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又是一年端午节,这个中华传统节日因为纪念屈原,被赋予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今又被称为诗人节,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台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组织全市诗人吟咏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录成一辑以纪。
市直
吕信境
壬寅端午感怀
菖艾挂门庭,谁怀人独醒。
上官时不息,汨水总难宁。
花朵魔施毒,核酸鬼发硎。
煌煌昊日下,读读死魂灵。
徐中秋
壬寅端午节
艾香沁肺粽香飘,梅子熟时风雨潇。
沅水龙舟难觅屈,贵州玉液不降妖。
新冠肆虐传还烈,硕鼠潜行害未消。
悬户菖蒲斜作剑,百邪逃遁净尘嚣。
注:《白蛇传》:许仙依法海策,端午节劝白蛇饮了烧酒,白蛇即现原形。
林崇增
壬寅端阳有作
楼外榴红节又新,寻常日子不由人。
酒香管口遵医嘱,路滑防腰保自身。
疠疫猖狂闻猛虎,阴阳虚幻苦公民。
歌诗犹待清零后,再补风光一段春。
朱寿龙
端午有怀
粽香万户是端阳,又引诗魂祭屈殇。
挂艾悬蒲驱疫疠,竞舟擂鼓向安康。
离骚再读忧民瘼,天问续追圆梦长。
正义高风千古意,新征踔厉慨而慷。
张密珍
壬寅端午感赋
年年重五话诗情,多少文章忆屈平。
词赋于今堪免俗,山川何处供栖衡。
岂无风骨全忠节,不信妖氛掩赤诚。
世道如斯奚足惧,天心映月自分明。
徐中美
壬寅端午抒怀
角粽香时插艾忙,空来空往又端阳。
岁因屈子频惊梦,诗共沅湘漫咏芳。
一味雄黄豪气足,万般风雨道途长。
举杯且把瘟神送,百劫全消祝吉昌。
蔡士达
端午怀想
屈子怀才恨满腔,橘花零落自沉江。
书生意气空《天问》,国士心思在《九章》。
怜楚千年芳草绿,感时五月浊醪香。
而今病疫常侵体,蒲艾粘悬可治伤?
徐吉鸿
采桑子.写在端阳-诗人节
骚人邂逅端阳节,艾粽飘香,诗意飞扬,吟罢离骚唱九章。
舟声才静潮声起,一颂邦昌,二祝民康,更愿和平万载长。
范科琦
五律·祛魅
炎炎重五季,赫赫日偏长。
烹谷没鸣鸟,田池煮沸汤。
羸躯忧病灶,陋舍染虫螂。
遍饮雄黄酒,冰台斩祟亡。
沈心怡
踏莎行
五月符天,千金买夜。疏窗呵手书卷卸。劝君努力爱残红,临风莫道灯将灺。 月隐高城,雾凝荒野。日头已在炉中冶。今宵丝管我能歌,明朝山海凭君写。
黄丽如
端午怀屈原
荆楚天舒多俊民,怀王昏聩重谗臣。
小人奸佞嫉香草,君子贤良爱美人。
流放沅湘和汉北,歌哭天问与招魂。
国亡身纵汨罗去,正气萦回万古存。
徐若珂
端阳有感
久困重山闭校深,东风偷渡此中门。
落红埋骨溪边冢,新绿轻拂岭外尘。
菖蒲息言离聚事,雄黄虔敬往来人。
九州义士功犹壮,碧海青天可曾闻?
李楷腾
凭梦吊屈原
苍茫江渚隔枫林,一赋招魂故楚音。
奇服高冠遗长佩,芳菲兰芷喻诗心。
支离独醒人间事,惆怅徘徊万古襟。
佚女宓妃何有以?中天风雨待龙吟。
临海
池健
端午偶感
诗坛今日韵纷纷,少见他人咏伍君。
眼向大江凝片刻,来潮犹怨势千钧。
注:伍君,即伍子胥,江浙一带传说,端午是吴人纪念伍子胥怨死而形成,潮头有潮神,即伍子胥。
椒江
应莉瑛
壬寅端午有怀
榴花吐艳又端阳,夏雨滋畴润翠杨。
悬艾挂蒲驱杂疫,攻坚竞渡看椒江。
蒹葭映柳新颜焕,巨厦仰空水岸长。
因赖天工精裁剪,屈公当赋锦城章。
黄岩
朱 锋
临江仙•端午节感怀
泽畔行吟忧故国,丹心可鉴蒼天。凤凰远去血斑斑。洁身鱼与伴,长恨付山川。
岁月无穷人亊改,汨罗波涌年年。龙舟竞发扣心弦。离骚留后世,正气壮人间。
王有器
怀屈原
端阳风卷起愁云,贤士偏逢日月昏。
白璧蒙尘空有恨,哀鸿遍野哭无门。
一心不改美人志,九死弥坚香草根。
我向茫茫问消息,汨罗何处可招魂。
冯继勇
祭屈原
汨水含冤岁复流,滔滔不尽诉悲忧。
投江取义诗魂在,耿耿忠言炳万秋。
邬俊成
壬寅端午将临试作
艾草青青苦带香,核酸测未解迷茫。
万家齐削菖蒲剑,斩尽妖魔同举觞。
林蓓红
端午有感
端阳每忆屈平公,报国无门化彩虹。
千载汨罗悲壮烈,离骚警世继传中。
王观麟
端阳纪念屈原
重五龙舟竞碧波,文坛悼念颂词多。
奸邪当道误君意,屈子无门贬黜磨。
千古遗存天问集,一篇曲赋感人歌。
若非痛惜王朝事,谁愿投身向汨罗。
吴缺
浣溪沙•蒲月
五月菖花闹水村,连根清气笼乾坤。会教毒蛊不生存。
城内蚊鸣无称意,嗡嗡又欲摄谁魂。折回芳草挂南门。
张文杰
端午节偶感
年年端午汉多情,日日吟诗语气诚。
门贴艾符夭鬼怪,户挥蒲酒灭蛇精。
匆忙岁月灵魂降,奔走光阴肉体倾。
千古乡贤同掠影,百朝豪杰岂留名。
张木清
端午节怀念屈原
龙舟竞渡悦华涟,粽子飘香丽日妍。
天问情怀留岁月,九歌绮彩映长天。
美人妩媚歆姿璨,芳草滋蓬沃野娟。
抱石投江千古颂,娴宁筑梦赋诗篇。
林珈贤
端午有感
千年诗韵树高峰,一曲离骚逸响风。
衣袂飘飞系兰草,瘦颜枯槁锁愁瞳。
强梁外伏似凶豹,贪吏内藏如噬虫。
治乱安邦施策实,哀民美政中伤空。
浮云惊泪倾天雨,汩水悲歌祭屈公。
桥下试浇端午酒,随波今夕到湘东。
章从武
端阳怀旧
汩罗河畔祭先贤,一曲离骚遭追连。
铁骨冰心卫国志,忠贞不屈后人怜。
石海天
壬寅端午感怀(中华通韵)
祭奠屈原赞古人,华章傲骨见精魂。
端阳几日心潮涌,事后何曾省自身。
任攀
端阳怀古
逆耳忠言忘己身,古来直谏灭孤臣。
汨罗沙淀离骚沸,不负诗魂感后人。
毕雪锋
端午
粽角分两髻,彩缕绕肤肌。
蒲艾悬门际,龙舟泛水时。
方子成
端午节感怀
端阳千载苍龙祭,情愫悠悠愐楚魂。
华夏复兴酬壮志。灵均无憾喜乾坤。
牟淑萍
端午怀屈公
菖蒲利剑雄黄烈,自制香囊瘟疫驱。
角粽龙舟怀屈子,离骚天问古今无。
牟素玲
祭屈子
迎风散发佩芳馨,楚曲怀沙悲自鸣。
蕙气兰心随水去,端阳节又吊诗英。
王维新
端午
沉江报国一身休,千古忠魂炳九州。
天下斯民齐恸哭,汩罗此日水西流。
葛维来
端午节
雄黄白酒粽飘香,门挂艾菖民俗长。
参赛龙舟如箭射,汩罗江上祭忠良。
吴华国
端午赛舟澄江
时当中夏漫杨烟,竞渡龙舟喧震天。
暂把澄江作湘水,忠魂遥祭汩罗边。
卢秀苗
端午时节
光阴流淌又端阳,蒲叶插门粽子香。
白酒雄黄邪气尽,亲人团聚话家常。
许万坤
壬寅端午
年年端午有三常,艾叶凌粽酒和香。
簾外影斜榴错落,柳阴初暑燕飞翔。
澄江风俗彩船对,心魄离骚意气扬。
千古英魂魂弥壮,龙舟奋力向朝阳。
吴文君
端午
蒲剑悬门角黍新,五丝缠臂稚声喧。
漫从醇酒君须醉,且忆千年楚子魂。
李嗣真
端午节前自感怀
艾草青时多雨雷,疑为泪滴汨罗来。
离骚唱彻云中月,再谱巜九歌》去疫灾!
牟智本
北双调•湘妃怨•端阳吊念屈原
端阳美酒酹忠魂,爱国精明似舜甄。离骚绝世文才蕴,谗言遭讯询。
忠臣流放逐,汩罗悲吟震乾坤。雄篇论,壮志存。万世缤纷。
陈子芳
摊破浣溪沙·悼屈原
自古流芳有几君,千年端午为诗人。殉国浩然身一跃,铸忠魂。
屈子崔巍叹日短,楚江浩渺洗寃频。蒲酒斟来遥祭语,喜迎春。
路桥
任战白
题壬寅端午节
节逢重五又操劳,席饼当餐惬老饕。
蒲剑贴门同万户,雄黄和酒醉一遭。
微微丝雨凉风软,满满杯盘热气高。
都说汨罗悲屈子,几人把卷读离骚。
金重华
端阳歌
端阳本是好时光,草绿花红麦子黄。
巷陌飘传香米酒,街头驿动美衣裳。
山间幽径青春动,公园秋千裙衩扬。
何处笙歌飘入耳?诗人望楚祭忠良。
戴茂利
浣溪沙
沅芷湘兰饰服妍,峨冠博带汩罗边。腰悬长剑问青天。
惜诵掏心犹致愍,怀沙绝命岂为圆?灵均今日跳江川。
陈子钦
端 阳
飘香细雨又端阳,不忘先贤忧国殇。
民族复兴千载梦,狮醒华夏五洲昂。
应光辉
壬寅端午
端阳节已临,游子动归心。
机票提前订,亲情贵似金。
林玲芳
庆端阳
碧艾菖蒲处处香,每家儿女庆端阳。
开心富裕享康乐,美丽乡村正气扬。
李昌定
端午节有怀
菖蒲米粽久含香,竞渡龙舟寄国殇。
天问离骚藏寓意,贤臣傲骨万年芳。
金海燕
和宋老师
纵然双鬓已如银,一脉诗心不染尘。
从此不论家国事,扁舟江上笑颜真。
李友平
端午
绿野碧荷开,热风陪雨来。
箬篷包角粽,食饼裹奇材。
舟赛闹欢乐,艾蒿祛疫灾。
菖符做门卫,端午品杨梅。
陶正才
端午
端午艾蒲粽子香,龙舟争渡汩罗江。
九州吟诵离骚赋,悼祭屈原慨亦慷。
陈友池
诗师
台路文人例会诗,吾生今日岂容辞?
月河吟社崇文稿,历代先贤是我师。
赵鸿达
端阳思吟
天问离骚千古吟,汩罗水岸祭忠魂。
诗人有爱怀家国,总为苍生鸣不平。
林光华
端午节
吴山默默写春秋,汩水潺潺史册留。
自古江山天子定,从来社稷谏臣忧。
风云变幻历年事,日月轮回端午幽,
但愿钟馗清鬼怪,艾香飘处解千愁。
於跃进
端午节
菖蒲宝剑斩妖精,艾草驱瘟避疫情。
竞渡龙舟怀屈子,虔尝粽籺大圜清。
陈孔顺
忆童年过端午
慈剪菖蒲门上贴,面糊摊薄灶燃红。
炒来七八素荤菜,食饼筒筒老母功!
胡新祥
定风波•端午情思
艾叶垂帘框上镶。菖蒲横剑院中张。雄酒杯斟呈角粽。躬拱。阖家会聚话端阳。
桌摆香茶看屈赋。心悟。离骚天问读声昂。家国情怀心涌动。歌颂。忠魂岁岁世绵长。
温岭
项琳冰
端午怀屈子
世事无端泯是非,忠奸不辨怎依违。
我持三尺菖蒲剑,又向长天成一挥。
吴仁鹏
澡兰香•端午怀古
心传艾叶,手赠菖花,爱在水村竹户。桃弓镇宅,苇矢驱邪,俗例演承无数。举炊烟、蒲节张罗,堂前凭依巧妇。该当有、明黄烈酒,妍柔香黍。 却道龙舟载恨,怨魄难招,谠言难诉。风云竞逐,苦乐齐来,骇响震天旗鼓。念三闾、雅格清标,音貌流芳万古。有浩气、楚颂遗篇,彰扬诗祖。
罗邦俊
贤臣屈原永垂不朽
为国为民遭贬黜,郢都沦陷汨罗投。
怀王昏聩千夫指,血写《离骚》传五洲。
陈志刚
端 午
艾草青青箬叶新,菖蒲当剑作门神。
谁来痛饮雄黄酒,可有仙家白素贞?!
赵家海
重 五
阴晴不定近端阳,又去山边采药香。
三载人间疫情苦,核酸做了进他乡。
陈高义
渔歌子•詩人节
纪念诗翁励九州,离騷一曲咏千秋。
包粽子,𡧳龙舟、汨罗江畔韵長流。
李宝富
端午节怀屈原
汨罗涛涌泣端阳,诗祖沉江血泪汪。
忧国忠心神可鉴,为民赤胆水能装。
离骚似镜春秋照,天问如歌日月锵。
浪里归魂虽早去,英名却铸永流芳。
陈素丽
端午节
端阳季节日光长,艾叶菖蒲粽子香。
大赛龙船掀碧浪,神舟星际也能航。
胡丽萍
端 午
舒卷雨帘江上景,榴花含泪柳丝垂。
端阳五日门悬艾,黄鹤楼前竖屈碑。
程程
缅怀屈原(通韵)
端阳肃穆咏离骚,怀念诗人品质高。
汨水滔滔流不尽,丹心一片化春潮。
张四贵
吊屈原
江河水满庆端阳,凭吊诗魂粽艾香。
虑国忧民悲且愤,竞标击鼓励而锵。
奸佞得道主昏暗,赤胆披肝臣溺亡。
正义弘扬歌赋颂,征帆航远续华章。
义 京
端 午
市沽几叶艾,门贴说驱邪。
童子生别意,摘编草帽花。
江肖晓
端午节
蒲酒几杯问碧天,直臣江上化云烟。
离骚吟唱千峰照,赢得民心颂万年。
陈玲静
端午相聚
试笔铺笺共疾书,缅怀师祖会琴居。
悲歌一曲怀难释,喜赋三篇志敞舒。
规谏濯龙今又用,豫游飞羽世无虚。
几杯雄酒聊相乐,直至开怀意有余。
林向荣
端午
节候倍伤时,骚人易感知。
风中雨疏密,帘外柳参差。
三盏雄黄酒,一怀家国思。
书生何所用?江上欲投诗。
李轶贤
一剪梅•端午
春老春归端午忙,散了艾香,醉了雄黄。楚歌如诉动人肠。不欲思量,偏欲思量。 红瘦绿肥似往常,莫怨沧桑,最是沧桑。离骚天问一行行,词也悠长,情也悠长。
刘小娟
浣溪沙•端午节吊唁屈原
万古传闻岁月遥,当年先辈赋离骚。中华儿女为君骄。 湘水悠悠青史载,汨罗江上浪涛涛。神州大地敬英豪。
李云清
端午节(卷帘体)
端阳佳节粽飘香,欲送大夫先品尝。
踪影虽然寻不见,庶民心里永流芳。
一方月亮
端午感怀
三春防疫疠,五月倍添愁。
角粽缠丝线,解之无尽头。
张洛飒
一剪梅•端午节
香艾初悬画阁窗,染了珠帘,绿了篱墙。和羞对镜正梳妆,浅点桃腮,又试兰裳。 门外龙舟花鼓忙,谁立船头,敲醒清江。分开山色共湖光,惊动流莺,媚了晴阳。
弓之力
西江月•端阳记怀
史上无双骚客,人间一等忠臣。汨罗江底铸金身。清誉可消遗恨。
积虑难言报国,捐躯或许封神。浮名自古锁英魂。续写几行天问。
朱昌明
端午
端午诗屏一派骚,楚风悲壮楚辞豪。
人人纸上把《天问》,吾自红心粽里包。
丁海明
端午节近,怀三闾大夫
汨罗频梦清江水,纵跃惊波忍泪流。
楚客问天歌壮志,湘灵怀玉饮高愁。
美人迟暮空哀郢,骚怨寂寥愧醉眸。
路漫漫其修远也,吾将上下复何求?
陈士平
卜算子•端午
满院艾香浓。角粽清尊共。诗祖当年投水时,多少遗留梦。
为君击长歌。只觉心头重。冤屈相加又如何,世代离骚诵。
赵贵铭
端午感怀
诤臣千古汨罗寒,社稷沧桑万里安。
国有贤良成绝唱,端阳时节且加餐!
天台
徐燕萍
壬寅端午
艾蒲插罢测酸忙,未许闲情咏九章。
行路长关码红绿,骚人有节说彷徨。
陈学迅
诗人节感怀
又到诗人节,诗人何处寻?
叹花感流水,对月结知音。
自有铮铮骨,何须句句金。
高怀诠大义,行事最由心。
陆军
端午包粽有感
华顶山头青箬叶,愿为屈子放歌舟。
团云攒玉羞成赋,跃虎腾龙恨作囚。
蒲剑难将尘网破,雄黄只把妄心收。
可怜白发缠香粽,一缕慈衷六十秋。
周先岳
端午节感怀
端阳过后粽犹香,屈子当年痛断肠。
楚赋骚吟千古颂,今人抗疫美名扬。
杨春芳
端午节感赋
又见村头梅子熟,粽香飘散绕林木。
始丰溪水九章吟,华顶山风天问读。
典籍流芳慰汨罗,诗词兴起振家国。
今朝欲待续骚歌,但恨手中枯笔秃。
金根芹
端午节怀想
汨罗江上浪滔天,屈子高风旷世篇。
一曲离骚千载颂,三闾遗恨九歌传。
忠魂浩荡留青史,正气长存启后贤。
不忘初心追远梦,中华崛起更腾骞。
许伟
端阳
五月清风摇绿荷,艾旗蒲剑感怀多。
时逢端午思夫子,每见龙舟叹汨罗。
千载犹悲三楚客,万人同诵九章歌。
得无贤圣能稽古?四海归心罢戟戈。
徐玉娥
端午节
重五菖蒲绿,家家包粽忙。
龙舟千古俗,艾草百年香。
掩卷悲天问,衔杯悼国殇。
连宵梅雨发,正好润诗肠。
汪妙菜
端午
蒲剑高悬角粽香,人间今日又端阳。
九泉屈子应欣慰,百姓安居国富强。
陈建人
端午节有怀
搜韵诗人节,浓情遍所遭。
江南千树橘,门户万枝蒿。
鼓作铿锵响,舟行碧浪涛。
潺潺灵岳水,切切唱离骚。
许卫肖
端午祭
蒲草棲棲夏意长,农家艾粽正飘香。
含悲欲向苍天问,夫子忠魂可入乡?
杨庆锋
鹧鸪天.端阳怀屈平
明月冷照君独行。沧浪之水濯冠缨。苍天有负贤良士,楚地难容忠烈英。 对渔父,痛难平。举世皆醉汝偏醒。郢都报国空怀志,云梦沉沙照汗青。
刘海峰
壬寅端阳吊屈子
当年满眼尽忧殇,仲夏娥眉楚地霜。
千载龙舟传韧劲,诗魂今慰万家穰。
庞国斌
诗潮
江流九曲泪花多,千古吟传数汨罗。
浪拍龙舟台阁体,忧闻续唱汇川河。
陈云芬
端午寄怀
节至又端阳,思贤泪湿裳。
忠君偏梦杳,忧国更情长。
一跳倾悲恨,多愁叹楚章。
而今太平世,祈愿永安康。
石再旺
端午祭屈子
绵绵细雨润心潮,户户门前挂艾草。
一代忠魂颂到今,问君可有作诗稿?
梁清福
端午感怀
当年重五粽投河,插艾悬蒲感慨多。
屈子痛怀家国恨,诗人悲向九天歌。
建功不达违宏愿,报国无门殉汨罗。
今渡龙舟祈悌睦,但求寰宇息兵戈。
周碧云
水调歌头•诗人节抒怀
榴花羞红脸,梅子熟端阳。龙舟争渡,鼓角声急震穹苍。艾草萋萋野陌,蒲剑青青夹岸,抛黍祭忠良。绝唱离骚赋,冤跳汩罗江。
美人去,浩气在,蕙兰扬。诗魂风骨,警世辞句壮炎黄。创立千秋大业,铸就百年计划,天问续新章。力抗强权霸,求索是沧桑。
徐银萍
端午随想
击桨飞歌怀屈子,龙舟竞渡泛波涛。
楚辞别韵千秋颂,一曲离骚风节高。
陈海龙
又题端阳
每至端阳处处诗,缅怀凭吊恐耽迟。
中华不日复兴事,屈子九泉应已知。
蒋万炉
屈子吟
屈子弼怀王,百代功德彰。君臣相佐使,协力兴楚邦。
好事终难竟,横遭奸佞伤。工谗擅掩袖,贤士窜远方。
忠信何不用,仰首叩上苍。罹忧注笔底,块垒浇黄汤。
涉江听哀郢,国势益仓皇。谪臣存魏阙,赤胆中心藏。
太息复掩涕,游目观八荒。九死亦不悔,修身以为常。
东海有蓬岛,有楫亦不航。他乡难投止,四顾心茫茫。
忽见崦嵫迫,胸臆转慨慷。志士虽在野,未忘重任扛。
心忧天下事,何计空阮囊。国破家何在,岂可自遁亡!
彭咸有遗训,毕生持正刚。濯缨或濯足,决计勿匆忙。
质洁自来去,不作接舆狂。豁然悟生死,自沉汨罗江。
荆山空台榭,三户映荣光。蛾眉永存影,香草永流芳。
山鬼唱橘颂,湖湘吟九章。楚骚开一脉,万世好儿郎。
张仁长
端午感怀
一曲离骚浩气长,大夫高节古今扬。
若无赤子忠心在,豈有中华民族强?
葛玉娥
怀屈子端午有题
处处龙舟声震天,年年楚粽味绵绵。
离骚真意无人识,举世追风也枉然。
张仁友
端午又读离骚
又是一年端午到,汨罗江畔读离骚。
三闾不灭传承远,碧水绵延卷浪涛。
仙居
陈新民
端五节祈福
薰风习习入端阳,蒲艾祛邪角黍香。
日暖村乡冠疫远,榴花如火献和祥。
施探薇
悼屈原
榴月汨罗江水翻,浪花朵朵祭忠魂。
离骚字里怨情诉,天问行间哲理言。
爱国襟怀励民志,殉身节义感人尊。
艾香飘越千千载,浪漫诗坛追溯源。
王均贤
壬寅端午感怀
家家艾酒庆升平,避疫驱魔迎晓晴。
齐仰忠魂湘水祭,离骚千古总留名。
杨超波
壬寅端午前夕有感
时序近端午,榴花红欲燃。
窗疏斜细雨,巷远漫轻烟。
艾透门庭绿,情随草木牵。
暂为彭泽令,抱与南山眠。
吴广杰
怀屈原
救国谏言终不移,汨罗江水唱哀词。
未行美政长遗恨,歌赋传承千古思。
方华安
采桑子.端阳
山青水碧风和畅,传统端阳。今又端阳,艾叶驱邪粽子香。 灵均此日应欣慰,多难兴邦。科技兴邦,华夏腾飞向富強。
吴相德
端午即景
艾蒿一束挂门前,扶正去邪孟夏天。
角粽飘香沿习俗,汨罗江上祭英贤。
林洪中
端午有感
楚俗年年祭汨罗,龙舟竞渡逐江鼍。
缅怀又是逢佳节,自向窗前读九歌。
应载苗
端阳感怀
还将天问对离骚,热血东流涌浪涛。
卑位何时忘报国,菖蒲不失制邪妖。
王凤林
端午寄兴
解粽低眉思屈子,满腔热血赋离骚。
洁身一跃中流去,魂遏行云万里涛。
吴济华
怀屈原
角黍盈盘忆屈原,忧民忧国素心坚。
汨罗江畔忠魂在,留取离骚万古传。
吴禄森
壬寅端午
箬叶青青角黍香,神州处处闹端阳。
江河击楫群龙舞,艾草悬门盼吉祥。
应秋娟
屈原颂
端阳前后雨绵绵,万户颂扬是屈原。
忧国忧民投汨水,千秋信史洗沉冤。
暨春香
屈原祭
屈子英名万世传,神州景仰溯源泉。
龙王当佑忠臣魄,角粽投江黎庶怜。
王爱明
端午怀屈原
角黍飘香门插艾,端阳五月念诗翁。
离骚一卷千秋在,雅赋长吟万众崇。
许野红
端五节
龙舟赛事群英荟,万古传承诵屈原。
户插菖蒲邪疫去,还将酹酒敬忠魂。
陈玉英
鹧鸪天.端午
箬叶青青意蕴长,小符斜挂粽飘香。门悬艾草驱邪气,群舞龙舟供赏光。 思屈子,看新庄,举家设宴庆安康。雄黄香袋传诗韵,世俗乡愁永不忘。
李幸仙
浣溪沙•端午抒怀
千载悠悠诗韵長,艾蒲青翠粽飘香。神州处处祭贤良。 屈子忠贞辉日月,
楚乡景仰诵词章。离骚青史永流芳。
王雪莲
端午
五月榴花分外娇,青梅煮酒粽香飘。
门前已插菖蒲剑,尤忆竞舟齐弄潮。
王素娟
端阳感怀
一年一度端阳节,角黍飘香忆古贤。
忧国忧民为忠士,英名长驻感苍天。
曹善明
端阳节怀屈子
龙舟可否念先师?映日丹心神鬼知!
邪党有谋摧砥柱,昏君无目识枭鸱。
汨罗江畔阴风恶,太史公家褒笔迟。
长忆千行忧国泪,凝成万字断肠诗!
吴秀琴
端阳情
东家角粽西家赠,蜜意浓情系近邻。
佳节更承华夏俗,汩罗江畔祭忠臣。
蒋寿亮
端午节感怀
年年端午粽飘香,千古屈原思念长。
遗作离骚传后世,英灵含恨汩罗江。
张建林
鹧鸪天.端阳怀古
屈子汩罗青史留,后人怀念赛龙舟。恤民壮士多豪气,报国英雄志不休。 香叶粽,遍神州。离骚歌赋德千秋,胸存黎庶扬名节,赤子炎黄百世讴。
崔彩娟
西江月•端午
箬叶缠丝青粽,龙舟竞渡端阳。门楣悬艾满城香。追忆汨罗惆怅。 蒲草香囊驱恶,九章天问传扬。离骚绝赋世思量。屈子精神勿忘。
陈爱兰
端阳节感怀
门悬艾草与菖蒲,邪气时灾一概除。
万户千家包角黍,齐迎佳节乐安居。
李林珍
端午
佳节由来忆古人,忠心报国却无门。
汨罗留得千秋恨,江水滔滔苦沉吟。
姜可爱
农家端午节
蒲艾齐悬门户前,雄黄孱酒保平安。
青青箬叶包粘米,老小欣尝白玉团。
三门
陈梦鳞
端午吊屈大夫
举世昏昏奈若何,葬身唯有汨罗波。
万家都挂菖蒲结,谁复招魂唱九歌!
金贤德
缅怀屈原
端阳之节发悲歌,三闾大夫投汨罗。
楚水长流亡国恨,洞庭奋抗入侵魔。
由来湖广粮仓满,自古三湘志士多。
流放孤臣向天问,岂容奸佞扰山河。
王瑞人
浣溪沙.端阳情思
日近中天画舸过,人人频唱采莲歌,山光水色映清波。
江畔柳丝情似舞 ,岸边蒲叶意相和,故装姿态展婆娑。
章宏积
端午
龙舟竞渡喊声催,逐浪冲波鸟雀陪。
粽子香包绳彩靓,菖蒲艾草豆娘回。
雄黄酒气蛇虫隐,命缕鸾丝臂手偎。
回首不堪怜楚地,离骚绝唱耳边来。
任齐贤
端午节近怀屈原
身赴汨罗陨,魂涵碧水流。
离骚殷百世,天问振千秋。
君续长空韵,风临皓月楼。
秭归同击节,河汉竞龙舟。
施顺亥
端午节
屈原故事古传今,端午棕丝五月琴。
艾叶飘飞门户客,龙舟竞渡水波林。
麦黄绿野藏天路,粽糯浓香裹本心。
夏雨润城绵有意,相思半曲九州吟。
陈楠
端午悼屈原
贤臣投汩千余岁,世上如今念屈原。
五色棕香鱼蟹敬,四方舟赛鼓锣喧。
楚江冤直终能辩,诗句昂扬可溯源。
《天问》《怀沙》虽久远,《离骚》百读《九歌》存。
玉环
姚金宝
壬寅端午前夕重读史记屈平列传有怀
史公笔力叩金声,每为英雄失路鸣。
诵读于斯长拍案,行吟若彼最伤情。
忠而被谤何曾少,浊且横流哪得清。
传世端阳怀屈子,只缘日月与同明。
吴军明
端午节怀灵均有思
去国思乡楚地哀,怀沙遗恨势难回。
江山一统秦皇力,日月同辉屈子才。
千古忧心传逸响,几朝霸业不飞灰。
龙舟竞发英名远,汨水奔流浊浪开。
陈传芳
端午怀屈子
何事汨罗水,兴波今日高。
看它江滚滚,有我泪滔滔。
报国生慷慨,忧民转怛忉。
中情荃不察,屈子泻离骚。
陈荣生
壬寅端阳怀屈子
洞庭愁雨遍荆蛮,芳草凄凉花折颜。
志决忠诚心不变,章藏高洁意难攀。
汨罗魂赴黄泉界,渔父歌哀绿野间,
湘水千年溯文脉,龙舟广祭在人寰。
杨国正
端午有感(新韵)
又逢端午日,把酒酹屈平。
忠信秋兰气,离骚绝唱声。
居高廊庙固,处远死生轻。
荆地羲和起,光披九域明。
查旺春
端午祭屈翁
揽石于胸跃汨罗,满腔忧愤奈天何?
神驰梦境兴三楚,寄意情怀著九歌。
九域龙舟争祭奠,千秋史笔费吟哦。
雄黄酒拜英魂返,再作清臣涤浊波。
朱必全
端五小聚偶得
五月榴花艳,杨梅映日荣。
箬丝缠角粽,菖艾挂门楹。
叹息离骚恨,追思风雅情。
举杯怀屈子,国运正兴行。
黄祥纲
近端午
时近端阳雨未收,云天望断越千秋。
灵均遗句吾求索,长此精神谁与俦。
陈 煜
端午闻雷
惊雷炸起千年事,忍泣江心古圣殇。
明志修身何敢忘,舟停还饮沐兰汤。
吴松林
端 午
玉粽龙舟故事奇,水蒲江渚可追思。
古留屈氏忠魂赋,今得非遗世界知。
周文斌
端午缅怀屈原
汨罗江水情悲咽,泣诉昏君弃圣贤。
端午哀思香粽寄,离骚绝曲传千年。
周祖寿
端午吉祥(新韵)
菖蒲防疫院门插,下酒雄黄正气刮。
五色龙舟波上渡,中华文脉载驰他。
颜 敏
端午寄怀
节序端阳草木葱,楚天五月泪迷蒙。
汨罗江上乌云罩,一曲离骚万古雄。
卓纪法
怀屈原
投江明志千年悼,许国忠肝壮举悲。
《天问》《离骚》岳峰耸,后人仰望尽丰碑。
侯友国
壬寅端午怀屈原
忠君爱国遭流放,泽畔行吟无尽哀。
虽九死其犹未悔,自沉江底栋梁摧。
陈义平
一剪梅•端午节吟 (卢炳格)
湘水烟波入暮寒,江湖万里,楚国千年。屈原壮志补青天,四海三川,七谏千言。 世态从来忆圣贤,柳溪黄叶,鹤岭清泉。端阳洒泪觉心宽,岁月飘残,雨露灵山。
戴玉才
鹧鸪天•端午忆屈原
一曲离骚世代传,汨罗深处静修仙。龙舟竟渡凭群力,粽子投江祭古贤。 为社稷,建真言,忠心赤胆受冰寒。思君欲问尘寰事?多少忧伤入九天。
孔繁都
鹧鸪天•端午龙舟赛
漩港龙舟赛事开,三乡五镇上船台。渡头小伙盛装出,芦浦姑娘助阵来。 舒豪气,展身材,缅怀屈子有情怀。雄黄烧酒欢声起,如箭飞舟竞夺牌。
盛孝都
临江仙•端午节 (贺铸格)
星陨汨罗离骚在,贤臣千古含冤。英魂忠烈慨人寰。缅怀独醒士,祭祀众龙船。 艾草菖蒲雄黄酒,避邪消毒怡颜。丝条五彩保平安。端阳诗客节,研墨咏先贤。
林启恩
临江仙•端午怀古
飞叶穿林初夏雨,轻描淡写暮春烟。青山行雾翠流涓。渺绵天色晚,虚见鸟声单。 绿粽缘何投汨水,垂枝低问映江山。岳阳悲咽水潺潺。中华千古祭,四宇万年传。
陈中文
长相思•端午节怀屈平
罗水江。汨水江。悲愤怀沙屈子殇。无门报国邦。 思长长。恨长长。楚韵离骚情怨慷。圣贤千古扬。
张 丽
端午有感
榴花微雨满荆楚,重到端阳唱屈辞。
江畔芙蓉依杜若,山间薜荔伴辛夷。
岂随渔父沧浪逐,终化国殇青史垂。
不废汨罗流日月,精魂千载永如斯。
本期主持:吕新景
收稿:台州市各市县区学会会长
整理编辑:小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