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陕西第五届秦鼎杯征文大赛其它类三等奖作品赏析:文/周丹丰(陕西丹凤)
陕西第五届秦鼎杯征文大赛其它类三等奖作品赏析:文/周丹丰(陕西丹凤)
精华
热点
22-06-01 18:15
8373
阅读
关注
第五届秦鼎杯征文大赛
其它类三等奖作品赏析
(4)
丹凤秦鼎茶业有限公司
2022-06-01 00:00
秦 鼎 茶 缘
文/周丹丰
时至今日,依然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年的初春时节,我和家人去棣花古镇游玩,在古镇的清风街上走着走着,就进入了一家茶叶店。古色古香的店铺,茶香满座,一位美女服务员正在进行着茶艺表演展示,案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研发的秦鼎茶系列产品。墙上的大电视荧屏不间断地播放着秦鼎茶的企业宣传片。两位当地的书法家正在忙碌地书写着与茶文化相关的书法作品。店铺规定:凡是购买茶叶者依量大小均有不同尺寸的书法作品相赠。引得来往的全国各地游客争相驻足欣赏,临出门时大多不忘带上一盒、两盒、甚至更多的秦鼎茶回家赠送亲友品尝新茶。那天,我购买了秦鼎绿茶和红茶,同时获赠两幅书法作品,真是物超所值呀!
这是我第一次与秦鼎茶的亲密接触。
记得,戊戌年春,受商洛市青协邀请,我和远洲老师、刘志丰、风铃子等几人来到武关河流域的毛坪村采风。一条通村柏油路蜿蜒在大山深处。景色秀美,天下着蒙蒙细雨,远山雾气笼罩,空气特别清新,汽车在柏油道路上缓缓而行,忽然映入眼帘的是桥对面山坡上的一道文化墙:茶乡毛坪北纬33°33′中国最北绿茶产地。过了桥,我们向着“生态茶园生产基地”毛坪村进发,两旁土地平整,屋舍俨然,绿树青山,道路弯弯绕绕之后便豁然开朗起来,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毛坪村委会的前面有一大片茂密的竹林,一栋两层小楼古香古色,秦鼎茶业办公区域就在不远处。路旁边是采茶制茶的铜质茶文化人物雕塑。游客们正在旁边拍照留念。下了车,企业负责人于国奇先生带领一班人早已迎候在门外。他很热情地介绍秦鼎茶业的发展历程,带我们沿路而上欣赏他的茶园,茶园里一拢一拢的茶树依地势高低整齐的生长着。我们边走边交谈着第一届“茶香秦岭四月天”征文大赛活动相关事宜等。至今,事实充分证明:于总虽然事务繁忙,但是他对征文大赛一事还是很用心的。用他朴素的话语来讲就是:企业搭台,文学唱戏。不知不觉丹凤秦鼎茶横空出世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茶香秦岭四月天”征文大赛今年也已经进入第五届。下了山上的茶园,我们坐在新修的茶舍歇息,几名服务员已经冲泡好了秦鼎绿茶,缕缕茶香飘过,端起茶杯品上一口,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这一次是我与秦鼎茶的第二次亲密接触。
打扮素雅的采茶女穿梭在茶林间,头戴着斗笠,腰间挎着小竹篮,两只手像拨动琴弦一样不停地采着茶,这情景真是让久居闹市的人们陶醉呀。这样的情景,我已无数次在秦鼎茶园见到了。掐指算来,我与秦鼎茶的缘分已经不能单纯地用计数来表达了。
在丹凤县城的广场南路,有一家“丹凤泉茗”茶叶店,这就是秦鼎茶的又一个销售店面。如今,秦鼎茶已经远销全国各地,每每遇到各大展销会它都会在第一时间亮相宣传推介。几年来的艰苦卓绝的创业发展,企业已经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模式,且已经形成规模,做大做强的势头强劲。
中国人开始饮茶,大约是在秦汉之际,到了三国两晋时期,由民间传入宫廷,唐代饮茶已十分普遍,有陆羽的《茶经》和卢仝的茶诗为证。曾经,有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他对中国人神奇生活方式惊叹不已,在他的作品《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有这样一段记录中国人喝茶的文字:有一种灌木,它的叶子可以煎成中国人、日本人和他们邻人叫作茶的那种著名的饮料。中国人饮用它为期不会很久,因为在他们的古书中没有表示这种特殊饮料的古字。……他们在春天采集这种叶子,放在阴凉处阴干,然后他们用干叶子调制饮料。……这种饮料是要品啜,而不要大饮,并且总是趁热喝。它的味道不很好,略带苦涩,但即使经常饮用也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如此看来,在他的眼中,茶叶虽不好喝,但是有益健康。我想,那是外国人不习惯喝茶,不像我们中国人骨子里都是爱茶的。正如明代顾元庆《茶谱》里的话所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喝茶竟有这么多的好处。现代医学表明,喝茶可以防治癌症和各种心血管病呢。中国人喝茶,注重“品”茶。于百忙之中,冲泡一杯秦鼎茶,择幽静处,自酌自饮或与好友促膝而坐,可荡涤心灵,可激发灵感。
中国最早的产茶区在四川,大概在汉代就由长江往下传,到隋唐时代,长江中下游就风行种茶了,到了宋代,种茶的区域不断扩大,到了福建的武夷山也成了重要的产区,苏东坡曾有诗提到武夷茶进献给皇室成为“贡茶”的事,宋代文学中谈到茶的事很多,可见茶已经在一般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了。上个世纪,商南县的张淑珍老人硬是将南茶北移至商洛。2012年初春,经过调研,借鉴商南发展茶产业的成功经验,毛坪村也开始流转土地,投资开发茶叶产业。秦鼎茶业正式入驻毛坪,在这里发现地处秦岭南麓丹江流域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地区,雾日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很适合茶叶生长。新时代,丹凤秦鼎茶业积极践行“秦人重诺、一言九鼎”的诚信发展理念,不断将茶文化发扬光大。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广结善缘。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让自己活得简洁的人。我始终相信,茶与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难已放下执念参悟人生。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
以发酵烘焙的长短来算,中国的茶大致可分为低、中、高三大类。长江中下游所产的茶大多是低发酵低烘焙的茶,有名的“君山”“龙井”“碧螺春”等。中国早期茶书所记的茶大概都属于这类,因为低发酵低烘焙,所以这类茶特别讲究新鲜,其中以“明前”与“雨前”为最尊贵。明前指清明节前所采,雨前指农历谷雨前所采,由于明前比雨前还要早十五日,所以更为稀罕。唐诗有“雀舌未经三月雨”,指的就是清明前后所采的既细且嫩如同雀舌一般稀罕的高贵茶种。低发酵茶的茶味比较清淡,所以冲泡时得特别讲究用水,也特别讲究水温与充泡的时间,水温过高,会伤了茶色茶味,泡得过久,则为苦水矣。
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春茶出产时。新茶清而无骨,旧茶浓而少芬,必新旧合拌,色味得宜,嗅之而香,啜之而甘,虽历数时,芳留齿颊,方为上品。《茶经》里有句话说: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可见唐代人煮茶,在茶水初沸时流行加盐。从福建再往南移,到了广东广西甚至云南,后来也慢慢种茶了。而南方所种的茶更适合做高发酵久烘焙的“红茶”,这种茶因为耐久藏,可以做成茶砖、茶饼运到很远不产茶的地区供人饮用,最有名的便是云南的普洱茶。秦鼎茶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改良,也有了绿茶、红茶、白茶、黄金芽等品类。
我们中国人饮茶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代陆羽所写的《茶经》,除了谈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冲泡方式之外,还谈水。茶书中多会谈水,这不稀奇,因为所饮之茶,其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水。传统茶书谈水的比例很重,《茶经》上就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我常常外出旅行,都会带一小罐家乡的秦鼎茶。一方面秦鼎茶让能我随时体味品尝到故乡的滋味;一方面可以试试各地的水质,多年经验告诉我,水能“发”出我带的秦鼎茶香,必定是好水,而有好水的地方,往往值得四下游逛一览其美景。这些年,我也跑过一些地方,好像很少有一种水能真正泡出我熟悉的秦鼎茶的滋味,真想泡茶只得买矿泉水或蒸馏水。我才知道,秦鼎茶虽然随和,但它的性格跟人一样,也是会“认生”的呀!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63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