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前一次特殊的相聚
作者/王福兰
5月30号清晨,我刚刚出门,走到街上,准备乘车去办一件事。忽然听到手机玲响,赶紧接听。只听到我们西北城际头条总编张建超老师说:“王老师,你在哪住,到你那儿路怎么走?我代表我们平台领导班子成员前来看你”。听到此话,一股暖流瞬间从我心中流过。连忙回答,“张总编,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怀。我现在正在外边,我把地址和线路及乘车方法发给你。等我办完事后,给你打电话,你来时,我在公交车站接你”。
中午1点多,我回到家里,立即给张老师打电话,同时告知儿子,媳妇,总编要来探望妈妈的消息。:他们很开心。儿子还很遗憾的说,我急着要上班,若不是上班,我可以用车去地铁口接总编。我说:“儿子,你忙你的吧,妈妈可到公交车站去接张老师。下午我陪张老师到我们老家雁鸣湖玩”。

下午快3点时,我前往接人的公交车站,坐在道沿的长登上,时刻关注着手机的动态。忽然发现张老师发来微信问我:“王老师,你在那里?我下车了,怎么看不见你”?我急切的回答:“我就在车站,我怎么也看不见你,你坐的那路车”?张老师回答:“517路,车子在大十字拐了弯”。听了此话,我笑了,说到:“你不按我指导的车号搭车,当然看不到我啦,地点不在一处。你现在过十字往西南角走,我来接你”。
我边往十字路口走,边想,张老师的举动很附合他的个性。往往不按常规出牌,凡事只要他认定的事情,他会毫不含湖地干下去,直达目标。车号(517),即(我要去),多么有意义,多么坚定的目标。想到这里,我开心地笑了。理解了编辑领导对作者的关怀与爱护。
我站在十字路口,看到张老师精神抖擞,神轻气爽,双手提着端午礼品,健步向我走来。来到家里,我用简单的各种水果,浓茶为张老师解喝消凉。我们畅谈着我们西北城际头条的发展变化。感恩着文友们在领导班子正确领导下,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建立的深情厚谊。我说到:“咱群最大的亮点是,文友们紧跟祖国发展形势,切近人民生活,发表了很多接地气,群众喜欢的喜闻乐见美篇。歌颂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传播着中华传统的真善美德”。

说到此处,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群杰出的大孝子王科老师。在事业上,在体育界,在文坛,他不但为国为民做出很大贡献,如为促进我国十四运动会在西安胜利召开,连续整理,编辑,和出版了一糸列有关丛书。特别是在十四运召开到结束,最后出版的″精彩十四运”一书中,也收纳刊登了我群一些优秀作者的美篇,也极大地鼓舞了文友的士气。在家庭中,他尊老爱幼,实施孝道文化,为家庭,为晚辈,为社会做出榜样。通过前个时期,王科慈母仙逝后,我群文友利用诗歌,散文沉痛悼念王母的辞世。以表效优之心。充分显示了我群文友们的凝聚力。

我们谈话期间,我拨通了王科老师电话,得知王母5月31号己是四期。从电话得知王老师仍垂泪不止,让我感动之极。
下午4点多,我们出发,前往我的老家雁鸣湖畔游览。围着湖边,美美地走了一圈。我边走,边给张老师讲述我村的辉煌历史。
我指点着各处标记,说到:“月登阁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村庄。在周成王八年,是由山西迁民于此地,在背靠浐河西岸,高约二十多米的土崖下打洞建窑居住。开恳周围荒田,种植各种农作物。利用浐河流水灌溉,发展农业。建村搭舍,逐渐形成村落。曾属杜伯国。原村名叫“灡村”。因村址近水,意为生发,繁荣,滋润,淼之意。距今己有2300多年历史。唐朝时,此处建有一座雄伟阁楼。并供奉有三圣塑像。此楼供贵族,功臣登临,观灯赏月。并在白天设有球会,用马球比赛形式庆祝进士及第。皇帝早晨在铁匠崖上的祖祠祭祖,暮黒掌灯观月。因此我村的名字是由(月灯阁),(月登高),(月登阁)演变而来。

村前东边,南北走向有一条龙渠,是在隋唐时专修的一条渠。是给宫庭供水的宝渠。不准牲畜饮用。不准村人洗东西。护渠工作专由月登阁村村民承担,护渠修渠,责任重大。
我告知张老师,我们现在看到的人工雁鸣湖位置,正是当年渠岸塄的位置。湖东岸上,隔着马路的东边,站在浐河西岸上,就可看到长年流水不断,清彻见底的浐河流水。听到那哗哗哗,动听悦耳的水声。河岸树木茂盛,翠绿。顺季节开放的各色花朵,香气迷人,让人留恋往返。浐河横跨东西两岸有坚固的石桥。最近在桥头,路边道沿上出现了新景象。(由于西安市商务局,城管局,市场管理局,文化旅游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研究,出台了六条措施,支持户外经济和夜间经济发展)。夜市小吃点摊位增多,热气腾腾的各色小吃,以及那声声的叫卖声,暖人心肺。更给雁鸣湖带来繁荣景色。湖的南头有豪华的餐厅,烧烤,茶座生意兴隆,顾客满堂。一派烟火景盛。

我陪张老师游湖,看到湖水荡漾,魚儿欢跃,白鹭繁多,自由飞翔在树木,草丛和水面上。垂柳倒映在水中,游艇不时而过。沿途各处,都设有打卡的自助饮品柜子。抬头望天,云朵飘浮,低头望水,倒映水中,好一派天水相连,美不胜收。张老师喜欢的美景,我随时为他拍照留影。
我们边走边聊,情不自禁地又给张老师讲起了家乡的历史变迁过程,我说:“早在1079年,我村还属“万年县浐川乡。清嘉庆十七年(1813年)又归属长安韩森仓。祖国解放后,1955年又归西安长乐区第五乡,1957年又变更为西安市灞桥区第五乡。现在是归雁塔区管辖。
月登阁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变迁曲折。这里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血和泪,智慧与创造。是劳苦大众用勤劳的双手,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创建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时期。
解放后,随着时间的源远流长,很多古老的窑洞出现了裂缝,坦塌。有些道路滑坡。交通不便,村里党支部研究,请求上级政府部门批准,号召全体村民自筹资全,整村迁移。由原来的土窑洞,土坯房中搬出来,迁至崖上平坦地方。盖房建院,建校,修路,引自来水,建设地下排污管道。建设自由商业市场。栽种果树。办养猪养鸡场,等等多种经营项目。发展经济。最近几年,又一次整村拆迁,重新规划,建设新的美丽社区。、

面对日益发展的新局面,我感慨万千,不由自主地诉说着,张老师耐心听着。不时还询问细节。眼看天色近晚,肚子也开始沽沽叫了,我们赶紧去一家澄城水盆羊肉店就餐。吃完饭,一同乘公交返回。由于不时的聊天对话,到了我该下车的站口,竞然没注意错过了。索性直接把张老师送到地铁口,我重新返乘车回到家里。
5月30号,我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回想起来,多么有意思,我当了一次导游,做了一次宣传,歌颂了我美丽的家乡。我感到了骄傲。


作者简介
王福兰,女,汉族,大专文化。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精短文学作家、陝西成本研究会会员,理事。工作经历丰富。体验了人生百味。喜爱文学,热爱创作。己有多篇文章发表。写天下酸甜苦辣,播人间真善美德。

(写于2022年5月31号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