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徐永学 郑宪章 李清海 唐勤亮冯绍松张玉平刘远峰李同远褚红艺张雨桥刘显仓张健民周彦民 康金厅王艳玲孟祥杰 刘立新 朱永利 王文正葛 霞 李辉民 孟凡诺 左德纯 葛德超 夏纪元 孟照宇 常爱莲 张 伟 付宜民 张传海 冯先学 李瑞祥 陈文松 崔广权 崔新茹
书/刘东海



走进六一儿童节(两首)
文/徐永学
(一)
您似鲜花香满堂,未来希望共春光。
晨更万户施甘露,暮晚千家铺暖床。
叶摆同撑遮雨伞,枝摇联筑挡风墙。
残阳还把朝阳灿,乐得霜翁变小郎。
(二)
此节来临心绪滔,谁家不盼子成骄。
有能咫尺乘车辇,无力天涯傍海潮。
举幼情吞三辈苦,培儿愿发十年飙。
为孩欲解爹娘意,奋斗面前争夕朝。
收听庄敬山主任“六一”儿童节讲话感怀(嵌名诗)
文/徐永学
向党言忠持耿耿,庄严承诺系关工。
主人万种深情育,任务千难赤胆冲。
学子前方将路引,习童后面把身躬。
致心致力致真爱,敬获三商大地红。

六一儿童节
文/郑宪章
欣逢六一喜洋洋,家有童孙福满堂。
牵手游园观岭色,隨身散步赏湖光。
雨来愿作金黄伞,风至甘当钢铁墙。
食品安全需重视,少儿茁壮国家昌。
注:①岭色,指睢县驼岭景色。
②湖光,指睢县北湖风光。

甘罗十二做宰相——写在六一儿童节
文/李清海
偷光凿壁凭勤奋,刺骨锥心学亦狂。
八索寻求千载梦,三坟觅得四时忙。
青云直上腾龙马,皓月凌空做栋樑。
玉带黄袍甲天下,君恩不负少年郎。

六一儿童节有寄
文/唐勤亮
黉堂少小显纯真,喜雨催花气象新。
幸有朝阳温四季,盈怀国梦报三春。
善思善学才能练,苦读苦研知识臻。
今日宏图已描绘,当争红色接班人。

庆贺六一儿童节(新韵)
文 / 冯 绍 松
人生花季少年童,浪漫天真志九重。
慈母怀中撒稚嫩,黉门窗下竞输赢。
甘罗才入乌衣巷,解缙联讥紫莽卿。
节日拙诗权作礼,心仪黄口早乘龙。
注:黄口,指未满十岁的儿童。

庆六一儿童节(新韵)
文/张玉平
暖风拂面向阳花,玉立亭亭映彩霞。
雏燕凌云追月兔,乳狮啸谷振山崖。
支撑华夏顶梁柱,成就明天幻想家。
犹忆儿童怀旧梦,捋须揽镜染霜华。

六一儿童节感怀(步徐永学会长韵)
文/刘远峰
(一)
童真欢笑乐高堂,节日临期好景光。
万户爱儿心上肉,千家护女掌中床。
雨来化作一支伞,风起成为四面墙。
今夕孩婴多幸福,惟思还返少年郎。
(二)
父母抚养溺情滔,儿女成人惟愿骄。
幼弱襟怀不丢手,青春让尔赶时潮。
无怨无悔甘于献,试问为谁任发飙。
有子方明哺育难,可知孝顺要争朝。

儿童节寄语
文/李同远
祖国花朵映天红,事业接班立志雄。
今日簧门习乳燕,未来宮殿列公卿。
望攀五岳青峰顶,期探四洋碧水层。
培养幼苗为玉柱,宇寰展翅赛飞龙。
童谣
文/李同远
(一)
昔日结伙玩童耍,池塘水上扎青蛙。
屋檐下边掏麻雀,野草层里捉蚂蚱。
清水河中网游魚,早起晚睡摸爬蚱。
拿根长棍捣蜂窝,光着脊梁穿裤衩。
(二)
砖头坷垃投枣杏,青纱掩护偷甜瓜。
挖坑垒窑烧红薯,三村五里打群架。
牵羊啃草上河沟,石子瓦块把棋下。
琉璃蛋弹进小窑,风筝放飞纸片打。

六一儿童节感吟
文/褚红艺
入世之初性率真,清纯无暇绝风尘。
长存大志登金榜,梦寄豪情跃锦麟。
褓抱提携行爱意,启蒙教化布恩亲。
时逢六一迎佳节,惟愿童心永不泯。

“六一”感怀
文/张雨桥
花甲之年返少身,当年童趣忆犹真。
育红班里做游戏,荫绿树林通理论。
肩上包扛红语录,心中志当接班人。
无情岁月催身老,膝下慈孙享乐伦。

接送孙儿上学记—祝贺六一儿童节
文/刘显仓
惯送稚儿上学堂,常把书包作背囊。
晨迎旭日谈后羿,夜望星空说牛郎。
弟子规中解三纲,三字经里辩五常。
科教兴邦求知路,一代当比一代强。

六一儿童节抒怀
文/张健民
少儿像花永向阳,成长似鸟蓝天翔。
慈母翼下细呵护,严父肩上抗寒凉。
经风见雨识世面,吃苦耐劳意坚强。
今日祖国茁壮苗,将来建设是栋梁。
六一儿童节感言
文/张健民
儿童节日乐万家,视频抖音晒娇娃。
漂亮聪明掌中宝,活泼可爱心上花。
唱歌跳舞有天赋,弹琴绘画基根扎。
望子成龙鸿图展,盼女变凤事业发。

六一儿童节感怀
文/周彦民
人生最美是童真, 处处时时不可泯。
世事如云多诡谲, 年华似水少沉沦。
远离烦恼天天乐,振作精神日日新。
无欲则刚心态好,自能百岁数星辰。
六一儿童节感吟
文/周彦民
儿童无一不天真, 生性玩贪花样新。
何晓忧愁品尝味,怎知幸福得来辛。
启蒙教育安能少,益智思维岂可贫。
学海书山常引导,栋梁造就满园春。

六一寄怀
文/康金厅
聪慧孩童倍受亲,望成龙凤莫伤神。
雨风吹打骨刚健,水火煎烧色赤纯。
先辈征程赓续者,未来事业接班人。
情倾草木千秋翠,花满山川万代春。
欢喜庆六一
文/张雨桥
昨晚三更收微信,妪翁六一学童真。
礼恭重列少先队,欢乐再围红领巾。
愉快群嘻双桨荡,高歌我是接班人。
多情岁月长青树,夕耀烟霞又一春。

六一儿童节有感
文/王艳玲
久违场景显眼前,赤脚坑塘疯耍玩。
爹娘千呼速还家,当做耳风飘云端。
而今双亲皆成仙,自己转瞬已暮年。
幼时伙伴八方去,美好印记刻梦田。

六一儿童节抒怀(新韵)
文/孟祥杰
幻躯渐老鬓虽斑,乐与儿童共逗欢。
不易纯真情似少,恒持烂漫性如丹。
风吹云动天难改,水涌船移岸毅然。
彻见心中无变性,千秋皎月照人寰。
六一儿童节抒怀(新)
文/孟祥杰
儿时戏插室前杨,郁郁参天蔽艳阳。
仰慕乔身成秀栋,自嘲首鬓染白霜。
遍观玉宇飞云影,幸见华严蕴道光。
火里莲花开放后,童心不老似金刚。
贺六一国际儿童节
文/刘立新
贺庆旗扬假日欢,六书共写少年篇。
一腔热血育花蕾,国众齐歌筑梦圆。
际会太平吟幼色,儿时往事驻心田。
童声嘹亮江山唱,节至神州万里蓝。
庆六一忆童年(新韵)
文/朱永利
古稀已近忆童年,曾记垂杨蔽远烟。
稚子无猜嬉惠水,纯真妙女赶春妍。
东园摘李尝瓜果,西场投球推铁环。
最爱故乡榴月美,寸心炯炯望长天。

儿童节写诗
文/王文正
写诗群约必躬亲,强皱眉头索句新。
逐字推敲当作业,孩童亦逊我天真。

六一儿童节有寄
文/葛霞
莺声燕语绕晴空,放学垂髫沐晚风。
一曲无忧谁造就,双亲辛劳盼成功

六一儿童节
文/李辉民
题记:传递革命火炬,赓续红色基因,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有理想,勇担当,明方向,在时代的舞台上树立新形象,不负韶华,不负众望,少年强,则中国强!
华夏子孙当自强,肩挑日月向八方。
传承火炬同追梦,自信家国浩气昂。

倾心尽情一一写在六一儿童节
文/孟凡诺
少年可塑在引领,浇水捉虫创环境。
严管重教付心血,复兴有望国繁荣。
儿童节寄语二首
文/左德纯
(一)
儿童好似向阳花,沐雨经风映早霞。
勤学求知长本领,复兴圆梦效中华。
(二)
今日儿童幸福花,丰衣足食宝娇娃。
良才培养在于教,基础筑牢献国家。

童年 糗事
文/刘立新
摔泥摘枣鸟窝掏,打架捉鱼嫩草薅。
拾粪来牌挖地洞,滑冰堆雪占石桥。
六一儿童节自勉
文/夏纪元
黄口小儿白头翁,岁月如梭轮回中。
但得一颗童心在,夕阳更比朝霞红。
儿童节快乐
文/孟照宇
中华儿童是希望,冉冉升起红太阳。
传承文化共协力,国学兴邦神州唱。

【五律】古稀老顽童庆六一
文/常爱莲
白发媪翁雄,欢欣似玩童。
吟诗歌盛世,作赋问苍穹。
结伴游山岳,邀朋举酒盅。
夕阳浓墨绘,灿灿映霞红。

寄六一儿童节
文/付宜民
六一喜空前,长空白鹤旋。
紫薇开嫩朶,新荫末成篇。
呵护培肥土,放飞千纸鸢。
育娃齐向上,烂熳与春天。
端午
文/张传海
端阳佳节至,垂老感兴生。
艾酒趋时俗,蒲符祷向荣。
有心孤梦远,无欲一身轻。
千载何淹息,几人久享名。

【鹧鸪天】小学接孙有感(新韵)
文/冯先学
榴月欢欣看小荷,风吹绿伞舞婆娑。花丛常叹蝴蝶少,学路犹怜小马多。
悲笼鸟、羡天鹅,清波振羽浣衫薄。谁能促使书囊瘦,从此孙孙背不驼。

【鹧鸪天.】祝福六一儿童节
文/葛霞
六月鲜花天地中。欢声笑语领巾红。
人生道路从头起,事业前程而后通。
情乐乐,意融融。纯真可爱好儿童。
天天向上人生美,跃马书山登顶峰。
庆祝六一儿童节
文/李清海
六一儿童节,娇花朵朵香。
明朝栋梁就,祝福少年郎。

儿歌 国风雅韵(上学歌)
文/李瑞祥
领唱:
天命生玄鸟~
中华步步高~
合唱:
我与子 结同袍~
看我时代少年逞英豪~
领唱:
乌云覆荒草~
风雨正潇潇~
合唱:
巨龙起 儿女骄~
一带一路搭建彩虹桥
领唱:
雄鸡当报晓~
红日涨春潮
合唱
少年强 祖国好
寸阴是竞不可荒废了
齐唱:
雄鸡当报晓~
红日涨春潮~
少年强 祖国好
寸阴是竞不可荒废了

我不想长大
文/张雨桥
爷爷说,
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
有这样的宝宝,
他感到骄傲。
抱着我笑,
我在他手心里长高。
让我懂得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记得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
爷爷眼圈红了。
我对爷爷说,
想快快长大,
好把您照料。
可是我担心,
我大了,您会变老。

巜麦收时节》忆童年 写在六一儿童节
文/陈文松
难忘的童谣: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穗齐。立夏椹子黑,芒种吃打麦”
这是我们这地方,祖辈传下来的一首民谣。我小时候生活非常艰苦,春上更是常闹饥荒,眼巴巴地望着渐渐长高的麦子,憧憬着一大碗好面面条,口中不觉唱出从上的歌谣。唱着念着,麦子出穗了,扬花了,结籽了,上面了。小满一过,天气热了,南风起了,麦子黄了。人们又说,“麦黄饿的脸黄,饿死不吃种粮”。
当时,大人们都在集体劳动,我们几个伙伴放学以后,偷偷地溜到地边,掐了一把麦穗藏在书包里,到家点着一把火,把麦穗燎熟了,手里揉一揉,吹去糠皮,一把喷香的麦籽就倒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嚼着,感觉是世上最好吃的了。吃罢,一边抹去嘴角的灰尘,一边高唱:"碗豆角儿,燎麦穗儿,小孩偷吃沒有事儿”。
麦子一黄,几种候鸟也飞过来了,最熟悉的是“麦罢上供"(佈谷鸟)和“翅奋叉"(不念真名)。佈谷鸟一来,麦子就快成熟,听到空中那宛转悠扬的叫声,孩子们就大声和它互唱,一问一答:"嘎嘎嘎咕,麦罢上供。你给哪住?郭庄家后。吃的啥饭?米汤下豆。吃了多少?三碗不够。谁给做的?孩他大舅"。……。翅奋叉也是很有趣的,它浑身黑羽毛,尾巴呈叉状,飞速极快。麦收期间,黎明时在高树上欢快啼叫,叫声洪亮,宛转多音,仿佛一遍遍的喊道:"大哥大嫂起来吧,下地割麦啦”……。它还有个趣事,爱打乌鸦,人们讨厌乌鸦的叫声,看到两三只翅奋叉,把乌鸦打的落花流水,孩子们又高兴的唱道:"翅奋翅奋叉,见了黄鹭他不打。黄鹭是他舅,单打灰脖头,灰脖头是他哥,单打老鸹老傢伙”……。
那时的麦田里,有许多鸟类,一种鸟像鹌鹑,叫声如牛,俗称"地牤牛”,不意间,它"哞”的一声长鸣,往往把人们吓了一跳。还有坷垃莺,土蓝,脚蓝,靛壳等好叫的小鸟,老人们经常用网捕捉,笼里喂养,欣赏它们的美啼妙音。可惜,当年的这些趣鸟,现在是很少见到了。

随感
文/崔广权
题记:5月30日早,收到千里之外葛霞女士赠予诗书《豫东诗词》不胜感激!
日出红花玫晚笑。晨飞喜鹊风光耀,
葛霞千里寄诗书,与我清交明月照。

德 行 天 下一一致敬市关工委主任庄敬山
文/孟凡诺
心怀少儿倾深情,言传身教善引领。
立德树人強国家,誉滿商丘不老松!
志 在 千 里一一礼赞庄敬山主任
文/孟凡诺
年逾八旬仍奔忙,关爱后代心中装。
披肝沥胆育桃李,后继有人国兴旺。
布 谷 声 声 一一写在三夏时节
文/孟凡诺
布谷啼血声声急,催人收播抢时宜。
苍天不负滴滴汗,丰衣足食靠自己!

晴竹
文/葛霞
拂云扫雾影萧萧,朗朗风姿分外娇。
励志虚心求向上,捧轮旭日出云霄 。

麦收
文/葛霞
东窗一抹紫金光,犬吠鸡鸣噪梦香。
向早晨风柴院里,耕翁整囤备收忙。
壬寅麦收感吟
文/周彦民
麦收时节又来临, 万亩良田色似金。
天气当前尽晴日,乡亲此刻甚欢心。
农机出库人马动, 颗粒归仓醇酒斟。
最是一年忙碌季,但凡触景必欣吟。
麦收外二首
文/左德纯
昔日割拉三五天,耧播整地抢时间,
如今机器代收种,劳力创收外挣钱。
(一)赞环卫工
两岸园林岁月长,千枝万果杏红黄。
过客品鲜留影照,环工护理日繁忙。
(二)灵感
情动于心写意萌,选词造句静思中。
山青水秀花争艳,咏我江山世代红。
【行香子】麦收
文/常爱莲
烈日高悬。火烤锅煎。今收割、不再辛艰。麦田浪滚,机械腾欢。颂粮丰产,库丰满,瓜丰园。
杏黄桃蜜,瓜果齐全。忙三夏、一刻无闲。快收快种,早起迟眠。乐粽儿蜜,蛙儿闹,鼓儿喧。
麦收的记忆
文/陈文松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里南风起,小麦復垅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岗。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首白香山的收麦诗,传颂千年,到我小的时候,依然有许多真实写照。
芒种时节,南风徐来,麦浪起伏,遍地金黄,麦收一开始,紧张似战场。天刚黎明,雄鸡打鸣伴着翅奋叉的啼叫,生产队长就敲响了古槐树上的钟铃,响彻全村,唤醒了人们。二遍铃罢,所有的男劳力和女青年,全部到齐,只留主妇在家做饭,队长一声令下,割麦的下田,拉麦的套车。
我当时十岁左右,正念小学,学校历年都放麦忙假,不留作业,意在帮助麦收。每天天刚亮,就会被喊起下地拾麦,因为拉麦都在上半天,这时麦潮不易撒籽,我们就在车后或路上拾麦。下午则是下地割草,喂猪喂羊。"收麦拾粮,小孩没娘"这几天父母是很忙的,我们只有尽力而为了。
到了地里,看到割麦的社员一字排开,镰刀挥舞,争先恐后,随着沙沙的镰刀声,身后是一行行整齐的麦簇。拉麦的太平车也来了,车把式(大鞭)傲气的坐在车厢上,炸动响鞭,指挥着五六头牛驴,将车驰进麦田。四人四把桑杈,各占一角,踩车的上面指挥,紧骤有序地装起车来,很快,小山似的麦车装好了,四周群绳一群,中间用耕(刹车的粗绳,沒找到专用字,权代之)刹紧,就看出地这一关了。重载的四轮大车出进地头,全靠把式的驾驭本领了,比如往外拐,里边的牲口得用力,往里拐,该外边的牲口用力了。在车把式摇动大鞭,高声连续的吆喝下,牲口听话地奋力拉车,沉重的麦车缓缓驰入大路,大路上有现成的车辙,轻松多了。装车时,有人用竹耙子将散落的麦子聚拢成堆,我们就捡拾遗下的麦穗。欢呼雀跃,快捡快跑,比谁拾的更多。
那时是集体劳动,不用我们携壶送水,上午,队长会派人挑来两桶井漫凉水,洒入两包糖精,男女社员趴在桶上就喝。我们有时也能分享一些,就感到非常满足了。那时候地里几乎没有一棵树,中午,火辣辣的的日头下,暑气蒸人,个个汗流浃背。我们小孩子不戴草帽,无处乘凉,任凭日晒,几天下来,大伙都变成了小黑孩儿。但心里却很愉快,因为队里为搞好麦忙,都会种上几亩早熟麦(糙麦),提前收割收给社员,磨成面粉(推磨),能吃上几顿白面条和发面馍,很好吃的,再能拾一二十斤麦子,是不小的收入,又帮了父母的忙, 也算是很有意义的麦假了。

学画有感
文/刘显仓
老夫聊发少年狂,挥毫泼墨学马良。
笔走龙蛇惊虎豹,莺飞鱼游走螳螂。
紫烟氤氲笼山野,清风微微拂稼穑。
万里峰峦一纸收,九州风景放眼量。

诗情
文/张雨桥
远眺斜阳晚霁生,浮云映霭畅初晴。
红尘作伴赋雅韵,岁月相随吟衷情。
不慕泥沙翻浊浪,常思石涧涌泉清。
溯源一览风光好,跃马书山再启程。

旧年端午节
文/徐永学
难忘当年打麦场,百家团聚共闻香。
炸糕簸簸挺肥样,烹食筐筐放锦光。
干部前边掂秤问,社员后面探头忙。
屈原故事谁人晓,急切分来让子尝。
端午艾草吟三首
文/徐永学
(一)
弱妇轻儿重侄娇,真情善举撼黄巢。
砍来艾草门前挂,从此端阳百福飘。
(二)
端午家家悬艾高,如同烈女扎红腰。
长将绿剑门前挂,恶鬼刁虫谁过招?
(三)
原本路边为野草,谐音有爱变情高。
人间需要酷炎顶,何虑身干与叶焦。
端午节感思
文/王文正
每到斯时惹梦长,总多惆怅过端阳。
啼鹃泣血三闾恨,湘汨含悲楚国殇。
骚赋生辉千载颂,忠魂明义万年芳。
惯于艾粽龙舟俗,休问几人识九章。
端午祭(中华新韵)
文/郑宪章
百代沧桑国士多,端阳插艾诵离歌。
缅怀屈子无佳处,吾把北湖作汩罗。
注:北湖,指睢县北湖。
端午吟
文/付宜民
又是一年端午到,门头插艾避邪时。
但凴岁月诠新页,每祭灵钧起悯思。
幽暗难防谗谤口,弱羸怎敌虎狼师。
汨罗江上怀忠烈,粽俗千秋岂废之。
端午节述怀(新韵)
文 / 冯 绍 松
(一)
端阳华夏唱哀歌,同泣冤魂叹汨罗。
角酒难消千世恨,昏君已被万人责。
惜国每引多馋妒,谏策连遭几贬谪。
河岳含情诵忠烈,皆为屈子念弥陀。
( 二)
国亡星殒痛人寰, 江海岂澄屈子冤。
美政空空成逝水,忠言渺渺化云烟。
犹悲荆楚无明主,且喜儿孙有圣贤。
泉下英魂莫伤痛,神州已步舜尧天。

端午节感吟
文/周彦民
日月匆匆又正阳, 家家角粽溢清香。
年年此刻屈原悼, 岁岁今天骚客忙。
逢节追思皆敬意,恣情挥洒尽华章。
汩罗江里诗魂晓,当叹后生功力强。
端午祭屈原
文/张伟
端阳插艾暗神伤,汨水澜波断寸肠。
楚客心灰朝社灭,大夫泪尽国家亡。
直臣纵死忠魂在,奸侫偷生反骨藏。
千载竞舟哀志士,满江粽子永流香。
端午抒怀
文/王艳玲
荡起双桨推开浪,龙舟下水喜洋洋。
艾草青伴棕米香,虔诚祝福冠群芳。
邀君畅饮雄黄酒,驱邪防病保健康。
一缕遥寄汨罗畔,报国忠魂万古扬。
七律 端午放歌(新韵)
文/孟祥杰
时逢端午问屈原,何必投江赴九泉?
社稷清明扶圣主,朝廷暗昧隐商山。
行吟汨水诗千首,影射权奸赋万篇。
拒任楚相学子沐,南华依旧日高悬。
粽 香 汨 罗一一祭奠爱国诗人屈原
文/孟凡诺
爱国惜民屈原魂,路漫求索向天问。
殉义投江掀巨浪,激浊扬清警后人!
【七绝】端午念屈原
文/常爱莲
鸟语鸡鸣入梦中,窗前旭日映榴红。
今逢端午佳肴备,品粽哀思屈子忠。
悼念屈原
文/刘立新
农夫江上泪涟涟,包粽沿河掷水间。
若是苍天还有眼,诗人能否把魂还?
叹屈原
文/刘立新
汨水罗江清且透,岂能洗去正则忧?
励精图治难直谏,除暴安良未录收。
抱石身沉千载恨,划舟心叹万年愁。
苍天有眼惩专制,粪土强权万户侯。
注:*正则:即屈原。
再叹屈 原
文/刘立新
流放他乡入水沉,奸贼当道步青云。
为何择选江中葬,怎不周旋世上存?
十载隐居造法律,一朝登殿建功勋。
离骚虽好今人叹,九域怜惜墨客魂。
端午节遇雨感赋
文/刘立新
昨日金轮华夏照,今朝雨洒汨罗江。
龙王心叹眸垂泪,玉帝雷鸣电闪光。
昏道顺听失域计,忠臣难谏治国方。
离骚雅韵千秋颂,屈子精神万代扬。
祭 屈 原 (古风)
文/刘立新
年年端午年年祭,屈子投江景依稀。
报国未遂含冤去,后人抛粽汩江里。

永 恒 一一致敬爱国诗人屈原
文/孟凡诺
风烟滚滚汩罗江,屈原精神万古扬。
前仆后继求索路,热血甘洒图国强!
端午节
文/葛霞
龙舟荡漾汨罗江,遗恨千秋屈子殇。
天问离骚九章赋,碧波滚滚诉衷肠。
端午
文/葛德超
端阳时节粽飘香,艾草无言祭屈郎。
墨客文人寻楚韵,江山万里醉新章。
端午节悼屈原
文/左德纯
诗祖垂千古,离骚万口吟。
丹心同日月,铁血共乾坤。
报国凌云志,为民天下尊。
汨罗彰气节,把酒祭忠魂。
风雨潇湘端午时
文/康金厅
(一)
潇潇梅雨乱江波,瑟瑟竹风摇汩罗。
听似激昂天籁曲,更如罪楚哭原歌。
(二)
竹风梅雨漫沅湘,楚水荆山飘粽香。
醒世骚歌屈门客,哀思胜过汨罗长。
【行香子】参禅
文/李清海
暮鼓声声,禅意无尘。七分明白醉三分,天天面壁,岁岁清神。念空中云,云中月,月中魂。
凌晨叩首,黄昏燃蜡。寡欲遵戒性情真。笑迎香客,劝善凡人。守一炉香,一尊佛,一纶巾。
【南乡子】吟屈原
文/张雨桥
横野意绵长,龙舞舟梭粽子香。忧国壮怀何处酬,悲伤,忠谏随流汨水江。
千古九歌芳,天问离骚壮气扬。傲骨亮胸存济楚,情殇,后世吟怀永不忘。
【七绝】端午念屈原
文/常爱莲
鸟语鸡鸣入梦中,窗前旭日映榴红。
今逢端午佳肴备,品粽哀思屈子忠。
【浣溪沙】迎端午
文/常爱莲
树茂草深鸟语稠。潺潺碧水伴云游。苍翁湖畔甩鱼钩。
石径穿林通菜市,叶青粽蜜溢香幽。购来香艾挂门头。
【沁园春】端阳节感怀
文/周彦民
日月如梭,春去夏归,今又端阳。喜大江南北,龙舟奋楫;长城内外,角粽飘香。祈福消灾,拜神祭祖,习俗多多因袭忙。度佳节,看人人欢庆,互祝安康。
屈原千古流芳。虽放逐、身沉为国殇。叹长篇巨制,千年吟咏;高风亮节,万载传扬。一代先师,遇谗遭贬,赫赫诗魂江里藏。节日里,更心生崇拜,再读华章。
【水调歌头 】端午有感
文/陈文松
佳节临端午,把酒论先人。惜哉江难,屈子忧国遗情真。更有历朝诸训,无数忠贤志士,璀璨若星云。后潮推前浪,温故应知新。
承国粹,继传统,迪后人。任重道远,使命不贷责担身。研讨文明经典,宣扬品行道德,强盛壮民魂。余力映阳暮,晚景胜青春。
【满江红】端午感怀( 新韵)
文/ 崔新茹
细雨潇潇,汨罗祭、楚天泪落。端午节、户插香艾,臂缠金索。千只龙舟飞水面,万家米粽浮汤镬。悼忠良、酹酒颂离骚,同相贺。
先贤去,天寂寞;云暗岭,风寒壑。高德逾千载,月诵星哿。奋翼雄狮舒壮志,振兴华夏谁能遏?开新纪、盛世展宏图,齐天乐。

【西江月】深切缅怀著名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先生
文/常爱莲
帅旦神州红艳,牡丹绝代芬芳。梆声豫韵醉星光。经典千年传唱。
扮相俊英威武,唱腔婉转悠扬。英灵功德立牌坊。德艺双馨树样。

风云帅旦马金凤——写在六一儿童节
文/李清海
题记:马金凤,祖籍山东曹县,本姓崔,小名金妮。六岁随夫学唱曲,漂泊流离。九死一生,苦不堪言,迫于生计,曾多次寄人篱下,更名改姓。后被一马姓好心人收留,才得以生存,在母亲的呵护教养下,改学豫剧,唱功大增,日臻成熟,十三岁登台献艺,声震八方,名噪一时,人送外号“盖九州”后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开创豫剧帅旦之先河,驰骋天下,争霸梨苑。常日里布衣素食,平易近人,大德壸范,为人师表。可敬可叹可赞!享年一百岁荣归仙乡。
豆蔻年华烟雨骤,天涯浪迹不言愁。
更名卖姓千家去,舍命争光四海游。
半世劬劳能尽瘁,一朝奋起数风流。
英才帅旦马金凤,威振梨园盖九州。

沉痛哀悼马金凤先生
文/李清海
题记:马金凤,192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本姓崔,后改姓马。青少年时期就唱红大江南北,人称艺名“盖九州”,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金凤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惊获噩耗,十分悲痛,撰联敬挽,唁函寄之,愿马老一路走好,天堂安然!
上联:金凤升仙,含笑天庭,舞台娇子名千载;
下联:催马横刀,传情华夏,梨苑英才盖九州。
字 正 腔 圆 一一礼赞人民艺术家马金凤
文/孟凡诺
戏剧大师马金凤,豫鲁苏皖流芳名。
字正腔圆唱历史,歌忠斥奸塑精英。
怀念豫剧艺术家马金凤先生
文/刘立新
明星十秩碧空升,艺术精英九域崇。
驾鹤西游何日返?扬鞭催马再出征。
【西江月】马金凤先生再见
文/李清海
德艺双馨名旦,舞台一绝娇妍。对花枪里世人观。功盖九州梨苑。
唱念心平气爽,台词字正腔圆。期颐仙逝得安然。泪别难能再见。
2022.6.1

芦 苇
文/葛霞
听雁追风瘦影单,滩头水畔乐怡然。
襟怀笑纳沧桑月,一笛芦花醉大千。
吟芦苇
文/陈文松
池畔滩头碧映天,初冬漫野皓茅连。
寒风吹送早飘雪,遁入芦花影灭全。


本期书作者:刘东海

本期主编:葛 霞
本期组稿:葛 霞
欢迎关注商丘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