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路老师雅作欣赏:
《我最喜欢的哲学》(一)
文/路路通
原本在哲学的领域,我从来没有感到过一丝联系,只是之前搞懂了深奥的康德哲学的逻辑时,有一种高考之前狂刷数学题,对所有难题触类旁通,考完试还意犹未尽继续攻奥数的那种纯粹的智力上面的爽快。
可是经过这个春天,我找到了属于我的生命之学,那就是道家。

我才知道哲学是这个样子,不是我在初三老师政治老师送给我的那个小册子,上来就要讲形而上学,虽然很令人神往,可是我花了30年也没有整太明白。我终究是一个喜欢模糊思维的中国人,喜欢直觉不喜欢演绎,喜欢全方位的看不喜欢解剖,喜欢诗歌不喜欢科学,喜欢中医不喜欢西医。我五年前拿起中国哲学史,也是一个心思想搞清楚这些老夫子讲的是什么逻辑,最终得到的是什么结论,我甚至连结论也没搞清楚,就只想模模糊糊的去应用那些看起来更为高超的理论。

于是乎要做君子,要仁义,要无为而无不为,要讲法治,要懂得因果报应,要小心业报,于是我的人生观成了一个相互矛盾的大杂烩和大拼盘,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的人生观像一锅乱炖,炖成了一锅浆糊,我也就顶着这一锅浆糊,稀里糊涂的在世间过了无数的桥和吃了无数的盐。
直到我读到这句话,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学问,不知道是林语堂还是谁说的,我被这个站在鲁迅先生对面被打了一个坏蛋标签的人,一下点醒了,从此真正走进了几千年的岁月和风尘之中。

学问之路也是人生之路,在路上有时候你会先碰到一个大师,可他说的话你全然不懂,还是会向偏的地方去,被豺狼虎豹咬个遍体鳞伤,大多数时候,也许会在路上碰到一个善良的先生,仍给你一本书,说那上面讲的都是真理,可被带进了云雾缭绕的深山,转了好多年,好像看到了一些风景,可定睛一看,走了无数的盘山公路,上上下下,其实还在原点。只有在那么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你可能会有运气碰到一个路边的樵夫,他其貌不扬,甚至丑陋,可是随便一指,你却真正到了桃花源的深处。
从此国学就不再是学问,而是变成了我的血肉。
暂且不谈其他的,就说道家。拔一毛而不利天下的杨朱,简直就是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生观,别人生死关我屁事,我只要活得好,能够求生避死,干什么都行。这个被孟子严厉批评为无父无君的禽兽哲学,其实就是我们实际的座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