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积极响应我呼吁去实地考察隆回白沙砦之朋友们的感谢信!
致谢人/刘家玮
首先,向隆回易立军、欧阳超、欧阳日初、龙际腾、刘期贵几位先生在5月21日,不畏艰辛,积极响应我的呼吁去实地考察白沙砦在今司门前寨子垴之行,深表崇高的敬意与感谢,诸君辛苦了!
本人在5月13日至19日,便开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实地考察寨子垴,因清空了所有的微信信息,只保留了朋友圈中的这一条信息为念。
其实在此呼吁之前,本人考证梅山四至之行动已有年余,最早起源于去年在"新化县民协群"与李光明先生探讨交流梅山区域范围之议题,对他论白沙砦在城步等观点不太认同。当时,我高度主张白沙砦在高平镇之白沙界。为了找到最真实的答案,从去年开始至2022年2月中旬,就着手研究查考相关梅山四至的史料依据,其中将白沙砦的考证,列为重点目标,所以尤为用心。
本人5月11号发文对胡先生论文的质疑,其中有详细论述解说白沙砦在寨子垴
今2月以来,在邵阳市社科联张千山主席的催促下,于3月1日,鄙人正式完成了《揭开梅山四至区域及其邵阳白沙砦的神秘面纱》一文的初稿。文中详细论证论述了梅山西抵的邵阳白沙砦,即在邵阳隆回一都司门前的结论。首刊于《都市头条》之《湖湘文艺》公众号上,且将文章链接曾转发于省内外各大文艺群,并应邀投稿至湖南省梅山文化研究会,后又经过多次修改方才定稿。
本人于5月6日晩上,首次发现白沙砦在今司门前寨子垴
至2022年5月初,在某微信群看到了邵阳学院胡先生刊发在《邵阳学院报》的"《"宋史"所见“梅山”核心区域考论》之论文,其中有言之宋武冈县为梅山区域核心地,有言之白沙砦在今城步威溪。我阅后很是质疑,就此问题于5月11日,再次发表《对宋史所见“梅山核心区域考论"文中几点论述的质疑?》之论文,对胡先生的观点,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分析考证,得出白沙砦在宋武冈县城步和此区域为梅山核心地的论点论据,十分不靠谱,不足以令人信服。文中我又细化具体了白沙砦在司门前寨子垴的论证,此亦是鄙人之首次发现。其实,早在5月6号晚上,我就已搞清了白沙砦在寨子垴的问题,只是至现在仍还倾向于白沙砦在白沙冲的另一观点。就萌生出了期望有人代我去寨子垴、白沙冲两地寻找到白沙砦遗址,来证明白沙砦到底是在寨子垴,还是在白沙冲的考证结论。方才有了向社会各界感兴趣的朋友,去隆回实地考察寻找白沙砦遗址的大声呼吁。
5月9日至13日,本人与陈先生聊白沙砦时,表达了白沙砦就在寨子垴。
在考证前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将自己近三个月中所撰写的相关三篇论文,先后在湖南省内外及邵阳地区、娄底地区的很多文艺群中进行了大量转发传播。同时,为了进一步弄清历史事实,认为如上所述,只有找到遗址才更具说服力,才是终极目标。考虑到自己身处异乡,又有疫情之因素,实地考察多有不便,马上采取实地寻找白沙砦遗址的行动,显然不太现实。于是,从5月13日至5月19日开始,每天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发一次,大力呼吁社会各界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去寨子垴实地考察,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众人的力量能够找到白沙砦遗址,以揭开此段存封了上千年的悠悠历史,则功莫大焉也。
本人还多次将考证白沙砦在隆回司门前到具体地址寨子垴的论文结论,私下告知并邀请发动多年的好友回楚佳、易立军两位先生能前去寨子垴实地考察,直言希望他们能找到宋代白沙砦的遗址。因回楚佳先生近来比较忙,暂未有时间前去。好在易立军先生积极响应,迅速组织了人马,不畏艰辛就去了目的地,精神着实可嘉,令我颇为感动加感谢。可是非常遗憾,此去并没有找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更未找到遗址。望再接再厉能找到遗址,才是终极胜利可唱凯歌之时。故此,借孙中山先生的话与诸君共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本人5月11日刊发的文章部分截图,有详细分析白沙砦在今寨子垴
为探明真象, 我再次呼吁一下各界朋友,到隆回县司门前白沙冲去实地考察,可能比去寨子垴更有意义些。因如今已知易立军等先生一行,此去实地寨子垴之考察,并未找到白沙砦的遗址和其它一点有价值的线索,无非是去拍了几张寨子垴之山的风景照片而已。若实事求是而言,可以说此行纯粹是无用功的白跑一趟,没起到一点有进展性的作用与有价值的贡献,仍然还是停留在我很早之前就得出白沙砦在寨子垴的研究成果之中,就还有很大的理由排除白沙砦在寨子垴的可能。因为我依的古地图查考白沙砦来对应今卫星地图所分析考证出的寨子垴,不是依原始史料宋代古地图,乃道光年间的清人所绘,与此对应"在全家山东四里曰白沙砦"等文字记载也是清人之所述,如此状况所得之结果,其出错的概率就非常之高。而白沙冲相对于寨子垴处于人口聚集的繁荣地带,光这个因素,千年之前的宋砦遗址,是很容易毁坏难觅其踪的。当清代人在找不到遗址的情况下,难免不会依司门前建过白沙砦的传说,将强人在寨子垴所建之寨,错嫁混淆误记到了在白沙冲真正所置的白沙砦身上,是可以想见的。尤其有一点,白沙砦在寨子垴与宋朝当代人的原始史料记录不符,这就缺少权威性和合理性的支撑点,便大大的打了折扣,不足以令人有完全信服的理由依据。
本人在文中有详细论述白沙砦在今司门前寨子垴。
接下来插段题外话,觉得很有必要。有人认为《武经总要》记邵州北125里处的白沙砦,不在司门前,而是在邵州正北125里的冷水江市、新邵。那么此论有依据吗,又合理性吗?答案是肯定不合理的。
一、此《武经总要》记的邵州北白沙砦,属古邵阳县北边境。而冷水江市是梅山蛮的核心地,后期梅山首领苏方的老巢。在太平兴国期间,当宋朝廷还没能完全征服梅山蛮的情况下,就难有力量能投射到梅山峒的中心地带,绝不敢冒然在梅山的核心地置砦,因搞不好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那样得不偿失。
二、邵州的正北方125里远的今冷水江市、新邵县等地方,不能同时具备处梅山之西,又与邵阳县交界的前提两个条件。便就不符合《宋史.梅山峒传》记载:梅山西抵邵阳县白沙砦的客观事实。
三、北宋朝廷于太平兴国时期,已在邵州正北方的邵阳县邵梅边境置了水竹砦,即今新邵县坪上镇水竹村境。若还再在水竹砦以西不远的冷水江市境立白沙砦,就没有太大的必要。
四、冷水江市境皆无一脉相承的白沙古地名,亦无此相关传说,更无史志明确记载白沙砦,在冷水江等地,相关史料依据缺乏,难以支撑此论的成立。
五、古人在方位、里程的认识与把控上,不可能像现代人有高科技测量的那么十分精准,只能是大体上的对罢了。如案《武经总要》记的邵州邵阳县四砦西北之真田砦,实际有点偏西。邵州北之界冈砦,在今新邵县界江坳,实际为东北方。白沙砦在今隆回县司门前,实际为西北方。邵州北水竹砦,在今新邵坪上镇水竹村,实际稍偏东北方。但四砦距邵州城的里程基本相符,方位上也大概吻合,可见此载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还有就是古人的认识思维与今人思维习惯也有所区别,他们在很多方面,是按某大概区域方向的各条陆路的影响力来习称的。如邵州的正北为高山所阻,只有一条水路,资江从中穿越而过,压根就没有真正的陆地北路。此水路中下游,在梅山蛮把控的时代,根本难以形成邵州北路的概念。因此,邵州东北方通湘乡杨家滩;邵州稍偏东北方通今坪上镇水竹砦的路,皆成了邵州北路的正统称呼;邵州西北方从巨口铺通高平、司门前、龙溪铺,亦被称为邵州北路的正统称呼。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宝庆北路巨口铺、司门前的叫法,就是这么来的,民间从未有宝庆西北路巨口铺的称呼,就可见一斑。
六、处邵州西北的今新邵县龙溪铺镇新禾村之白沙,与章惇到访过的石槽相距较近,亦属于梅山的传统核心区。宋朝廷若在此处立砦,当不在自己兵力所能控制的地方,从逻辑上推理,于此立砦的可能性就会下降到零概率。
竖红线即邵阳城正南北方,斜红线即邵阳城西北方司门前
现排除了邵州正北方向无立白沙砦的可能了,我们又回过头来看看司门前镇东山垠村一组东山小学北500米左右的白沙冲,今为羊古坳镇龙家湾村第五村境内,距西面的司门前约10公里。此处往东面七江镇南,可直通九龙山脉至岩口镇到邵州城,大约相距125里左右,与《武经总要》记载的邵州北125里的白沙砦,可高度吻合。若以此延展开来分析,就会发现此处立白沙砦是最有依据最合理的地方。
实际上宋人在邵州选择立砦之地,很少建在真正偏避的高山之地,大多是在边境区的主要通道口或邵州各地交通要道的附近不远处,也就是所谓的扼控梅山洞口。白沙冲(今属羊古坳镇)亦不例外,正处于邵梅边境地带上,与梅山旧地之隆回三都羊古坳交界,北面不远处有中洞之地名,感觉就是梅山峒口习称的遗存。其东面是仅距几里之遥的七江,为新化、隆回南北路线直插武冈自然形成的低洼通道口,乃邵州邵阳县防御梅山蛮长驱直入邵之武冈的前沿阵地。宋朝廷若以白沙冲为基地,就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往北可随时潜入梅山峒地,搜取情报,侦探敌情。非常方便收买、策反、分化梅山蛮人。往西可控梅山蛮,从高山峻岭的土岭界侵袭武冈。往东可防控梅山蛮从七江以南的平坦通道直捣武冈城,亦能保住南面邵州城连接武冈县之交通命脉。且周边的司门前、七江、六都寨土地平坦肥沃,亦有充足的粮草后勤补给,久驻无粮食供给之忧。
新化、隆回至武冈南北方向自然形成的低洼通道。
反观若在寨子垴立砦,就不具有这些优势条件,太偏避了,根本无防御的动机与军事战略价值。更致命的是与《武经总要》记载邵州北125里的里程不符,根本吻合不了,足足远了约50里,显然是有问题的。所以,必须尊从史源学的原理去考证得出的结果,才有权威性才有可信度。那么咱们再综合下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白沙砦在邵州北125里处,《宋史.梅山峒传》载梅山西抵邵阳白沙砦,明史载邵阳县有白沙砦,清史载白沙砦在邵阳县隆回一都有故宋白沙砦的各志史料信息分析。能高度符合在邵州之北125里,梅山之西抵邵阳县的邵梅边境,又在古邵阳县隆回乡一都境内几大要素的,剩下的地方就唯有司门前一组东山小学北500米左右的白沙冲一处,今属羊古坳镇龙家湾第五村所辖,其它便再也无最佳的选择之地。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本人曾经主张过的高平白沙界,何谓梅山西抵邵阳白沙砦?就是以邵阳白沙为界嘛。这也颇为吻合《武经总要》的记载,只是它后述的相关史料记载很少。另西抵必须得是最西边的地方,其西面、西南面仍有大片的梅山蛮旧地之二都三都,也无法支撑梅山西抵高平白沙论的成立,就被我忍痛排除掉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北宋邵州北,梅山西抵的邵阳县白沙砦,即在今隆回白沙冲一带,是完全可靠存在过的历史事实。
最后,再次敬谢响应我主张去实地考察白沙砦在寨子垴的呼吁,为此而付出了努力的朋友们。同时,真诚希望各界人士继续开展去白沙冲实地考察是否为宋初白沙砦的活动,并提前祝贺你们能旗开得胜,而有所丰硕之收获!
致谢人:军营里刘家玮
2022年5月30日晚
注:本文关于白沙砦在今隆回县白沙砦的论述,参考引用文献资料有如下:北宋《武经总要》元末《宋史.梅山峒传》明《大明一统志》道光《宝庆府志》《邵阳县志》《邵阳县乡土志》等史书。