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记忆
段广亭/甘肃
清源山依然巍巍四季青绿,面朝大海,它是泉州的天然屏障,使每年的海上台风无法逾越,泉州平安!
刺桐花三月里火红火红,是泉州独一无二的一道靓美风景,誉为“市花",昭显泉州人民生活永远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清源山,刺桐花,是泉州不变的美景,永久的记忆!其它一切,在这座华侨城市都是日新月异的变化,要追回几十年前驻足的记忆,也许很难很难!

二十多年前的春暖花开三月,我这位遥远的北方黄土高原青年小伙,去了东南沿海的侨乡泉州市。正逢火红的刺桐花给这个海边城市带来别样的美色,装扮的热火朝天,把她评为鲤城的市花,既值又美!据说刺桐花就鲤城独有。鲤城是著名东南沿海的侨乡泉州的地貌别名,因为泉州地形就象一条鲤鱼。泉州市以回归华侨定居成为东南地区海西的著名侨乡,定居华侨约占全市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多,也是福建省沿海主要经济发展重点港口城市,物盛民富。美丽的清源山就在泉州的东北角四季青绿,各种热带林木和山花把这座一千五百多米的大山打扮的青秀妖饶,山上著名的老君洞神秘清秀,烟雾自然飘荡,高大的老君坐像顶青天坐绿毯,遥望翻滚的大海和晋江,佑护着鲤城。泉州城西南晋江边的石笋一柱擎天,白色石笋传说有几百年历史,其石雕工艺鬼斧奇刀,传说石笋可以逼退涨汹的晋江水,神奇异妙。泉州面临东海海峡,可以在海边遥望大小金门,有通往台湾和其它国家的主要航海线,每天晚入早出的各种吨级货轮传送着五湖四海的财源,泉州港口是福建沿海货运较大码头之一。西北西南相连的石狮和晋江两市的很多工业和电子百货及农副产品都外运出口从泉州港输出。鲤城最著名的天后宫整天香烟飘逸,磬钟悠扬,朝拜者人流不断,天后宫据说是海神娘娘的供奉之宫,所有出海的人都要到这里来朝拜,祈祷出海平安发财,还有很多台湾同胞回来朝拜。通融着海峡两岸的关系。市内的开元大寺更是历史悠久,古代建筑艺术令人感叹,开元盛典年年招揽海外华侨集居侨乡,共斜激情。………泉州铁路连接厦门和福州,高速公路也通往深圳和福州,交通顺畅,周边景区五彩缤纷,使人出游选择丰富多彩。美丽城市,文明城市,经商城市,海防城市,就是泉州的总括。这里的市民文明精敏,守法开放,勤劳上进。把一个城市的各项发展推入亚洲经济当时发展的四小龙之一。
泉州,也是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点,连接着亚欧经济贸易纽带。因为泉州地处东海西岸,与宝岛台湾隔海遥望,也是海西的海防战略要地。这里,四季如春,用鲜活的美丽迎接着海内外的朋友……

二十多年前我驻足泉州,来来去去只有一个星期,使我对这座城市钟情迷恋。爬上清源山的一角——南少林院落边,居高远望泉州市区,为当时的现代化时新建设心里叫好;走在清源山山根下新建的铁路水泥枕木上,幻想火车汽笛长鸣呼啸出入,连接大江南北;坐在高速公路大桥下乘凉避雨,倾听桥上来来往往的车流声,为当时的高速公路惊奇和羡慕;站在泉州大桥上静观江水涨落和过往轮船感叹这里的人们忙碌勤劳;来到海运码头望着泊位的大货轮上集装箱惊讶海上运输的神奇力量……住在离泉州工人文化宫不远的当时八一军招,每晚都要去工人文化宫看看市民们的优越活动,心里感叹:南北相差几十年……
二十多年前的泉州印象是这样。以后再没有机会去过泉州,通过很多渠道了解泉州,幻想泉州,从多种图片视频窥视,变化的使我感到眼前是一个美丽的侨乡少女,很多当年曾经匆匆游览过的地方现在都不认识了,耳畔响起晋江水滚流之声,向着远方涌流……
泉州,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编辑,《定远文学》编委、特约作家,《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现因病蜗居在家。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