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报——收藏时光的密码
文/聂春明
时光如流水,一去永不返。何以忆过往,惟有集报藏。
人降生于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人事苍桑。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生的旅途该如何迈步?又该怎样绘制多彩的年轮?述说绚烂的生命时光?我愿用我的集报经历与朋友们一同解密时光的密码,集报的涵义。
我从初中毕业后,便开始了集报之旅。那时在农村,门前是小溪,屋后是青山,柴扉闻鸡鸣,树冠隐鸟影。潺潺的水声勾起我对知识的渴望,静谧的环境孕育着阅报之情怀。骑车百里到县城买回报刊、杂志。劳作之余,田间地头,晨露未散时,月照床前处,有一瞬之闲暇,便从衣兜里取出报刊杂志快读几行文字,去体验那随时随地汲吮知识的甘饴。
夏天农人前往田里锄草,需要趁着曙光带着凉意愉快劳作。清晨,我闻鸡而起,披露而行,半米高的玉米织就密密的青纱帐,一拃高的青草与翡翠般的玉米争营养,必须将其除掉。我左手持锄,右手拔草,就像用推子给人理发,不一会儿就整理出好几垄玉米地。趁凉劳作,时光如金,不舍得费时用餐。早餐要等到日近中午天趋炎热时,由母亲用饭罐送来。天做屋,地为桌,拿起碗筷,端着饭罐,微风唱曲,晴空朗情怀。那时的饭菜真香,红薯小米稀粥、馒头、咸菜,均为自种自产,少污染,纯绿色,真正农家人的干部餐。中午回到家里,我便开始整理自己的小报馆,几十份报刊杂志自己读完放在屋里供青少年观阅,既传播了知识,又培育了新人。
村子里学习好有文化的人都考上了大学或中专,早早离开农村,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了。留下来的大多年龄偏大,文化不高。时常有人在街上遇见我就戏落,考不上大学,看书读报有什么用?只有赚钱享生活才是硬道理!
可我,不这样看,人生的意义在奋斗。奋斗有苦乐,奋斗需储备。一无所有谈奋斗,如大雨浇灌无根之苗,土散苗伏终归毁。奋斗的基石是什么?是知识。知识能带来财富,而财富缺很难转换成知识,除非你立志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并勤勉不辍。那么,知识从何处来?上学是佳途,但要考得上,还要有钱供。
我自幼家贫,上初中时便半耕半读,以劳作所得报酬来贴补欠缺的学费。毕业后再无力复读,只能务农打发时光。上学路已断,那就只能自学知识了。读书看报是我的最爱。为了能安静读书,很多时候,我都到聂兵席家位于村西口的旧房子,一处闲置无人居住的房屋,里面堆满杂物,很是凌乱。我腾出一片空地,搬上一张小桌,叠放几块废砖作小櫈,就是一个极好的书房。看完的书报或整份收藏,或整版收藏,或剪佳文以藏。总之,每份报刊每篇文章每行文字,都是当时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感悟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带着那个年代的体温及考量,也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密码。
醉心于读书看报不只少了烦忧,最为重要的是,我逐渐从失学的迷茫与困惑中解脱出来,获一真知。我深深懂得,一个优秀青年只有将自己的青春与自己的祖国融为一体,将生命置于民族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才会有闪光的履历,也才能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不久,我志愿应征入伍。穿上军装,心里亮堂百倍,从此更爱读书了,因为时代越来越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军营管理严格,白天训练紧张,无暇读书,只有夜深人静,战友入眠之后,才能在被窝里手持手电筒看书读报学文化。军人分秒都不能脱离组织,想单独秉烛而读或是迎月而习,那都是不现实的。但只要你有一颗善读之心,任何艰难困苦都只是前行中的伴奏。功夫不负有心人,入伍第二年,我考入军官学校就读。原来人生处处有学堂,决非高考路一条。
军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在武警黄金第十一支队四连工作,野外驻地在今日内蒙古包头市东乌兰计北面的阴山山脉半山腰上。周围几十里无人烟,用望远镜扫瞄,隐约可见几户牧民零散的居屋和星星点点的羊群。空旷的原野,寂寥的山谷,冷峻的山峰,风吼沙袭,简陋的帐篷中,夜晚一觉醒来,满嘴的细沙。生存条件虽然艰苦,但心中有阳光,哪里都有生命的温存。每逢周日,我都请假到包头市买几本杂志报刊,逐篇阅读,连每一幅图画都不放过。冬天去了春草绿,星辰隐去曙光亮,时光衔着知识的密码相伴岁月奏欢歌。常年不辍的阅读,知识在增长,阅历在增加,体悟在加深,收藏的书报也在日厚一日,对人生的理解日臻完善。做一个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复制他人。问心,想做一个怎样的人?问魂,想走一条怎样的路?爱我所爱,奋我所愿,铁杵磨针,积沙成塔。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如今已经实现。
集报——收藏时光的密码,从中领悟人生之真义,从中窥看儿时的欢乐,青春的飞扬,壮年的栋梁以及老年的持重,愿集报路上多一些少年的身影,青年的印章,愿知识铸就命运的坦途,相伴风雨共挽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