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坤晓 崔彦文 冯春艳 李建英

井陉县在乡村治理创建工作中引入法治思维,力求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基层群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资料图片)
“现在解决村民纠纷很简单,只要讲道理、讲法律,村民就不会胡搅蛮缠。”5月26日,回忆起前不久村里进行拆违整治时解决的一起矛盾纠纷,石家庄市井陉县南秀林村党支部书记高端庭颇有心得,“在拆违的过程中,某村民认为一块土地是属于他个人的,但实际上这块土地属于村集体。当村里拿出合法证据后,这个村民就不再纠缠,其间也没有发生任何过激行为。”
矛盾可以轻易解决,得益于村民知法懂法,而村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则是井陉县“法治乡村”创建工作的成果。“以往乡村治理主要靠‘能人管村’和‘道德治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愈发完善,井陉县在乡村治理创建工作中引入法治思维,力求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基层群众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井陉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井陉县被确定为全省“法治乡村”试点县后,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最终结合井陉县县情因地制宜,确定了以党建为引领、三个到位为目标、八种机制为保障、抓好八种类型的“一、三、八、八”工作思路,全面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工作。
“法治乡村”建设重在培育法治观念。为此,井陉县坚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法律明白人”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乡村“法律明白人”队伍。以“法律明白人”一小片,带动农村群众学法用法一大片,推动形成乡村和村民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机制。
此外,该县还组建“法治乡村”指导员、普法讲师团两支队伍,充分发挥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农村基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浓厚氛围。
据了解,“法治乡村”指导员队伍可以帮助开展农村基层治理和法律服务工作,每名干部分包一个试点村,每月至少一次到村宣传法律知识、协调各类矛盾纠纷及法律服务工作。由县直包村单位、律所组成的23个巡回讲师团,会定期到农村基层进行巡回讲座,重点宣传《宪法》《民法典》等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乡村治,则百姓安。如今,井陉县的“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如同一股春风吹拂在全县的各个村庄。在法治力量助推下,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愈发强烈,平安、稳定、有序成为乡村发展的主旋律,“群众诉求化解到位、信访事项解决到位、刑事案件预防到位”的目的已初步达成。
“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乡村’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开阔思路,总结经验,对第一批81个村、第二批125个村的法治建设工作进行提档升级,对第三批115个法治创建村进行集中打造,确保到2022年底,全县‘法治乡村’创建实现全覆盖。”该县司法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责任编辑:陈红霞 杜云云 梁秀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