》等文学专集多部。作品《二罐大爷》获中国散文学会年会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