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姥爷于学普先生
文/管同传
我的姥爷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五年了,我一直不相信也不忍心去回忆姥爷的离去,总觉得那个坚强善良正直豁达的老人,还一直在我老家的那个村庄里静静地生活着。直到上几天我的张老师和我聊天时,提起我姥爷的一些往事,使得思念的潮水再次在我的心头涌起。
我的姥爷名叫于学普,生于民国末年成长于新中国,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师范毕业生,一直从事党的教育工作40多年。在十年文革动乱期间,由于姥爷写敬祝领袖的话语时,手误写错字,加之他家庭成份又高,首当其冲被打倒,并被造反派定罪为“现行反革命分子”,遭到游街批斗并含冤入狱。当时,家中只剩下我姥娘和老姥娘及我的母亲和两个年龄尚小的舅舅相依为命,可以想象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会受人歧视,家庭生活也是极度艰难。
有一次,家里的一位亲戚看在眼里,也是出于好意去探望姥爷去,并劝说:“人家给你定的罪你就认了吧,好好改造早点出来。”姥爷听后很生气的说:“你要是这样劝我的话,你就不要来看我了,我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更没做过半点伤天害理之事,我何罪之有啊?莫须有的罪我是不会承认的。”正是姥爷的这种耿直刚毅的性格,加重了他的所谓罪行,使得他坐了整整十年的冤狱,晚年姥爷常给我说起这些苦难的遭遇,他总是说:人这一生总会有一些坎坷,但是越是遇到挫折困难时,做人的气节越是不能丢!

十年间,不知姥爷是怎样的忍辱负重,春风化雨,终于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姥爷才得以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工作,历经磨难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他深知,十年动乱造成了时间浪费,于是夜以继日的工作,钻研教学方法。离家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他仍然不回家坚持住在学校,给学生开设晚自习补课辅导,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想退学他上门家访劝学,并自掏腰包为学生缴纳学费书费。记得每年春节去姥爷家拜年,总会碰到他的一些学生去看望他,谈及当年老师给予的一些帮助时,姥爷总是微笑着说过去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上,成绩都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姥爷调任校长后,工作更加繁忙,一面管理校务工作,一面帮助民办老师提高业务水平,但他始终还站在一线教学。他常讲:是党是邓主席给我平了反,我要多做工作,做出成绩来以报党恩。寒来暑往,功夫不负有心人,姥爷教的班级升学率年年全县名列前茅,他也先后获得乡、县、市、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最令他自豪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获得了山东省劳模荣誉,受到时任山东省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安排他们劳模在青岛市休养度假。
姥爷的人生可谓是经历了大起大落,我曾经问过他,遭受十年冤狱有没有怨恨,他却坦然地告诉我说:“假如母亲错怪了一次孩子,你说孩子会不会记恨母亲呢?孩子肯定是不会记恨母亲的,一样的道理。” 时至今日,我想起姥爷说的这些话语,更加懂得了他对党信仰的忠诚和豁达的心胸。

(图为姥爷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等)
姥爷退休后,我们本想他可以悠闲的颐养天年,可他反而更加忙碌起来,他开始研究中医针灸,拜访名医学习。姥爷常给我说:人这一生要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开始时,他自己给自己下行针电针做实验掌握力度。技术逐渐成熟后,四里八乡街坊邻居干农活有个扭伤岔气的,都来找他下针做电疗,效果也总是出奇的好。姥爷常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不图有所回报,只图给乡邻行个方便。姥爷的毛笔字写的很好,村子里有个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都会找姥爷写帖子和对联。他还热心当“红娘”,村里有些大龄青年迟迟未成家,他出面东奔西跑帮人家介绍对象,只要是能帮助到别人的事,他总是乐此不疲的去办。
直到老姥娘九十多岁时,姥爷的生活才放慢了脚步。由于老姥娘年事已高,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姥爷则每天守候在身边,照顾端水喂饭,每天还需要时不时的把老姥娘抱起来擦洗身子,姥娘则赶紧换上新的褥单,旧的换下清洗。看到两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照顾老姥娘都有些吃力,我一到节假日总是跑到姥爷家想帮他一下。姥爷总是不让我们动手,他说,自己的娘,要自己这样伺候才心安。
晚年姥爷身体不是太好,由于我定居外地,平常的日子回老家和老爷相聚成了一种奢望。好在有微信,可以经常视频以解老人之挂念,把我的生活情况及工作上取得的小成绩给老人家说说。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你在千里之外工作,不同于在家里,一定要敏于事慎于言!”
时光是那么的经不起等待,姥爷病重了,我赶回老家看望。姥爷看到我,话题也总是特别的多起来。病魔缠身使得他起身都有些困难,仍念念不忘的嘱咐我,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才,孩子成为有用之才,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回忆起姥爷的这些往事,禁不住地潸然泪下。姥爷的言传身教,犹如我心中的灯塔,照我前行,不至于迷失方向……

作者简介:
管同传,男,夏津县苏东社区(管庄)人。现在在上海某公司担任工程师。平时爱好文学书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