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喜欢的哲学》(二)
文/路路通
我们当然不能满足于禽兽,在有生机和能力的时候,还是希望有所作为,你能活得猪狗不如。于是我们要首先思考一下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是个什么道理?结果老子和他的徒弟们发现,道是没有道理的,非要说一个道理,就告诉你,那是人自己起了个名字,然后就有了一个逻辑,其实这一切都是强为之。如果说有的道理,你必须观察大自然,观察水,观察四季的变化,你会知道自然就是自然,原本如此,照此下去,就是最好的。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像自然一样学习,顺其天性,不要可以认为,这样就可以养生保命。

这个哲学还是比较原始的思想,毕竟是公元前500多年的人类朴实的思维,那时候的诱惑很少,也没有那么多物质的享受,对自然的观照,自然是一个在思考个人和宇宙的隐士最容易观察到的内容。反者道之动本不是要我们去逆向思维,而是告诫我们大多数时候,我们心里所想的和能达成的往往成反比,人类的人性使得我们只能离自然越来越远,只能往相互的争斗方向去走,所以智者的给出的一个方向是我们去走向自然,忘记聪明,甚至忘记身体,自然忘记所有的规则和价值,因为也是人造出来的,自己以为成为逻辑的,不管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只能说明一群人的思想,并不是天下大同的方法。所以所谓道德就是现状,道德必然被绑架,成为一派打击一派的工具。道家是心底最为天真最为善良的一群人,看透了世间的道理,告诉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赤子心。
于是我可以推断道德经一定出自孔子之后,至少现存的版本是在孔子之后和多家思想的交锋之后的产物。

中国的学问除了哲学,文学和史学也一样是为了学者自己的身家性命服务的,所以了解了这一阶段的道家,就很容易理解周朝以降,无数文人归隐田园的思想的脉络和演变,也可以真正看出其中的人格和际遇的碰撞。
这一阶段虽然说无为,其实正如王弼所说,贤人始终执着于有,是以无言有,而圣人是眼中已经看透了都是无,因而是以有言无。
这显然是更高的境界,就是自然而然,看透一切都是人为的智慧出,有大伪。虽然我们很可能已经回不去了,但是那个简单淳朴的无声世界才是大道本来的面目。我们人类能做的就是离这个大道越来越远。

这样的一种哲学思想描绘了与世无争的本来面目,也是人性的本来面目,即无语无争无知的各取所需的状态,也是人类美好世界共产主义的状态。告诉我们本质的人性应该是怎样的,本质的世界是怎样的,这就是后续的佛家和陆王心学想激励抹去的一层尘埃,他们要空,要致良知,本质上面都是在个人层面去修,都是要在笼罩着个人和大众偏见的俗世去修这个大道的真理。

所以我在两个月的禁闭期内,观眼前的园景,看到植物的生长和花开花落,其实就是这个在完全没有干扰的状态下,自然会呈现出来的美丽。这种真实天然就是一种美,可以让我们关照人世间之外天地之大美无限,可以让我们知道世界的本来面目是如何的,可以让我们自以为贵,自以为美的东西都变的一钱不值。
虽然后续的哲学包括佛学绕了很大的圈子,可是大道至简,最简单的道理已经在道家的哲学中完全的表达出来。

对于我个人的意义这个不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心理问题,也不是一个文化的观点,虽然这些问题已经都被五千字的道德经说完,虽然我所有接下来的审美活动和心理活动都已经有了一个可靠的参照和标准,那就是这个大道的标准,所有关于宇宙的定律哲学和活动都有了一个基准,所有的演变和活动都只是在这个轨道里进行的自然过程,我其实已经拥有了这个空间里的最全面最深刻的知识,知识在这里肯定是不恰当,而不如说是一种体验。
当然这一阶段只是描绘了全宇宙的一番图景,还不能解决人世间的问题,也就是我不能完全脱离这个社会的时候,我怎么处理和人之间的问题,我的价值观应该如何的稳定呈现在我的心理状态之中,这就是接下来庄子花了更大的篇幅去解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